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委书记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分析会上的交流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党委书记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分析会上的交流发言.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镇党委书记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分析会上的交流发言一、主要做法党建引领“楼组自治”工作模式以组织建设为根基,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发挥党建凝聚人心”强磁场”的作用,逐渐使居民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转为社区治理的主动参与者,推动基层治理实现“邻里大合唱”。(一)强化组织力,健全执行有力的楼组组织网。根据“相对集中、便于管理、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健全社区微网格的基础上,以单个楼组覆盖3-5个楼栋、规模不超过60户为标准,划分楼组自治单元。在党员数不少于3人的楼组中建立楼组党小组,不满3人的共同建立楼组联合党小组,推选热心社区事务、号召力强的党员担任楼组党小组长,并由每个楼栋自主推选1
2、名党员骨干担任“红色管家”,做到“一人一楼”包干负责,构建“居民区党组织一一微网格党支部一一楼组党小组一一楼栋红色管家”的四级组织架构,不断延伸党组织触角,前移服务群众端口。(二)增强凝聚力,打造同心协力的自治共同体。广泛发动党员群众投入楼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将社区内在职党员、志愿者、居委会干部、下沉干部、物业管理人员等力量化整为零,组建“1+1+2”楼组自治联盟,“1”即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微网格党支部书记;“1”即楼组党小组长和“红色管家”;“2”即以在职党员、居委会干部、下沉干部为主体的楼组先锋队和以党员群众骨干为主体的楼组志愿服务队两支“楼组工作队”。其中“楼组工作队”根据成员居住情况
3、和工作需要分片配置到每个楼组,并按需分设楼栋工作小组,将楼栋党员信息上墙、党员家庭户挂牌,确保工作力量覆盖全部楼栋。(三)提升号召力,建立即时响应的联系直通车。实行“一楼一群”联系沟通模式,建立楼栋居民联络群,在每个楼组由社区微网格长、楼组党小组长、“红色管家”、楼栋居民等组建楼组联络群,与原有社区联络群组成“三级联络群”,形成信息闭环。其中,楼组联络群中,由楼组党小组长任群主负责统筹,社区微网格长任管理员负责监督,确保居民区党组织始终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员干部在群内积极发声,带头弘扬正能量。通过“三级联络群”主动向居民问需问情,动态征求意见建议,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及时为居民排疑解忧。建立健
4、全”居民点单一一居委派单一一楼组接单、送单”的工作流程,针对居民需求和意见,及时汇总分类,加急处置急事、难事,着力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四)加大服务力,编织守望相助的和谐邻里情。建立楼组党员“星级”评定制度,设立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三个等次,激励党员参与楼组自治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悄然形成互信互融、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坚持需求导向,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敲门走访”行动,重点关注高龄独居老人、失能失智人员、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特别是“沉默的少数”,经常送去一声关心问候、收集困难诉求,帮助解决烦心事、揪心事。延展居民公约内涵,结合实际制定小柜公约,在每个楼组设立“爱心小柜”,发挥邻
5、里互助优良传统,鼓励居民拿出家中闲置物品放到小柜,有需要的居民按需拿取和置换。二、成效反响党建引领“楼组自治”工作模式将基层治理的被动服务变为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式的自理、自治,激发党员带群众参与自治的热情,建立起更加牢固的邻里情感纽带。(一)由点到面,打通了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楼组自治”工作模式把社区中人、事、物等各类优势资源集中整合到楼组这个最小治理单元,延伸了社区治理的服务半径,也激活了网格末梢的“源动力”。如,针对日益强烈的“一键直达”老房幸福生活诉求,北好居民区以楼组党建为抓手,组织楼栋“红色管家”引领先锋力量带头开展“老房加梯”的沟通联系、征询解释等工作,顺利促成了加梯成功签约。
6、“加梯”期间,“楼组自治”工作模式团结凝聚了更多楼组居民投身于楼组共建共治,楼道内热心的退休党员、在职党员自觉组建成为巡查员、监督员,帮助居民在加梯的各个环节“填坑”“排雷”“破难”。(二)由此及彼,推动了居民群众的“身份转换”。楼组党小组长、“红色管家”、楼栋工作组的成员充分履行自身职责,主动参与到楼组中各项信息排摸、宣传引导、协商议事、安全监督、互助帮困等工作中,不断加大服务需求的收集力度,确保服务更接地气、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社区居民们也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纷纷弘扬主人翁精神。如,通过常态化开展楼组自治会,将楼道内不同年龄层的群体纳入自治会名单,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在议事过程中
7、汇集群众的智慧,寻找到社区治理难点的解决路径,真正实现让居民“提出来”“说了算”“自己干”。诸如楼道乱停车、乱堆物、飞线充电等老大难问题通过楼组自治会得以破题解题。(三)由表及里,延伸了红色阵地的“宣传触角”。走进楼道,就是进了家门,把支部工作与楼组治理相结合,将红色阵地建到家门口,不仅能推动红色资源覆盖到楼组,也能让居民走出家门就能拥有好环境、好心情。钟楼居民区积极鼓励居民自发动手整治楼道环境、装扮楼道墙面,普通的楼道摇身一变成为了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革命传承的重要宣传阵地。同时在楼道转角开展楼道文化体验活动,焕然一新的楼道成为了居民日常交流互动展示的“共享空间”,不仅密切了邻里关系,接地气的
8、红色阵地也使红色教育潜移默化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助推基层党建提档升级。(四)由慢到快,建立了问题处置的“绿色通道”。通过建立“一人一楼”包干负责、“三级联络群”即时响应等一系列制度机制,把居委会、楼组工作力量与居民群众通过党组织紧紧联系到一起,进一步畅通各项政策上传下达的渠道,进一步加强矛盾问题的收集力度,推动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堵心事解决在楼组内,有效提升了问题处理效率。仅因居民在“三级联络群”里的一句“要是快递柜就在楼下就好咯”的家常闲话,红菱居民区便迅速将智能快递柜铺到了每一位居民的家门前,问题清单转化为了成果清单,楼道口的“取件自由”是红菱居委会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的暖心举
9、措,更是镇党建引领“楼组自治”工作模式下,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生动缩影。三、几点启示探索党建引领“楼组自治”工作模式,让治理单元从社区到楼组,以“小楼组”实现“大善治”,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一)要把党建引领贯穿始终。面对楼组中纷繁复杂的人群和各种事项,唯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做好楼组党建工作,才能更加有效的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处理社区“大小事”,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对此,要健全完善居民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协同运行机制和多级组织架构,深入开展“楼组党建”行动,把党的组织建设嵌入到“楼组自治”的各方面和各环节,进一步将党旗插在楼组治理单元,切实筑牢群众身边的红
10、色堡垒。(二)要把优势资源整合融通。随着居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日益增多,原来社区居委会或居民区党组织的单一供给模式已经不合时宜,迫切需要更加强有力的组织推动和更优质的资源整合平台,把更多的资源整合凝聚到社区、楼组。对此,要探索建立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的“街委会”模式,进一步凝聚辖区沿街商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力量,完善在职党员社区报到服务制度,把凝聚合力贯穿到“楼组自治”的全方位和全过程,使各方的力量和资源充分吸纳和融入。(三)要把为民服务记在心中。只有让居民群众满意,持续提升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社区治理才真正落到了实处,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居民作为治理主体的主动参与,从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对此,要持续深化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制度机制,进一步组织动员党员干部为民解忧、为民办事、为民谋利,发挥模范作用,把服务保障好楼组内居民作为“楼组自治”的主要任务和终极目标,真正践行好“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