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发言2篇.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132759 上传时间:2024-1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发言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发言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发言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发言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发言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发言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发言2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发言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启动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申报工作,鼓励引导各地区、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实验,探索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实践路径。这是落实“双减”政策,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切实提升中小学育人质量,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又一举措。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最新一次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科学学业表现整体良好,约八成学生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长期以来重科学知识传授,轻科学

2、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培育,需要从根本上加以改观。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注重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对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国家科技竞争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大有益处。启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申报,旨在激发各地区、各中小学直面科学教育现实问题,大胆探索创新,提质科学教育。通过实验的方式,群策群力,因地制宜,总结科学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为推动我国科学教育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智慧。客观来看,有必要基于地区、学校科学教育发展实际,做好整体规划,找准切入点,着力从夯实校内科学教育基础、拓展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创

3、新科学教育工作机制三方面开展工作,先行先试,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破解难点堵点。具体而言,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要抓住课程资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变革、教育评价改革、场所场景构建、社会力量整合等关键环节。在课程资源开发中,要关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挖掘,丰富科学学习内容,为学生真正理解科学提供支持。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吸引更多具有理工科背景的人才成为科学教师,投身科学教育事业,为科学教育发展注入活力。在教学方式变革中,要增强科学知识的整合,强化基于大概念的探究式教学,并加强科学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实验探究能力,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在教育评价改革中,改变单

4、纯关注科学知识纸笔测验的做法,丰富评价内容手段,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在科学和工程方面的特长,找准未来发展方向,助力创新人才成长。在场所场景构建中,重点围绕学校发展特色和当地资源开发科学实践项目,引导学生主动将课堂所学的科学知识、原理用于解决真实问题,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在社会力量整合中,坚持做好“请进来”“走出去”,邀请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深度参与学校科学教育工作,动员更多的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为学校科学教育提供支持,让学生有更多与科学亲密接触的机会,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向往和投身科学事业的意愿。科学教育高质量实施是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需要找准

5、问题、抓住关键环节,这样才能找对策略、形成经验,真正探索出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方面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进而为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中小学科学教育心得体会发言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关键支撑作用。科学教师是推动科学教育的主力军,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科学教育工作能否落深、落实。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国家迫切需要大量科技创新人才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聚焦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实现跨学科转向,提高课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增强科学传播意识。把握课改新态

6、势,实现跨学科转向。从分科治学走向学科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的生长点,未来科学教师要在教育理念、教学实践、教研行动等层面实现跨学科转向。一是打破竖井式分科边界,优化科际知识整合。科学教师应跳出学科本位的传统观念,秉持聚焦于“窄”、放眼于“宽”的教育理念,促进科学教育中学科知识的整合与结构化。二是推动跨界课例研讨,聚焦问题解决能力。聚焦学科共有的“大概念”,开展跨学科课程群建设与研讨,将教研共同体的内部认知通过分科、跨学科的教学迁移,转化为教学问题解决能力。三是开展跨学科教学,创新教学实践方式。教师要主动参与跨学科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全过程,丰富跨学科教学形式。学校要积极创设条件,开发超越单

7、一学科的教学资源,以跨学科教学实践形成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在科学探究与实践过程中洞见学科之间的本质关联。善用数字技术,提高课程创新能力。科学教师作为数字素养教育的践行者,应积极探索数字赋能科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路径。一是推动技术赋能课程,实现综合课程群设计。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在课程内容中整合数字资源,建设“科学+X”的数字化科学课程群。二是利用数字技术媒介,革新科学课程实施。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优化课程实施,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人体结构器官,使身体结构可视化,带领学生在具身、交互、有趣的科学学习中发现研究乐趣,以教学媒介的智能化革新开启科学教育新范式。三是聚力

8、数字赋能诊断,提升技术整合能力。以数据资源为融合教学法知识、技术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的关键要素,利用技术动态检测与实时诊断改善学生学习,如使用智能平台动态监测、实时反馈功能开展学情诊断、课程评价;采用文本识别、图像识别等智能技术,实现作业智能批阅和可视化反馈。整合校内外资源,增强科学传播意识。科学不仅是专业人员所讨论的科学,更是整个人类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科学。科学教师作为科学普及与传播的基础力量,要用好用活各类科普资源,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一要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科技传播的社会价值。科学教师应走出教室,推进学生科技社团品牌化、专业化建设,营造校园创客教育学习氛围。应走出校园,依托全国科技周

9、、科教进社区、青少年科普活动等开拓“第二科普课堂”,成为青少年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的引路人。二要主动对标科学前沿,提高对科技创新的敏感度。通过追踪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世界前沿科技议题,涵养自身教科研业务中的科技创新敏感度,探索科技成果课程转化的多重可能,打通科学发现融入基础教育科学课堂的壁垒,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三要密切关注社会性科学议题,打造科学传播新范式。科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融入疫情防控、能源安全、粮食安全、转基因食品、数据安全、心理安全等与全球发展息息相关的社会性科学议题,扩大社会科学问题与基础教育的耦合面。引导青少年探究社会真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传播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态度,打造集科技馆研学、科学阅读与写作等途径为一体的科学传播范式。科学教育工作的落深落实,有赖于科学教师充分发挥科学教育主力军的作用。科学教师须精准破题、高效答题,把握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需求,以培养更多国家科技创新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