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应急预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应急预案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表现为导管内血栓形成及导管周围纤维蛋白壳的形成。一、导管内血栓形成1、原因:患者高凝状态、封管肝素用量不足或血液返流入导管腔内所致。2、血栓形成的表现:当血管内有血栓形成时,用空针用力抽吸而无血液流出。3、血栓溶解方法:尿激酶封管法,根据管腔容积配置尿激酶溶液,将尿激酶25万U溶于生理盐水3.2m1中,用两支5m1注射器分别抽吸尿激酶盐水1.6m1,每支含尿激酶12.5万u,分别插入静脉管腔及动脉管腔用力抽吸,缓慢放手,如有阻力不可向管腔内推注,如此反复多次,使尿激酶缓慢进入管腔保留12小时,回抽出被溶解的纤维蛋白或血凝块,然后用纯肝素封管保留
2、至下次常规透析。二、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形成1、原因:导管长期在静脉内留置,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逐渐沉积在导管周围,形成一层包裹在导管周围的袖套样纤维蛋白鞘,该纤维蛋白鞘充当了阀门作用,在血泵抽吸作用下,被吸附于导管口处,影响血液引出。2、临床表现:将盐水导管内注入容易但抽出很困难。3、溶解纤维蛋白鞘的方法:尿激酶滴注法,在透析前拧开导管口,用注射器用力抽尽管腔内的肝素溶液。配置尿激酶溶液,将尿激酶25万U溶于生理盐水200m1中,每支导管滴注100m1(含尿激酶12、5万u,),滴速1075滴/min,时间1.52.5h滴注完毕后采用无肝素透析,使患者血液中未代谢的尿激酶弥散到透析液中,排到体外,防止患者出血。使用尿激酶滴注法前后应监测患者PT、APTTo4、如果溶栓失败应拔管或通过引导导丝进行更换新导管。三、预防措施1、在透析后用无菌注射器分别向双腔导管中注入生理盐水2040m1以冲净导管内血液,防止残留。2、用肝素原液封管,剂量比管腔容积多0.10.2m1一边推一边关闭导管夹,确保正压封管,防止血液逆流回导管内发生凝血。3、定期以尿激酶溶液维护保养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