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目标依托下的深度课堂学习 论文.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147796 上传时间:2024-12-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目标依托下的深度课堂学习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维目标依托下的深度课堂学习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维目标依托下的深度课堂学习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维目标依托下的深度课堂学习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维目标依托下的深度课堂学习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维目标依托下的深度课堂学习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目标依托下的深度课堂学习 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三维目标依托下的深度课堂学习摘要:教与学的关系既不是对立的关系又不是对应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交融的关系,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需要建立在教师深度教导和引导的基础之上。结合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深度教学应当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数学思想,深化学生所学知识的情感体验三个方面开展。关键词:深度理解感悟思想重视体验引言:郭华教授说:在信息时代来临的当今社会,知识来源途径多样混杂,通常不知道的东西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在这样的时代中,如果教学还只是传递和接受知识,那么教师和教学还有存在的价值吗?1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三维目标旨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而这些

2、目标正是和我们当下的教育热点一一核心素养不谋而合。那么如何达成核心素养这个目标呢?深度学习恰恰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抓手!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深度学习的目的指向具体的、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呢?一

3、、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理解是有意义学习的主体,是可持续学习的基础。知识的理解绝不仅仅是理解符号存在的知识,而是理解知识所反应的客观规律。理解是综合、运用的前提。1 .引导学生在背景中理解知识任何知识都有它特定的背景,没有背景的知识是不存在的。所以知识的理解离不开其背景的理解,这就需要我们深度的情境设计,通过情境创造合适的氛围使学生进入探究的状态,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知识,激发数学思考。例如我们在学习年月日的时候教师采用课件播放三球运动的视频,将常识性的知识放在知识产生的实际背景中,在观看太阳、月亮和地球如何公转和自转的背景中,激发学生对年、月、日时间产生的思考,引发这三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

4、联的思考。2 .引导学生在整体中理解知识。例如在面积这一单元,教材安排如下:面积的意义1课时,常用的面积单位1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2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解决实际问题1课时。本单元中,面积的含义和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探索、面积与周长概念的比较是重点及难点,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可对教学安排作适当整合,将周长与面积的比较提前渗透到认识面积含义教学中,并在单元最后设置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图形的变换中深入对比内涵,为深人理解面积单位,把1平方厘米单独1课时教学,丰富其中的测量活动。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安排为:面积的意义1课时,认识平方厘米1课时,认识平方分米和平方米1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

5、积计算公式2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最后解决实际问题1课时。这样以单元为整体来教学.较好地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优化了学生的认知方式。3 .引导学生由知识的源头理解知识。例如我们一年级第一次教学加法时,两个量的合并关系,用一个手势表示合起来,改写成数学符号就是+。于是我们知道第一组5人,第二组4人,两组相加5+4=9人。对于这样一个新知怎么让一年级学生很好的理解呢?掌握加法的算理并正确运算呢?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备课知道自然数的加法,其本意在于对两个具有有限基数且不相交的集合A和B作并集AUB之后,AUB的基数是A的基数与B的基数之和。这对于一年级小学生而言

6、是没法说明白的。但仇丁说白了就是数数。5往后再数4个数,6、7、8、9得到9o原来加的源头是数数,学生很自然的理解7加4等于多少,是7往后数4个数。正是通过数数,学生理解了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运算。4 .通过多种感官的体验促进知识的理解。在教授一亿有多大时,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操究新知:读一读,读出生活中用亿作单位的数,说说它们分别由多少个一亿组成。数一数,从时间中感受一亿的大小。学生借助计算器推算出数一亿本练习本需要不吃、不喝、不睡,不停地数将近三年的时间,感受一亿有多大。摞一摞,从高度中感受一亿的大小,让学生猜想一亿枚1元硬币叠起来的高度。看一看,从视觉方面感受一亿的大小。说一说,了解生

7、活中和亿相关的例子,并交流感受。教师设计读一读、数一数、摞一摞、看一看、说一说等多种活动,促使学生手、口、脑、眼等多种感官并用,在获得丰富的直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体验、交流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促进深度学习。二、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致力于追求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引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有意识、有效地加以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领悟、运用,并逐步内化为数学思维品质,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学习圆柱的体积时,由于学生已经有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以及圆形面积的

8、经验,在教学时,就有更加开放的探索空间,在上课之初,我就提问:结合课题,同学们思考一下,这节课我们会解决哪些问题呢?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大胆猜测,深入思考,提炼出本节课的三个核心问题:(1)什么是圆柱的体积?(2)圆柱的体积怎么求?与什么有关?(3)学会求圆柱体积的作用是什么?一下子,整节课的思路与目标就明确了。整一节课,在目标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积极探究、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得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开放的,体验是深刻的。2,通过有效的师生对话,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我听过一节公开课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了弄清算理,教师问学生每一步计算的意义,通过层层追问,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9、。但是,使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师在课堂小结时,继续追问:同学们,会计算三位数乘三位数吗?三位数乘四位数呢?乘五位数呢?在小学阶段,整数乘法,只学习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但是,根据算理,学生可以迁移到更多数位的乘法计算。我想,正是因为教师高质量的问题导向对话,才引导了学生深入学习。.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学生深度思考。这是三年级轴对称图形巩固提升题教学的片段。师:这个交通标志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生:不是的。师:为什么?生:因为图标中的那个箭头是向左的,它左右不对称,所以这个交通标志不是轴对称图形。师:这位同学很会观察,他注意到了圆圈中箭头的形状,箭头不是左右对称的,从而判断交通标志不是轴对称图形。看来,我

10、们判断轴对称图形时,观察一定要细致,不能只看到图形的外部,图形内部也要考虑到。对于三年级学生,出现这个交通标志,一般学生会对此产生困惑甚至质疑。教师的第一次评价肯定学生的判断,关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界定应把握其实质,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第二次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评价时还不忘指导学生:科学的观察要全面,包括观察图形的外部和内部。通过两次评价能及时准确地给学生指引方向,让学生少走弯路,将一些无谓的讨论抹杀于无形,以此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深度学习。三、深化学生所学知识的情感体验体验学习,重视学生内心感受和情绪反应过程,不是教师的独白,而是可视的,更是触及心灵的。其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

11、主人,让不可或缺的数学学习走向深度,变得更有价值。1 ,营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因数与倍数一课时,在实践应用环节中,教师创设对号入座的游戏情境。首先,请学号是16的因数的学生站在教师的右边,学生上台后追问:2号同学上来了,那几号同学一定要跟你一起上来?1号呢?4号怎么没有同学与你一起上来其次,要求学号是16的倍数的学生站在教师的左边,32、48号学生陆续上台,16号学生从右边的位置跑到了左边,教师马上走到16号学生身边,提问:16号同学,你到底该站哪边?这时,下边的同学有的说应该站在右边,有的说应该站在左边,学生观察、感悟后,发现16号同学要站在中间,因为16既是16的因数,也是16的

12、倍数。这样,学生在找16的因数和倍数游戏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调动自主学习的内动力,从而掌握倍数和因数的内涵特征,也体会到它们的外延属性。整个游戏过程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敏捷活跃,在游戏体验中理解了数学知识,一举多得。数学游戏是营造氛围的一种常用手段。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时,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游戏本身的兴趣,更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持久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与成长。2 .媒体助力,体验知识前后联系。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学生已经掌握用正负数记录温度和海拔高度,这时教师可把温度计和海拔平面图放在一起,引

13、导学生观察、思考: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从图中形象地看出和海平面是正负数的分界点,而且分界点的上方用正数表示,下方用负数表示。谈话:如果把温度计和海拔图顺时针旋转90度(白板演示),想象把温度计和海拔图变得很窄,最后是一条线,这样的一条数轴,中间这条红线就是分界线,记作0。引导:这时正数在数轴哪个位置?负数呢?学生通过观察数轴,明确0右边的数实际上是以前学过的数,所以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而负号不能省略。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借助白板技术,形象地把温度计和海拔高度平面图物化成数轴,让学生感知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这过程中,教师不但关注了学生从哪里获得知识,还关注了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走向哪里,降低了学生学习

14、的难度。3 .实践操作,体验知识形成过程。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平行四边形,当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后,再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与同桌交流两个问题:你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根据学生反馈,随机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对角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内角和是360。、上下两个角的度数和是180。学生每发现一个特点,教师追问:你是怎么发现的?这样,学生才能把平行四边形的内部共同的特征科学、严谨地表达出来。接着,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并与书本的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进行对照。最后教师小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15、是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四边形只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了,那么对边肯定会相等,对角也会相等也就是说要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只要看两组对边是不是分别平行。本环节中,学生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力量,亲身体验了整个学习过程,在实践操作中感悟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学生通过数学操作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呈现的方式动态化,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享受指尖上的数学的同时,也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深度学习是对学生学习一种较高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深度钻研、深度反思,才能促成学生努力学习,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最终达到深度学习的最佳状态,让学生真正在数学学习中,不知疲倦!参考文献文章类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1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