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及管理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及管理技术措施.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汞、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2)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振动、射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射线、射线、射线等。(3)生物因素:如附着在皮肤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休息制度不合理、不健全等。(2)劳动中的精神过度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人员生理状况不适应、生产定额过高、超负荷加班加点等。(4)个
2、别器官过度紧张,如光线不足引起的视力紧张等。(5)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3、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生产不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如厂房低矮、狭窄,布局不合理。有毒和无毒的工段安排在一起等。(2)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没有通风换气、照明、防尘防毒、防噪声和防振动设备,或效果不好。(3)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装备不全。在实际的生产场所中,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多种因素同时对作业人员产生作用,此时危害更大。二、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管理的技术措施:1、加强职业卫生教育培训:(1)企业法人是职业病和职业危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要落实专职或兼职的职业
3、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日常防护用品管理的具体工作。需要制定职业病和职业危害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到厂部、车间、班组层层有人抓,将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人。(2)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主动接受职业卫生培训,掌握正确使用职业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防护用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本单位的职业伤害防治工作。(3)企业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防护用品。2、根本的途径:根本的途径是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3、粉尘危害治理措施;
4、(1)用机械或自然风压作动力,将尘气从作业场所抽出去,进行除尘净化后排空。(2)用水湿式作业,用水消除粉尘,在搅拌站内喷雾、洒水、及时清理工作现场的落地灰。(3)密闭尘源,采用各种形式的密闭罩,将粉尘产生源密封起来,也是防止粉尘外逸扩散的有效措施。(4)个人防护,是防尘技术实施中重要的辅助措施,也是粉尘进入人体的最后屏障,尤其是在其它防尘措施跟不上的情况下,正确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尤为重要,教育职工在工作中必须正确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5)技术革新,改革工艺设备,减少粉尘的产生。4、工业毒物危害治理措施;(1)禁用剧毒原料。苯禁用于稀释剂、含铅汽油禁用于汽车燃料、人造石英砂禁用于型砂等。(2)密
5、闭、通风排毒系统。(3)局部排气罩。(4)排除气体的净化。(5)加强个体防护。5、物理因素治理措施:(1)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2)消除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等)(3)加强个体防护。(电离辐射的防护、非电离辐射的控制与防护、防暑降温措施)6、职业性传染病的防护;(1)炭疽病和布鲁氏杆菌的防护措施;(消灭传染源、控制传染途径、增强个体抵挡力)。(2)森林脑炎的防备措施;灭鼠、防鼠、防蜱,保持住地整洁健康,铲除杂草。外出作业穿专门防护服(紧裤腿、紧袖口、紧领口的连身衣)及高筒靴,衣帽可用药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浸泡涂擦,接种灭活疫苗。7、职业健康监护:(1)按照法律规定合理安排职业健康检查;(2)建立完整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3)进行健康监护资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