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应.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11734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深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深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深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应.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讲专业。譬如,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引领,通识教育课程回归到培养具备核心共同知识、“健全”的人的育人初心,积极探寻道德、思想价值和知识传授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通识教育知识传授与思政课程价值引领相融合,协同发展智育和德育,成为探索大学生知识、人格、精神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各类专业课程中,不同学科蕴含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成为思政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和内容。专业课教师不仅传授业务知识,更要努力传播先进思想理论,争做教书育人的“大先生”,实现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一体化。而在实践课程中,多元化的课内课外实践课程能够创设社会情境,唤醒理论思维与感性体验的内在张力,让学生在理性与感性的不断碰撞中真切体验、感

2、受建党百年来箪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奋进历程和辉煌成就,不断增强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与知识导向;培养目标上,关乎技能训练与人的全面发展;课程形式上,关乎意识形态主导性与课程形式多元性。当然,无论从哪个层面上讲,课程思政都需要聚焦育人价值本源,找准价值定位、问题症结和努力方向,明确“如何看”“怎么办”。思政课程作为一门显性育人课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结合起来,将思想道德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是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理应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明确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这要求专业课教师肩负起立德树人职责,专业课程体

3、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实现思想和价值引领。新的历史方位下,思政课程要能够有效引领课程思政的政治方向,能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根本目标,不断引领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养训练、思维锻炼和人格培育。同时,思政课程蕴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基因和现实关切,为学生构架新时代的价值坐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具体教育内容、方法、载体等方面的差异性和多元性,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种差异性和多元性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互构互通、形成协同融合效应提供了新方向和新尝试。因此,既要明确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类课程各自的育人任务、职责和主攻方向,在推进思政课程同质

4、化发展过程中,推进课程思政差异化发展,又要尊重差异、靶向驱动,看到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独立性、开放性和互通性。一方面,尊重各门学科及其课程之间特有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无论是思政课,还是各类通识课、综合素质课或者专业课,它们有着不同的学科门类,分属于不同的学科专业,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具有自身学科特点的专业性、理论性,同时也会囿于不同学科实践要求表现出一定的实践差异性。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正是要尊重而非消除课程边界和特色。思政课程改革强调启发性、亲和力,但不能丧失理论权威,而对于专业课程,则要在尊重其不同学科的专业差异性基础上,不断开发其内蕴的思政资源,发挥不同学科的启发、浸润、引导等潜

5、隐性功能。另一方面,要推进各门学科及其课程间的开放互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均立足于立德树人育人目标之上,应发挥各自优势功能,相互配合,实现各门课程间的开放与互通。思政课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能够对各类课程提供价值导向和理论指导。专业课程应基于自身专业特点和课程特色,挖掘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素材,涵育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价值伦理追求。因此,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多元化、多层次联合协同与创新融合,需要厘清各专业课程的特性与共性,做好功能定位,分门别类予以推进。要对不同学校的特色学科、主干学科进行深入分析,对学校的核心课程、主干课程、枝干课程进行有机统筹,从不同层面划分主次、把握专长,并反映在教育教学体系、制度保障体系、组织管理体系、评价监督体系中,不断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协调、开放、共享,最大限度催化两者的协同育人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