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政协“一线协商·共同缔造”实践活动进展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市政协“一线协商·共同缔造”实践活动进展情况汇报.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市政协“一线协商共同缔造”实践活动进展情况汇报市政协机关把深入开展实践活动作为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走好新 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以“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为抓 手,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各方参与、服务群众” 的工作机制,探索“一线协商、链上融合、靶向对接、精准帮扶”的 实践路径,靠“统得好、知得深、议得准、帮得实”的务实作风,达 成“困难群众提,项目对口帮、成果共同享”的集成效应,在全面助 推乡村振兴、为企业纾困解难、服务社区治理等方面贡献政协智慧和 力量,为建设全省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坚强保障。一、坚持党建引领,在高位推进中提质增效。市委开展的“共同 缔造”活动,是深化
2、实践活动的创新之举。市政协党组和机关党组从 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共同缔造”活动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 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力之策。市政协党组 书记、主席*同志亲自研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系统总结全市政 协系统”协商在一线”经验做法,开创性把“共同缔造”理念作为深 化市政协“协商在一线”工作的理论支撑,对“协商在一线”工作提 档升级,在全市政协系统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市政协 机关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的全 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 支持、政协搭台、各方参与、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及时出台专门文 件
3、,先后召开现场会、工作交流会,大力推动各级政协组织在同级党 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做到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落实。目前, 在全市10个县市区全面建立“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基层协商阵 地和平台,在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搭建基层协商 议事平台,依托政协专门(工作)委员会建立界别协商议事平台,使 “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成为解决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的 有力抓手,成为建设全省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生动实践。二、坚持调查研究,在务实为民中精准靶向。调查研究,是人民 政协工作的“压舱石”。为提高务实为民的针对性,市政协机关组织 服务市政协领导和政协委员围绕中心工作,聚焦稳增长、推进流
4、域综 合治理、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等7个主题,紧扣“重难点”问题, 下足“脚底板”功夫,提出“金点子”建议,在调研中求实效、在实 干中办实事。聚焦我市经济运行情况,经济委员会采用“四不两直” 方式,与14种行业54家代表性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有关情况直报市 领导决策参考;围绕“扶持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农业与农村委 员会发放和分析3015份网络问卷,形成39篇监督性调研成果,召开专 项民主监督会,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围绕“加强农村、 社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案委员会为解决事关农村、社区医疗卫 生队伍建设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十八个课题抽丝剥茧、二十 条建议直击痛点”,市委、
5、市政府领导予以充分肯定,作出重要批示。三、坚持守正创新,在优化机制中同步互动。市政协机关坚持将 实践活动置于社会治理体系的战略部署之中谋划,适应基层治理结构 新变化、新要求,探索“一线协商、链上融合、靶向对接、精准帮扶” 的实践路径。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以“坚持决策共谋, 聚焦民生务实建言;坚持发展共建,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坚持建设共 管,有序开展民主监督;坚持效果共评,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坚持成 果共享,广泛凝聚各方共识”为推进措施,注重发动群众、组织群众、 依靠群众、造福群众,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政协基层协商路径方式方 法。以实施项目(项目清单)为载体,与“政协委员助力乡村振兴行 动
6、”、全市共性指导议题的协商、乡村振兴联系点工作等相结合,让 群众共享成果,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围绕“323” 攻坚行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城市适老化社区适老化住房建设和改造等4个共性指导议题,开展联 合调研、联动协商,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意见建议;为解决顺安山社 区老年群众吃坂问题,县政协组织政协委员、民政部门、社区、党员 和群众代表现场协商共谋、齐心协力共建,共同推动幸福食堂建设, 既解决了 3700多名老年群众的就餐问题,也为老年人提供了一处休闲 活动场所。四、坚持示范引领,在树立形象中打造政协品牌。市政协领导和 机关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自
7、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积极投身实 践活动。一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担当善为。市政协领导和机关领导班 子成员带头认领任务,主动领办民生实事项目。市政协主席、党组书 记孙伟在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组织开展茶产业品种、品质、品 牌和标准化的“三品一标”建设、搭建“楚茶论坛”等交易交流平台、 实施“赤壁青砖茶”突破行动等,带动茶农增收致富。市政协党组成 员、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涂远超助推市政协乡村联系点一一富民强 村,筹措资金120万元,解决石屋头村灌溉水渠、村民饮水等难题。 市政协领导和机关领导班子成员还先后推动解决环境整治、企业重点 项建设、托幼一体化、平安村创建等民生事项,协调三峡集团、东风 汽
8、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帮助林区解决高寒山区取暖、支持农特产品销售 等困难和问题。二是政协委员履职为民真担实为。市政协机关积极引 导政协委员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带动资源服务平台下沉。把基层群众普遍反映的民生难题,通过提案、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提请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办理;召开“引进培育 农业产业链头部企业,推进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月度专题协商会、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实施扶持新型村级集体经济计 划”专项民主监督会,促进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开展四级政协 委员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组建委员小组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仅 去年一年就提供帮扶资金和物资L 7亿多元。
9、三是党员干部下沉社区 勇担作为。坚决落实“双报到双报告”要求,实行党员干部下沉社区 “坐班”制,协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以乡村振兴联系点、对口帮扶 社区、共建社区和居住地社区为基本单元,组织开展结对帮扶、献爱 心等活动,针对性地解决了户部巷社区老旧小区文化设施欠缺、青鱼 嘴社区红色便民服务驿站建设等困难和问题。下沉党员干部做到“五 个一”至少参加1次社区会议、参与1次入户走访、解决1件惠民小事、 参与1次人民调解、撰写1份下沉心得。市政协机关以“一线协商共 同缔造”行动为抓手,助推实践活动走深走实的做法,人民日报 人民政协报以及各级融媒体进行了深入报道,“一线协商共同 缔造”行动的社会影响力不断
10、扩大、群众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 推动高质量发展“四个必须”的明确要求,赋予了 “四个走在前”“四 个新”的重大任务,为江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引。 从“四个走在前”到“四个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要求前 后贯通、层层递进,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作为全省对外开放的重 要窗口、全市发展的重要板块,我们理应扛起“挑大梁、勇攀登、走 在前”的重大责任,把忠诚感恩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把“四 个新”重大任务一项项落到实处,把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事、嘱托的 事一件件办实办好,奋力扛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 范”的大区担
11、当。下面,围绕本次讨论主题,结合政府工作,交流四 个方面:一、坚持创新驱动,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 书记对江苏提出的“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首要一条都 是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明确要求我们走求实扎实 的创新路子。我区现有11所高等院校、8所科研院所、12所国家重点 实验室及众多校地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具备良好基础,但仍然存 在高校创新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链产业链资 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程度还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 采取精准措施,将教科产才的优势潜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 建设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中干出
12、“走在前、做示 范”的过硬业绩。一是布局重大产业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带建设为 契机,积极对接各类创新平台落户。服务好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 加快联合研究院建设,推动科技全球研发中心投入运营,促进产研院 总院内华为系等创新实验室实体化运作,形成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 支撑”。二是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持续完善科技项目“揭榜挂帅” “赛马制”制度,进一步突出企业“出题人”“主答题人”“阅卷人” 地位,推动产业需求与创新资源双向对接。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与 企业成果对接行动” “校企联合创新行动”,推动高端数控装备、工 业互联网等行业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促成更多科技成果加速走向 “应用场”。三是强化
13、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扩大高新技术产业投 资,优化企业孵育,融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持续涵养创新型 领军企业、独角兽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森林”,以发展生 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标志性产业打造一批高水平产业创新节点。尽快 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突破IOOO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以上,催 生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二、坚守实体经济,以强链补链延链建设产业强区。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我 区不仅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世界级光电显示产业基 地、国家级长江航运物流枢纽,也是我们重要的石化、电子、装备工 业区。但是,目
14、前我区工业经济下行态势尚未扭转,石化、液晶显示等 部分行业表现疲软,对经济拉动作用有限。从根源上看,我区产业结 构水平位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低端,缺少核心产品和核心竞争力,“大 而不强”的问题亟待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始终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 实体经济上,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一 是以“强链”增强产业链竞争实力。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装 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等重点领域,抓龙头、强配套、铸链条、建 集群。全力推动世界500强、央企总部、头部民企等投资落户、增资 扩产,签约落地更多体量大、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全力争取在百亿 级项目上尽快实现突破。二是以“补链”夯实产业链各个
15、环节。鼓励 本地企业未分配利润再投资,在高端装备、基础元器件、关键零部件 等领域补齐短板,防止产业“断链”“脱钩”风险,提升产业链供应 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持数字技术研发、新能源技术研发、医药和生 物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领域的服务外包企业发展,释放服务贸易更 大潜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提档升级。三是以“延链”拓展产业链发 展空间。扎实抓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 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链主型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和旗舰型 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吸引上下游企业进一步汇集,加快产业链向 “上”攀升,推动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三、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浸润城市提升发展软实力
16、。历史文化 是城市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 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我区历史文化底蕴深 厚,是江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但从文化软实力来看,还存在一些问 题:对传统文化资源发掘深度与广度还不够,城市文化氛围不浓,文 化特色不突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短板,公共图书馆、博 物馆、剧院等文化设施的数量和规模还不能满足公众多层次、多样化 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旅游产业吸引力还不够强,文旅融合发展成效 还不明显。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守正创新中下大力气推进解决。一是 一体推进文化传承和城市发展。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历史文 化保护,摒弃急功近利和大拆大建,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更多采 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在人居环境 改善的同时留下城市记忆。积极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好 长江岸线和生态资源,深入实施南朝石刻、国家水泥厂旧址等古迹遗 址保护,让城市“有景更有魂”。二是协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 加快打造城市书房、文博场馆等文化工程,推进城乡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