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素材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6课建高塔教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科学素材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6课建高塔教科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建高塔一、使用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6课?建高塔?。二、实验器材创新材料:长短不一的竹签,五颜六色的彩泥,硬纸板。图1创新材料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良要点一教材原实验介绍及缺乏教材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方法:1“用空塑料瓶和一些沙子,研究三个问题: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倒?怎样放不容易倒?怎样做最不容易倒?2用饮料瓶、沙、纸板、塑料管、胶带做一个“高塔,比一比哪组做的“塔又高又稳定。把“塔放在纸板上,慢慢倾斜纸板,哪组的高塔不容易倒。这两个活动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没有思维深度,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学生对此的学习兴趣不高。同时塑料瓶小,要将散沙装入瓶中,容易弄得满
2、教室是沙;瓶子与瓶子之间也较难粘合,能建起来的“高塔虽然具有一定的高度,但仅有两到三层,且形状和色彩都较单一。二改良实验内容与方法围绕教材活动内容,让学生用长短不一的竹签、五颜六色的彩泥和硬纸板让学生建“高塔,这些材料容易准备,可以搭建各种各样的“高塔,搭起来的塔不仅塔的外部形状可以呈现多种形式,还能呈现出各种框架结构,且具有一定的高度,将知识性、活动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五颜六色的彩泥不仅带来美的享受,而且由于它的特性,还利于随时调整塔各层的轻重,又因它的粘性,便于竹签的穿插,大大降低操作难度,更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改良的材料虽然简单,但能充分表达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材料的
3、易取易得,还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不断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试、改良,既落实2019科学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根本理念,又能促进学生匠心精神的养成。四、实验设计思路2019年科学新课标新增加“技术与工程领域,这项领域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原理、规律等,结合数学、空间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在了解材料性质的根底上,通过不断的设计、测试而制作模型,体会“制作的乐趣,养成通过“操作实践来解决问题的科学习惯,并关注身边技术水平的开展。本课教学通过“比比哪组搭的模型最高“寻找初次搭建的模型易倒的原因,设计又高又稳的模型草图“小组合作,建一个又高又稳的高塔
4、等系列科学探究活动,让全体学生在小组相互竞争过程中、亲历设计并搭建高塔模型,从而自主构建高塔稳定不倒的科学概念。五、实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二)科学探究目标能用简单材料自主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三)科学态度目标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工程技术给人类社会开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六、实验教学内容1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2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3铁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七、实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出示各种钢构高塔情景,引出:这些高塔是怎样建起来的?我们也来一起建高塔。2教师提供材料,让
5、学生搭一个模型:比比哪组搭得高?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学生的搭建作品传送到屏幕上,引导学生讨论:模型不稳的原因?如何才能让搭建的模型又高又稳?图2学生的失败作品(二)探究高塔稳定不倒的特点课件出示两组装置见图3,引导学生思考:这4个瓶子,1号瓶和2号瓶、3号瓶和4号瓶谁更不容易倒?为什么?图3探究装置学生从中发现: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三)自主设计,修正完善图纸1学生动手画设计图。用现场拍摄学生画图过程,上传到屏幕上。2用现场拍摄学生画图过程,上传到屏幕上,全班进行设计图的评价。图4学生的设计图3修正并完善设计图。(四)小组合作,搭建模型1学生根据设计图,在底板上共同完成
6、模型的搭建。12)学生在搭建高塔的时候,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现场拍摄学生的搭建、调试过程。3播放学生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相互评价。(五)成果展示,交流反应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评比。图5学生的作品2教师出示教材中高塔图片,再与学生搭建模型进行比照,小组讨论,寻找它们的共同点。(3)最后全班总结得出:高塔又高又稳的原因: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框架结构风阻小。6、建高塔上小下大上校T重框架结构风B1小图6总结八、实验教学效果评价本课改良教学设计,创新实验材料,主要呈现以下几个亮点:一)表达“STEAM教育理念,也与我国当前提倡的核心素养相吻合“STEAM是一种以工程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方式,它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本课教学设计正表达了这一特点,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与目前我国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相吻合。二)落实新课标中有关“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课程内容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良与优化等。(三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学生在本节课中获得的科学概念,都是在自身亲历一系列探究过程中构建起来的,这一过程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想学、我要学的学习模式之中,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