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数字化的编辑出版学转型--21世纪以来数字出版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数字化的编辑出版学转型--21世纪以来数字出版研究综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面向数字化的编辑出版学转型一21世纪以来数字出版研究综述数字技术在全球范围各个领域引发了生产和观念上的革命,出版行业也不例外。数字阅读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数字版权则重构了整个出版产业链。编辑出版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根植于出版行业,因而编辑出版学需要面向数字化转型,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到教育模式和科研阵地,再到成果积累,对接数字出版成为编辑出版学科的主要任务。梳理21世纪以来近20年数字出版研究的方方面面,能够发现其中的问题与不足,找出解决之道,以迎接编辑出版学科发展的下一个阶段。一 .新挑战:数字化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我国编辑出版学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按需而变,业已形成出版学研究的大
2、势所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2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指出,2022年国内数字出版整体收入规模达到8330. 78亿元,而2022年官方第一次统计时,这一数字仅为200亿,十多年来翻了 40倍之多IL数字阅读、网络发布、社群创作、网上书店、全媒体出版、IP衍生运营等让整个出版行业重新洗牌,传统出版单位逐渐丧失内容话语权,纸媒读者正在流失。自编辑出版学科成立以来,编辑出版学的主流研究对象一直是传统出版业,面对新的内容生产方式和营销发行模式,旧有研究成果中的理论和应用都开始失效。因此,编辑出版学的研究重心必须向数字出版转移,构建包括数字出版物、数字阅读行为、网络营销、数字版权、数
3、字编辑等一整套数字出版理论,以期为数字化的文化娱乐产业建设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数字化改变了知识生产、获取和传播的方式,使包括编辑出版学在内的所有编辑出版学科面临研究方法的转型,从事数字化科研。科研工作对知识生产、获取、传播的效率有着极高的要求。所以,利用数字工具分析数据、在线发布成果、网络获取论文等率先在西方学界广泛应用。爱思唯尔、约翰威利、施普林格等以专业出版为主营业务的出版商纷纷推出专业的数字化科研产品和服务,如数据库、学术地图、写作协助、学术社交等。我国的数字化兴起于大众阅读领域,它对科研本身的价值往往被忽略。即便眼下兴起的知识服务,也常常被各类数字教育模式所同化,难以体现其对科研的独特
4、价值。数字化科研,意味着利用互联网思维和计算机技术捕捉信息、处理数据、建立模型、演算逻辑等,解决人力难以应对的科研环节,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VR技术、具象呈现等技术,增强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实证性。数字出版研究若要对行业实践、政策制定、消费行为真正起到引导作用,数字化科研必不可少。二.新态势:数字出版教育模式与科研阵地的建立面对全球性的数字化浪潮,国家新闻出版署要求出版单位在2022年之前完成数字化转型,这不仅是出版行业的发展机遇,也是编辑出版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2022年是中国数字出版发展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数字出版的概念被行业广泛认可,数字出版的产业链和规模开始成形,面向数字出版的教学模式
5、和科研阵地也大约在此后同步转型。数字出版自西方流入我国市场,数字出版教育模式和科研阵地存在政产学研同起点、共面对、同进退的特征,整体上探索性、实验性较强。编辑出版学科专业教育模式的数字化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上,以培养数字出版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为指向。数字出版所需的人才要求与传统出版业不同,除了传统编辑出版实务技能,还强调熟稔数字编辑技术和互联网营销发行。不少高校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中加入了网络编辑、电子编辑等新课程。2022年,教育部将数字出版专业作为特色专业正式列入本科专业目录,成为继编辑出版专业之后又一个出版专业。北京印刷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5所院校招收数字出版专业的本科生。数字出版
6、复合型人才需要一种时刻与出版一线紧密相联的人才培养方案。武汉大学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聘请数字出版业内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将数字出版实践引入课堂;浙江大学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六个实践基地,包括咪咕数字阅读和浙江数字传媒两个数字出版实习点。大量编辑出版学教师边教学边探索、总结,发表了众多数字出版教学改革相关论文;与课程配套的数字出版教材也纷纷出炉,如匡文波的数字出版教程、陈洁的数字化时代的出版学、黄孝章的数字出版实用教程等。一门学科的科研阵地主要包括它的研究机构、专业期刊和学术会议。数字出版科研阵地主要是事业性质、高校与行业共建、行业自建的研究机构和编辑出版专业期刊上的数字出版专栏,以及各类以数
7、字出版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下设数字出版研究所,与北京印刷学院共建中国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基地,可以说是国内重要的数字出版研究机构。各大高校也纷纷成立数字出版研究单位,如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与传媒研究院、武汉大学数字出版研究所、浙江大学数字出版研究中心等而像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教数字教育研究院、方正的方正技术研究院数字出版分院等则是行业自建的研究机构。尽管国内目前尚无数字出版专门的学术期刊,但是此前形成的核心刊物集群都设有数字出版专栏,发表最近相关研究成果(见表i)o数字出版主题学术会议主要有政府和行业协会组织的国际数字版权管理创新发展论坛、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中国数字出版年会等,各
8、大高校也纷纷主办研讨会、论坛、沙龙。如中国知网联合多家大学图书馆举办的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融合发展国际研讨会、咪咕数媒的数字阅读大会等,都是行业自办的学术会议。表1数字出版主题论文刊载来源统计刊名刊载数出版广角619科技与出版551中国出版534出版发行研究514编辑之友227中国编辑222出版科学177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38现代出版137编辑学报121注:表中数据根据中国知网中文学术期刊文献资源库收录论文检索、计算所得,截至2022年8月中。下文图表数据出处和统计口皆同此表。三.新成果:数字出版研究二十年综述以赖茂生的从电子出版到数字出版和张春的网络环境与数字出版为先声,数字出版主题研究至今
9、已有近20年的历史,产生了包括报告、论文、专著等在内大量可圈可点的研究成果,是检验编辑出版学研究数字化转型成效的试金石。数字出版已成为当前编辑出版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在中国知网的中文期刊文献库中搜索数字出版主题论文可以看到:从2000年至2022年底,数字出版主题论文共计发表了 9630篇,2022年开始,相关研究呈爆发式增长,并在2022年到达峰值,随后有所下降(见图1)。这一结果既映证了 2022年作为数字出版转型的关键一年受到学界关注,也表明其后研究数量的快速增长存在一定程度的过热、饱和现象,近几年的冷却实则是向理性靠拢。对数字出版主题论文进行细分和梳理,能够发现数字出版产业、数字出版业模
10、式、数字出版物技术、数字版权保护、传统出版转型这五个方向是研究的聚集之地。其中,数字出版产业、数字出版业务创新与商业模式是编辑出版学对接应用的目的性和当下性表现;国有出版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中坚力量,传统出版转型研究数量突出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见表2)o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行业报告和概念界定也是当前数字出版研究的重要阶段性成果.行业报告是国家、业界、研究者从事数字出版应用与对策研究的事实基础,主要提供数字出版规模、用户行为、分块增速的相关数据统计以及趋势分析,一般由国家事业性质的研究机构或是民营信息服务企业发布。其中,最具权威的当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该报告
11、自2022年首发以来每年都会定期发布,对电子书、数字期刊、网络游戏、移动出版、在线音乐、互联网广告等产业模块进行详细统计梳理,是重要的行业数据资料来源。非官方的行业报告主要来自艾瑞咨询、中商产业研究院、智研咨询等,来自腾讯的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和百度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等,也对相关领域的数字出版研究有所助益。出版概念作为基础理论的一部分,往往潜藏着研究者的研究视域,影响最终的理论架构和应用分析。在知网上被引最多的100篇数字出版主题论文中,尽管有关数字出版概念的只有7篇,但徐丽芳的数字出版:概念与形态、张立的数字出版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都分别拥有高达135次和130次的引用量,这说明概念界定
12、对研究展开具有基础性作用。张大伟、黄孝章、张建明、张志林等人关于技术本质和出版流程的共同见解也有一定影响力。此后,官方、学界和产业基本沿用此界定,数字出版成为此类出版现象的统一称呼2o数字出版研究是将数字出版链抽象化处理,得到新的产业结构和流程模型,主要从宏观层面综合分析产业链各个主体的关系,对国家政策、法律和制度的建立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出版链上游、中游、下游三分的结构普遍为学界所接受,它们分别是由传统出版社、文学网站、互联网公司等组成的内容提供商,由平台运营商、技术提供商、网络服务商组成的信息中转商,以及直接对接读者的产品分销商、终端设备商和读者。这一结构显示学者对新兴数字出版商与实体书
13、店、图书馆、印刷厂竞争关系的格外关注。他们认为传统出版社优于内容而劣于技术,对数字出版的发展持有三种主要观点,分别是主导整合说、多元经营说、协作融合说。学界主张产业链中各个主体的分工协作,但是资本则倾向一家主导整合、多元经营的路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产业链重组的角度进行探索,如将读者作为内容提供商的社群原创出版研究,或是以平台串联上下游的数字版权管理平台研究,以及国内外产业链对比研究等,数字出版链研究正走向多元化。数字出版务模式研究是从微观层面分析数字出版的具体业务模拥有高达135次和130次的引用量,这说明概念界定对研究展开具有基础性作用。张大伟、黄孝章、张建明、张志林等人关于技术本质和出版
14、流程的共同见解也有一定影响力。此后,官方、学界和产业基本沿用此界定,数字出版成为此类出版现象的统一称呼2o数字出版研究是将数字出版链抽象化处理,得到新的产业结构和流程模型,主要从宏观层面综合分析产业链各个主体的关系,对国家政策、法律和制度的建立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出版链上游、中游、下游三分的结构普遍为学界所接受,它们分别是由传统出版社、文学网站、互联网公司等组成的内容提供商,由平台运营商、技术提供商、网络服务商组成的信息中转商,以及直接对接读者的产品分销商、终端设备商和读者。这一结构显示学者对新兴数字出版商与实体书店、图书馆、印刷厂竞争关系的格外关注。他们认为传统出版社优于内容而劣于技术,对
15、数字出版的发展持有三种主要观点,分别是主导整合说、多元经营说、协作融合说。学界主张产业链中各个主体的分工协作,但是资本则倾向一家主导整合、多元经营的路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产业链重组的角度进行探索,如将读者作为内容提供商的社群原创出版研究,或是以平台串联上下游的数字版权管理平台研究,以及国内外产业链对比研究等,数字出版链研究正走向多元化。数字出版务模式研究是从微观层面分析数字出版的具体业务模拥有高达135次和130次的引用量,这说明概念界定对研究展开具有基础性作用。张大伟、黄孝章、张建明、张志林等人关于技术本质和出版流程的共同见解也有一定影响力。此后,官方、学界和产业基本沿用此界定,数字出版成为此类出版现象的统一称呼2o数字出版研究是将数字出版链抽象化处理,得到新的产业结构和流程模型,主要从宏观层面综合分析产业链各个主体的关系,对国家政策、法律和制度的建立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出版链上游、中游、下游三分的结构普遍为学界所接受,它们分别是由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