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162362 上传时间:2024-12-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扬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扬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扬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扬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扬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docx(2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扬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 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学技术普及和公民科学素 质建设的重要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江苏 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21 - 2035年)和扬州市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前言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 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公民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 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 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全民科学素 质工

2、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 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 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 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为我市推进公民科 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战略指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 颁布实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 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工 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不断完善现代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体 系、基础设施、条件保障和监测评估机制等,以重点人群行动带 动全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科普公共服

3、务能力明显增强,科学教 育、传播与普及取得长足发展,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 效,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从2015年的 8.2%提升至12.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56% ,呈现出与扬州市 经济社会相协调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 足,主要表现在: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相比苏南城市仍有较大 差距,农村及老年群体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科学精神弘扬不够, 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优质科普资源有效供给不充 分,科技资源科普化有待深化;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 重要”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保障条件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需要 科学应对、精准

4、施策,在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习近平视察扬州时提出:“扬州是个好地方。”这既是对扬州 过去的充分赞许,也是对扬州未来的殷切期望。深入实施公民科 学素质建设、全面提升公民素质已成为我市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 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提升公众终身学习能力、增创未来竞争新优 势的迫切需要,是打造高素质创新大军、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 重要途径,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现代化、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战 略选择。全市上下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清形势,以强烈的责 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全民科学素质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5、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 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以及视察扬州等系列 重要讲话指示要求,紧扣扬州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以提高全民科 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优化科普服务供给为重点,着力打造“政 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普惠共享”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生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推动“好地方”好上加好、越来越好。(二)基本原则突出价值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 神和科学家精神,传播科学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加强理性质疑、 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包容失败的创新

6、文化建设,坚定创新自信, 营造崇尚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坚持协同推进。各级政府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投 入保障,激发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基层组织、科学共同体、 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活力,增强全民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 极性,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协同推进的社会化全民科学 素质工作大格局。优化服务供给。破除制约科普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 碍,创新组织动员机制,强化政策法规保障,突出服务基层,推 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提高科普的科学性和趣味 性,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扩大开放合作。突出区域优势,立足国际视野,在公民 科学素质国内外交流中增进开放互信、深化创新合作、推动资源

7、 共享,共同应对区域性科技治理挑战,畅通形成内外联动、多向 互济的科学素质开放合作新局面。(三)主要目标2025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9%。科学技术教 育、传播与普及的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公平普惠,公民科学素质建 设的组织实施、机制体制、条件保障等体系更加完善,科学精神 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科学普及 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实现,各地区、各人群科 学素质发展更加均衡,全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三、提升行动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 育理性思维,着力开展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以及领 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

8、质提升行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1 .加强校内青少年科学教育。将落实立德树人、弘扬科学 精神贯穿于中小学校育人全链条。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融入科学 启蒙和生活技能教育内容。深化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教学改 革,构建提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将综合实践 能力纳入学生学业质量标准进行考核。在普通高中科学与技术领 域课程标准中明确学科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普通高中要开足通 用技术课,开设科学相关学科选修课,广泛开展科学创新与技术 实践跨学科探究活动,扎实有序推进普通高中与高校协同开展科 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加强农村中小学校科学教育设施 建设和配备,加大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向农村倾

9、斜力度。扶持和 鼓励中小学校和职业(技工)学校建立一批特色鲜明的“青少年 科学俱乐部”“青少年技能角”“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青少年劳技 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中 高等职业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支持在校学生大力开展各类科技创 新实践,增强学生创新能力、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5 年底,全市建成10所省级“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和8个省级“科 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创新实践基地。责任单位:市教 育局、市人社局、团市委、市科协等,各县(市、区)政府、功 能区管委会)2 .完善校内外科学教育联动机制。切实利用科技(科普) 场馆、博物馆、流动科技馆、高校、科研机

10、构和企业实验室、科 普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资源深入开展学校科技节、 科技专家进校园、学生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实训基地)开放日、 高校科学营、少年科学院、科普e路游学等探究性、启发性、创 新性科学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通过参与、调查、实践、创作等 方式,激发好奇心与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充分利 用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丰富服务形式与内容,广泛开展科技类实 践活动,鼓励学校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协同育人,探索利用校外 优质科普资源开展实践研学活动的新模式。通过制定标准、规范 运行、严格考核,命名一批校外“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青少年技 能馆”和“青少年科普研学实训基地”,促进校内科学教育与校

11、外 科普活动有效衔接。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 测评估,将中小学校科学教育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考核内容。责 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文广旅局、市科协、 团市委等,各县(市、区)政府、功能区管委会3 .拓展青少年科学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 协会等科技团体作用,利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 赛、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 “领航杯”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实践活动、“挑战杯”大学生课 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少年 技术技能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审等平台引导科技创新 后备人才培育培养。加强优质科

12、学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推进高校 科学基础课程、科学史等科学素质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深度开 发科技创新、科普宣传数字化推广应用,推行场景式、体验式、 沉浸式等学习方式,用好“名师空中课堂”“云上科学课堂”等线上 教育平台,引导青少年正确合理使用信息资源、培养终身学习习 惯。创新拓展家庭科学教育传播渠道及方式方法,把青少年科学 素质教育成效纳入文明家庭等认定标准。推动科学教育资源均衡 发展,重点扶持经济薄弱地区开展青少年科学教育,面向农村特 别是农村留守青少年开展科学教育、创新指导、心理疏导、应急 避险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团市委、市 妇联、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应急管理局、消防支

13、队等,各县 (市、区)政府、功能区管委会4 .实施教师科学素质培养提升工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 才培养作为教师培养重要内容 加强新科技知识技能、科学精神、 科技创新能力等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规范科技教育 辅导员培训、管理和资格认定,每年培训科技辅导员200人、认 定100人。加大对学校专兼职科技辅导员的支持力度,在职称评 定、享受待遇、评价考核、激励奖励、外出培训、继续教育等方 面给予政策倾斜。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科协、 团市委等,各县(市、区)政府、功能区管委会)(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1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分层次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 训、学历教育和小农户科学素

14、质培训举办面向农民的技能大赛、 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农产品电子商 务培训等活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与生产经营能力,每年培育高 素质农民0.6万名,其中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500名。面向 服务农业农村技推广人员、农技协领班(办)人、家庭农场主、 合作社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乡土人才、农村电商技能人才、 农村妇女等群体,通过专业培训、技术交流、创新创业辅导等方 式,每年培育乡村科技人才150名,带动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 提高生活品质。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农科院、市妇联、 市科协等,各县(市、区)政府、功能区管委会2 .加强农村科普与科技服务。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学会(协

15、 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院士 专家科普乡村行等科普活动,普及绿色环保、卫生健康、防灾减 灾、应急避险、移风易俗等科学理念和科技知识,推广先进适用 技术、提升乡村文化品质,推动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 活方式。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 系,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组织农技推广人员包村联 户,每年组织IoOO名农技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培育3000 名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引导科普资源向重点帮促地区倾斜,组织 科技专家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示范推广等结对帮促服务,助 力乡村全面振兴。责任单位: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 村局、农科院

16、、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 市水利局、市卫健委、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消防支队等, 各县(市、区)政府、功能区管委会3 .健全农村科普服务条件与体系。推动农村科普设施与文 体、教育设施融合建设,加强农村学校科技场馆建设,提升流动 科普设施在农村的运行效能,培育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技推广 示范基地、科技服务超市、星创天地等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载体 平台。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合作社以及农技协等 专业技术学会(协会)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服务,推广科技小院、 专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深入推 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技协等通过建立 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科技示范。支持农技协与供销合 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服务主体融合发展,开展新型农业 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和服务体系建设。开发创作一批通俗易懂、 适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科普作品,完善移动端传播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