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六韬-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137969 上传时间:2024-12-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训练:《六韬-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六韬-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六韬-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六韬-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训练:《六韬-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六韬-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六韬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日:“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黑,兆得公侯。天谴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文王日:“兆致是乎?”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陶,兆比于此。”文王乃希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个见太公,坐茅以渔。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耶?”太公日:“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文王曰:“愿闻其情。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

2、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文王曰:“惟仁人能受至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太公曰:“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带;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呜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文王曰:“树敛若何而天下归之?”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

3、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个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匹遥及运乐生生德面史到熊型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Q”文王再拜日:“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六韬文韬文师注释田,通“畋”,打猎。缗:钓丝。曼曼,同“漫漫”,指幅员广阔无际。绵绵,持续长久。嘿嘿,同“默默”。寂然无声。昧昧,纯厚隐晦,不显露于外。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凡A人B恶C死D而E乐F生G好H德I而J归K利1能M生

4、N利0者P道Q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斋”是斋戒之意,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B. “卒见太公”与孔雀东南飞中“供养卒大恩”的“卒”字的含义相同。C. “以禄取人,人可竭”与谏太宗十思书中“竭诚则胡越为一体”的“竭”字的含义相同。D. “济人之急者”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字的含义不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A.太史编及其远祖分别为周文王和大禹占卜,太史编认为,从占卜显示的征兆来看,远祖畴占卜的征兆比自己的这次占卜更准确。B.周文王与姜太公在渭水相遇,太

5、公告诉文王,自己现在虽在钓鱼,但并不喜欢钓鱼,弦外之音是自己借钓鱼聊作消遣,实际上是在等一个慧眼识才的明主。C.姜太公以“钓鱼”喻“揽才”,指出以食禄、财富、权位为“饵”,可以招揽人才,意在告诉文王:身为国君要想招贤纳士,需要给予切实利益。D.姜太公用真情实话来考验周文王是否为可以辅助的明君。果然,从文王接受规谏的对答中可以看出文王确实显示了明君风范。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王曰:惟仁人能受至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译文:(2)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译文:14 .姜太公就文王提出的“如何使天下归心”的问题给出了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材料概括。【

6、答案】10. G1P11. B12. A13. (1)文王说:只有具备仁德品质的人才能接受最真诚的规谏,而不厌恶真情实话。我怎么会反感呢?(2)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能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14. 姜太公首先道出“天下为公”的先进理念,在这个大前提下,行仁政、施王道,给予天下万民仁爱、恩德、道义、利益,这样天下人就会争相归附。【解析】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恶”的宾语为“死”,“乐”的宾语为“生”,“而”起连接作用,中间都不应断开,应在G处断开;“好”的宾语为“德“归”的

7、宾语为“利”,“而”起连接作用,中间都不应断开,应在1处断开;“者也”判断句的标志,“者”表示停顿,所以应在“者”后面断开,即在P处断开。故在G1P处断开。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B.“含义相同”错误。“最终/尽、终”;句意:终于见到了太公。/终身侍奉婆婆,报答她的大恩。C.正确。均为“竭尽”句意: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尽为所用。/竭尽诚心,吴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D.正确。“解救/渡河”;句意: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在早上度过黄河,在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故选B。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远祖畴占卜的征兆比自己的这次占卜

8、更准确”错误。由原文“兆比于此”可知,文中只是说那次的征兆正与今天的相似,并没有说“比自己的这次占卜更准确”。故选A。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惟”,只有;“至情”,真情实话;“何为”,宾语前置,为什么、怎么。(2) “同”,共有、共同享有;“擅”,独占;则就。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可知,姜太公首先道出“天下为公”的先进理念。由原文“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

9、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可知,在“天下为公”这个大前提下,行仁政、施王道,给予天下万民仁爱、恩德、道义、利益,这样天下人就会争相归附。【参考译文】周文王准备去打猎,太史编占卜以后说:“您这次到渭河北岸打猎,将会得到巨大的收获。所获得的不是龙,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要得到一位公侯之才。他是上天赐给你的老师,辅佐您的事业日渐昌盛,并将施恩加惠于您的子孙后代。”文王问:“占卜的结果果真有这么好吗?”史编回答说:“我的远祖史畴曾为禹占卜,结果得到皋陶。那次的征兆正与今天的相似。”文王于是斋戒三天,然后乘着猎车,驾着猎马,到渭水北岸

10、打猎。终于见到了太公正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边钓鱼。文王上前慰劳并询问:“先生喜欢钓鱼吗?”太公回答说:“我听说君子乐于实现自己的抱负,平凡人乐于做好自己的事情。现在我钓鱼,与这个道理很相似,并不是真正喜欢钓鱼。”文王问:“这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呢?”太公回答说:“钓鱼比如人事,有三种权术。用厚禄收买人才,如同用饵钓鱼;用重金收买死士,也如同用饵钓鱼;用官职招揽人才,也如同用饵钓鱼。凡是垂钓,目的都是为了得鱼,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奥,从中可以看到大的道理。”文王说:“我愿意听听这深奥的道理。”太公回答说:“水的源流深,水流就不息,水流不息,鱼类就能生存,这是自然的道理;树的根须深,枝叶就茂盛,枝叶茂盛

11、,果实就能结成。这也是自然的道理。君子情投意合,就能亲密合作,亲密合作,事业就能成功,这也是自然的道理。言语应对,是用来掩饰真情的,能说真情实话,才是最好的事情。现在我说的都是真情实话,毫无隐讳,恐怕会引起您的反感吧?”文王说:“只有具备仁德品质的人才能接受直率的规谏,而不厌恶真情实话。我怎么会反感呢?”太公说:“钓丝细微,鱼饵可见,小鱼就会上钩;钓丝适中,鱼饵味香,中等大小的鱼就会上钩;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上钩。鱼要贪吃香饵,就会被钓丝牵住;人要得到君主俸禄,就会服从君主任使。所以用香饵钓鱼,鱼便可供烹食;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尽为所用;以家为基础取国,国就能被据为己有;以国为基础

12、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可叹啊!土地广大,国祚绵长,它所积聚起来的东西,最终必将烟消云散;默默无闻,不动声色地暗中准备,它的光芒必将普照四方。微妙啊!圣人的德化,就在于独创地、潜移默化地收揽人心。欢乐啊!圣人所思虑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而建立起各种争取人心的办法。”文王问道:“该制定什么办法才能使天下归心呢?”太公回答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道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文王拜谢两次说:“先生讲得太好了。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于是,把太公请上猎车,一起回到国都,并拜他为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