《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操作规程.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操作规程(一)合理使用抗生素1、临床医生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及时从感染部位采集合格标本做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2、根据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实施细则选用抗菌药物。(二)监测、报告及管理1、检验科微生物室按危急值向临床科室和院感科报告多重耐药菌患者信息,每季度向全院公布病原菌检出及抗生素敏感状况。2、院感科工作人员做好相关登记并以电话形式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值班护士和护士长;同时通知医教科、护理部和药械科。次日深入临床做好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措施的指导和监督工作。3、医教科接到通知后,及时深入相关科室指导多重耐药菌患者的诊疗工作。4、护理部
2、接到通知后,及时监督相关科室多重耐药菌患者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5、药械科接到通知后,及时指导相关科室对多重耐药菌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6、临床科室值班护士在接到通知后及时在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及处置登记本上做好相应登记,同时立即采取接触隔离措施;由值班医生立即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病历上下接触隔离医嘱;次日晨交班会议上,护士长向全科工作人员(包括护工、保洁员)通报关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信息。(三)患者安置及接触隔离措施1、对多重耐药感染或定植患者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隔离病房不足时进行床旁隔离。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3、多重耐药感染或定植患者
3、不能与免疫力低下者、有开放性伤口、进行深静脉置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4、进行接触隔离时,须在患者床栏及病历牌明显位置处悬挂、粘贴接触隔离标识。5、患者床旁须放置快速手消毒剂。6、原则上就地诊疗,如果患者必须离开隔离区域进行诊断、治疗,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其做好准备,防止细菌扩散。7、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需要转科时,由转出科室通知转入科室相关病人信息,转入科室做好相应隔离措施。(四)环境、物品处理1、听诊器、血压计、输液架、体温计等专人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物品在每次使用后用500mg/1含氯消毒液或75%乙醇擦拭消毒、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2、
4、病房应固定使用保洁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采用IOoomg/1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及拖地。用后的抹布、拖布应先洗净,并用500mg/1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洗净悬挂、晾干备用,被患者体液或血液污染之处应先用含5000mg/1有效氯的吸湿材料覆盖在污染物上,作用30分钟后,用覆盖物包裹污染物丢入感染性医疗废物内,再采用清水清除消毒残留,在实施覆盖消毒时,应在消毒区域附近显眼处,竖立消毒警示标牌。3、感染或定植患者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五)个人防护1、尽量减少与感染或定植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医务人员应相对固定,包括护工和保洁员。2
5、、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要求,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3、主管医生、护士应对陪护人员进行宣教,告知其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注意事项,指导其做好手卫生。(六)解除隔离1、患者标本连续2次(间隔大于24小时)耐药菌培养阴性,或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后,可解除隔离。2、在解除隔离后,由责任护士对其床单元及周围环境、所用物品进行终末消毒。备注: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1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I型新德里金属B-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