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中“用件”的教学价值及教学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中“用件”的教学价值及教学策略.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材中“用件”的教学价值及教学策略王荣生教授根据语文教材中文本的不同功能,提出了语文教材的选文有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用件”类选文的目的,主要是提供信息、介绍资料,使学生从选文中提取某种事物或知识,来进行某项研究性学习。通过对人教版112册小学语文教材的梳理和分析,笔者发现了以下的问题:一方面“用件”类选文在教学中还不够被重视;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用件”来处理的完整的课文较少,功能和类型较为单一。这就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并能灵活运用教材,补充教材中的缺失部分,学会在备课时寻找到能发挥其作用的信息和教材内容,真正做到“用教材教”。否则“用件”类选文的教学会显得没有章法,在教学功能方面比较
2、混乱。一、“用件”的概念及其特点“用件”是提供信息和背景资料的文章,是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凭借教材来获取内容或引发活动并以选文形式呈现的一种资料和材料。其实质是提供信息、介绍资料、使学生获知所讲的事物。“用件”的要求是适用,能提供足够的材料。“用件”的材料具有引导性,是可替换的。其材料有三个品种:一是语文知识文,二是引起议题文。三是提供资料文(可以是文,也可以是画)。运用这些材料的目的是服务于要进行的语文学习括动。在这种类型里,学生其实不是去学文,而主要是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者借选文所讲的东西,或者由选文所讲的那些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用件”类选文的特点,一是在于“用
3、”,其功能体现在“用”上。“例文”在于“例”,而“用件”在于“用”,主要作用是通过选文提供的信息、介绍的资料,使学生了解选文的内容一一说了什么,获知所讲的事物。二是重“内容”,轻“形式”。“用件”类选文往往不注重“形式”,即不注重文本的写作方法,对怎么写的并不看中,而是注重文本的“内容”,即“写了什么这也是这类文本虽然与“样本”类文本同属于实用文,但却具有不同文本动能的区别。二、“用件”的教学价值及教学功能同样是“用件”类选文,在教材中出现时又可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具有不同的教学价值和教学功能。第一,“用件”类课文用最直接的方式把“内容”介绍清楚了,能直接有效地传递语文知
4、识,直截了当地将语文知识呈现在选文中,使学生能快速、明白地从文中获取语文知识。第二“用件”类课文能引起议题并促进深层思考。“用件”是提供信息和背景资料的文章,作为“用件”呈现的文章,具有提供知识或引发议题这样的价值和功能。第三,“用件”类课文能提供有效的资料促进学生学习语文。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出现了同一单元中安排了大量相同文体类型的文章,让学生在不同文章的对比和鉴赏中充分学习写作知识,并学会运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不同的事物。三、“用件”的教学策略1 .明确目标在处理教材时,教师首先要树立的是目标意识,要思考通过教学目标达到什么样的教学,通过教学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等等。如果是单元教学目标,要思考这
5、个单元编者的意图何在,包括单元内的几篇文章是如何搭配的,“用件”教学的设计意图是什么,这样的设计和本单元的教学又有何联系,等等。比如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哭声和我们一样亭受春天。单元导读中写道:“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组课文,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吁唤。我们还要通过听广播、看电视、读书看报,关注世界上发生的大事,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并想一想:我们能为世界和平做点什么。”这组课文围绕“了解战争,呼唤和平”的主题编写,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教学主题下的几篇“用件”类选文。在具体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围绕“了解战争,呼唤和平”的主题.我们又该
6、如何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呢?是每篇课文割裂开来一篇一篇地“教”。一次又一次地返回到“主题”上来教学?还是需要一个单元完整的教学目标。然后再进行各有侧重的教学呢?笔着认为,这样的一组课文,执教者很有必要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运用一些“单元整组教学”的相关策略来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只有明确不同文章的不同教学任务,学会精简枝干,语文教学的目标才会清晰起来。2 .优化方法。尽可能进行迁移训练。无论何种文本的学习,均需要与学生乃至教师的发展发生关联要尽可能地进行迁移训练。如在教完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了解战争,呼唤和平”为主题的这个单元后,可以运用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课后“阅读链接”进行迁移训
7、练,让学生再读一读儿童和平条约,写一写读完这些材料后的内心感受,以此加深学生对本组课文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战争的了解”和“对和平的渴望”。(2)整体把握,强调不同。在具体的教学中,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对文本本身的理解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不能机械地割裂,只是它们强调的方面不同而已。仍以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了解战争,呼唤和平”为主题的这个单元为例,虽然主题把握的整体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夜莺的歌声一文中,对“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传送情报的?”这一问题的探讨格外重要。在小英雄雨来一文中,了解“雨来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具体事件并感受雨来的机智和勇敢”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8、是一封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信,信中向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信中的语言充满着情感,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就能领会到强烈的呼吁中所包含着的强烈情感。课堂是一个整体,它不应该是所谓语文知识的机械安装或者嵌人。哪些知识算是语文知识?如何真正地发掘文本的魅力对主题进行深人的探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要超越这些界限。教学重要的是实现目的.而不是划定疆域。有的放矢,灵活运用。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王荣生先生讨论的问题是以教材为主,而实际教学更为复杂,对教材的处理要涉及更丰富的因素。“用件”类选文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文本所预示的特定情境;然后,整合主题问题引发学生提问
9、、讨论,在质疑、探究中师生围绕话题展开学习并深入理解文本。比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要注重引领学生领会文章“主题思想”,主题越清晰就会越有意义。只有当教师在正确、深刻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放矢、灵活地运用教学策略,才能使“用件”这一类选文的教学价值得以最大化的体现。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文本的几种功能有可能存在交叉与复用的现象。如“定篇”极有可能同时具备“例文”的作用,而“用件”又同时具备“样本”的功能,等等。如果过度地割裂和孤立几种功能,容易导致教学的局限和僵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仍需要灵活处理好各种“功能”的关系,尽量优化教学方法化“繁”为“简”。3 .体现特色。“用件”
10、类选文的合理化教学包括要体现学科的教学特色。主要指:主题要深刻,情景要创设,并在“学语言”中理解文意。主题要深刻。在语文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生活表象,深悟其理,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意蕴,教材的主题即会被深刻挖掘。由选文中的小事而感悟生活中的许多小事,看起来是寻常的,没有什么意义,但如果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深入感悟,学生就会从中悟出某些颇有启发意义的人生道理。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的主题很有代表性。例如,圆明园的毁灭的主题被认为是表现“民族屈辱的历史”从而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地震中的父与子的主题则体
11、现了“父子之情”;掌声的主题则是表现了“爱”像掌声一课的主题深化,下面的三次提问设计就恰到好处:* 从两次掌声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同学们的一声声鼓励中,英子一摇一摆地走上了讲台,他们的话语就是掌声。这不是普通的掌声,这掌声里有他们的爱心。爱心不仅仅是掌声,在你们的生活中,爱还是什么?* 爱可以有许多,请大家读这首小诗: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话语/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爱是寒冷严冬一杯温热的茶/爱是瓢泼大雨中的一把小花伞。爱还是什么呢?课堂中师生对话非常自然,加上排比句组合而成的充满感情的小诗的诵读,让学生们领悟到了两次掌声就是大家对英子的爱,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爱的力量是无限
12、的,爱是“热茶”是“欢乐”,爱是“友善”,爱是“叮咛”情境要创设。“用件”类选文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首先需要创设一个文本所预示的特定情境;然后,教师整合主题问题引发学生提问、讨论,在质疑探究中师生围绕话题展开学习并深入理解文本;最后将对文本的认识迁移到学生日常生活的言行中,从而对文本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这种教学手段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受主题的深刻性从而达到“言意合一”和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这与文学文本中的“创设情境”是有所不同的。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向小姑娘学习,做个有爱心的孩子,可创设不同的情境(并非文学文本中的“情境”),也可以设
13、计与“爱心”相关的写话训练:当我遇见了一只受伤的小鸟,我会当我的同学生病住院了,我会当灾区的小朋友火去了亲人,我会要将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和领悟迁移到他们自己日常生活的言行中,并创设相应的情境让他们谈谈自己会以怎样的行动来体现自己的爱心,从而使学生对文本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学语言”中理解文意。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对语言的学习,重在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但用件类选文又是如此重“内容”而轻“形式”,那么,“用件”类课文到底该如何教?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又该如何取舍呢?笔者认为,执教者可以按照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文本进行理性分析。如果文本本身是“知识文”。则可以买用直接通读的方式进行教学、让
14、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文中的知识:如果文本是“议题文”.则可以引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型解句子的含义,并进行思考和辨析、让学生理出自己的思绪,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议题”:如果文本是“资料文”则需要理解文章中语句的含义,并需要学习选文的语言,对这样的“用件”类选文则需要执教者带领学生边学语言边理解文意,并在学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如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中的课文索溪峪的“野”,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仅是个字一“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关键句段,让学生感受索溪峪的“野”,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中通过对关键词语“蜿蜒”“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等词的理解,就可以促进学生更快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学语言”中理解文意。四、“用件”的误用及思考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是多方面的东西,一篇文章可从种种视角来看,也可以应用在种种目标上。”以往的教学正是由于过于追求文章的多元化、全面性和深入性,以至于教学每一篇课文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却又浮光掠影,不见实效。对于“用件”类选文的教学,在教学中同样会出现一些误用情况,具体如下:1学“知识文”和“议题文”时,试图兼顾其他类型课文的功能,结果学生如小猴子下山,空手而返。2.其他类型的选文被当作“用件”。我们常说的语文教学“肥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