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课桌有多长”二、教学目标:1、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3、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的物体的长度。三、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四、教学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长度。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谜语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测量“课桌有多长”。(引进课题)二、自主探索,讲授新知师:同学们,要想知道课桌有多长,我们得先知道课桌得长在哪儿?师:红线经过的地方就是课桌的长。师:你能想到用什么工
2、具测量出它的长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师顺势提问:为什么同样长的课桌,所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设计意图:让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引导生体会到测量同一物体时应先统一测量标准作为长度单位。师: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尺子。说到尺子,尺子的种类就有很多。(介绍尺子的种类,丰富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从而引出直尺的测量工具)活动一:看一看师:请你仔细观察,在尺子上你能发现有哪些秘密呢?(引导生观察交流,老师借机补充与小结)活动二:找一找师:尺子上有厘米,那1厘米有多长呢?(通过在尺子上找一找,让生领悟:每相邻的数字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用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捏一捏1厘米
3、的小棒等操作活动,让生感知1厘米的长度,从而将抽象概念更加具体形象化。师:尺子上有1厘米,生活中哪里藏着1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活动三:说一说师:认识了 1厘米,那从刻度0到刻度2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3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生发现从刻度0开始量,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长)从刻度1到刻度4之间有儿个1厘米?是几厘米?活动四:量一量、画一画师:认识了测量工具一-尺子,我们就要学会用它来测量我们所要测量的物体。老师这里有1支铅笔,想跟大家一起来量一量它的长度。(先引导生估一估,借助先前所学1厘米的经验来估计这支铅笔的长度)师:真会思考,那铅笔
4、到底有多长,我们用尺子来量一量吧。量好了吗?(生示范展示测量铅笔的过程,并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规范测量的方法)小结测量方法:1、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刻度0,看另一端在尺子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长。2、不从刻度0开始量,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或者用终点的数减去起点的数都能求出有多长)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4只小熊是如何利用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并评一下哪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对的呢?师:我们知道了可以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你愿意拿出你的直尺和大家一起量一量、画一画吗?(生独立完成练习并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教师再次示范测量与画线的过程)三、交流反馈,建模型图师:回想一下我们学习的过程,你有哪些收获呢?四、课堂练习,巩
5、固运用师:同学们,你们今天的收获可真多啊,我们运用今天的所学的知识来做一个闯关游戏吧,好吗?第一关:我会说,说一说各是几厘米?五、板书设计课桌有多长课后反思课桌有多长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上册的“比长短”和上节课教室有多长的自选工具去测量。在这样的测量活动经验积累中,学生已经对长度概念有了一些直观认识。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起始阶段,对于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1 .成功方面1、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一重要环节,我安排了多次活动:“看一看”一一找一
6、找尺子上1厘米的长度,形成初步的表象;“比一比”一一借助尺子上的刻度用手比化出1厘米的长度;“拿一拿”一一比拿一下1厘米长的小木棒;“找一找”一一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经历“充分感知一一丰富表象一一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突出教学重点2. “估” “实” “结” “辨”一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课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创设了一个学生自由估测、实践、小结、辨析的活动,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在测量铅笔有多长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再请学生自己测量一下
7、自己的铅笔有多长,最后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测量的方法。在这一环节中出现一些错例,让学生一同辨析,小结测量方法及测量中容易出错的地方,从而更深化学生的认知水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老师的主导作用相得益彰、和谐统一。不足方面:1、学生用身边不同工具测量课桌长度后,学生体会到测量工具不同导致结果也不同。这时,应瞬时向学生提问:如果测量工具不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2、为了演示清楚,课件所出示的直尺是放大了多倍的,这里会和学生直尺上准确的长度产生冲突,因此在呈现直尺时应选用现实生活中的直尺。3、在引导学生观察尺子,概括“1厘米在哪儿”的时候
8、表述不够严谨规范,应捉住课堂学生所生成的资源,给予反例让学生辨析。例如:“刻度2到刻度4是1厘米吗?如加设这一追问,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是“每相邻的2个数字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4、在为学生体会“量感”这个环节,应多创设教学活动让生深化认知1厘米的长度。其次在学生认识1厘米后,累加到儿厘米时,广度还不够。可能会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迁移能力。5、在板书呈现方面,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支罗列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呈现也让自己有所思量的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能否清晰明确。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此次的同题异构活动确实让己受益匪浅。日后,还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