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临床检验路径共识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流感染临床检验路径共识解读.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血流感染临床检验路径共识解读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l)是指患者血液培 养呈阳性并伴有全身感染症状,可能是继发于原发部位明确 的感染源,也可能是未确定感染源的原发感染。免疫功能正 常的成年人在社区获得性BSI通常涉及对药物敏感的细菌, 而与医院获得性相关的BSl通常是由多重耐药(MDR)菌株 引起的,及时、准确诊断,以及早期合理的抗微生物治疗, 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尤其对于那些符合败血症或脓毒 性休克标准的患者。为了规范血流感染的临床检验实践,上海市微生物学会 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专科分会、 上海市医学会危重病专科分会发布了血流感
2、染临床检验路 径专家共识,分别从风险分级的诊断流程、临床标本采集、 检验技术评价、临床检验路径、相关影响因素、报告出具及 结果解读等方面提出相关推荐意见(其中强推荐1条、弱推 荐意见6条、弱不推荐1条、专家建议14条),为检验医师、 临床微生物检验从业人员及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依据。共识提 示临床检验实践中应结合不同检测方法的特色,合理优化检 验项目方案,包括重视血流感染精准的快速诊断检测需求, 通过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法尽快明确血流感染及原发病灶的 病原体或者其他相关的感染依据,如特异性抗原、IgM型抗 体、PeR或mNGS等方法,以及依据体外药敏试验或者耐药 基因检测等结果,有效实现早期干预治疗、
3、避免过度治疗或 治疗不到位。1、血流感染相关临床定义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community-acquired bloodstream infection)是指患者由社区入院,48h内发生的血流感染,主 要病因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腹腔感染、尿路感染、脑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医院获得性/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血流感染(hospital-acquired / 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bloodstream infection)是指患者入院或ICU 48h后检出的血流感染,或 既往2周有住院史、再次入院或ICU48h内检出的血流感染。 主要病因包括医院
4、获得性肺炎、腹腔感染、尿路感染、导管 /植入物相关性感染、外科术后感染及原发性血流感染等。非复杂性血流感染(uncomplic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是指患者血培养,无感染性心内膜炎、无人工植入装置,血 培养于治疗2-4d内转阴,经有效治疗后72h内退热,且无迁 徙性感染灶的感染,不符合该定义者即为复杂性血流感染(complic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 o持续性血流感染(persistent bloodstream infection) 是指 患者发热等临床症状无改善,血培养阳性状态持续3d或以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
5、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是指患者除血管内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 感染源,在植入血管内导管48h后或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 出现的血流感染,并伴有发热、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培养阴性血流感染(culture nega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 是指血流感染患者从未通过培养方法鉴定出明确的病原体, 可能是由于获得培养物之前经验性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导致 感染的病原体不易培养且缺乏快速诊断手段的病原菌导致的血流感染。2、基于患者风险分级的诊断流程推荐意见1对于疑似血流感染患者,推荐快速识别或排除原发感染 部位,应采集疑
6、似原发感染部位的临床标本送检,尽快实施 必要的感染源控制措施(Gradel+,强推荐)。并进行病原 体耐药性评估(Grade 2+,弱推荐)。推荐意见2对于疑似血流感染的危重症患者宜进行脓毒症筛查,并 尽早启动包括送检血培养在内的脓毒症集束化处理流程(Grade 2 +,弱推荐)。推荐意见3对于疑似血流感染且高度怀疑合并严重脓毒症或脓毒 症休克的高风险患者,建议在送检血培养的同时联合送检基 于核酸检测的病原体快速鉴定(专家建议)。推荐意见4对于疑似血流感染患者,建议同时启用快速处理流程以 评估其患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专家建议)。若经联合检测 仍无法确认病原体,则建议再次评估是否存在非感染因素的
7、 其他病因(专家建议)推荐意见5对于疑似真菌性血流感染,建议送检血培养的同时启动 真菌血清学或分子生物学检测(专家建议)。推荐意见6对于可能由耐药菌感染引起的血流感染,同时合并严重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的高风险患者,建议送检血培养的同时 进行快速耐药基因检测或快速药物敏感试验(专家建议)。3、血流感染临床检验技术评价和应用建议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基于可疑的病原体 种类选择适宜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并采集相应的临床标本送 检:推荐意见7对于疑似血流感染,宜同时进行厌氧菌和需氧菌培养与 鉴定(Grade 2+,弱推荐)。推荐意见8对于疑似CRBSI,建议同时检测导管和外周血培养(专 家建议)。推荐意
8、见9对于血培养分离的病原体,建议进行体外抗微生物药物 敏感试验(antimicrobial sensitivity test, AST)以明确病原体 对何种抗微生物药物敏感,临床需要时建议开展培养物直接 快速药物敏感试验(专家建议)推荐意见10通常血液标本不建议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及显微镜检查。 对于疑似寄生虫感染如疟原虫、丝虫等建议按特定程序采样、 制片及染色镜检,并结合IgM/IgG抗体检测(专家建议)。4、结果报告和临床应用推荐意见H血培养的原则是报告具有临床意义的病原菌,建议对于 可能的污染菌需要结合宿主因素(免疫状态、病史等)、报阳时间、报阳瓶数等信息综合分析(专家建议)推荐意见12缩
9、短血培养报告时间有助于规范临床抗微生物药物使 用,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血流感染患者预后。在危急值报告 (一级报告)基础上,建议开展直接鉴定/体外药物敏感报告 (二级报告):报告阳性血培养直接质谱/分子鉴定结果和(或) 直接AST结果(可电话通知或书面通知临床);若质谱鉴定 结果确定,建议先发出正式快速鉴定报告,正式AST结果(三 级报告/终报告)于后期另外报告(专家建议)。推荐意见13建议各类血流感染检验报告需符合医院内常规检验报 告格式要求,包括必要的患者基本信息、标本类型、标本量 和性状、检测结果、检测局限性、检测人员、检测方法和实 验室信息等内容(专家建议)。推荐意见14病原体核酸检测通常
10、无法区分病原体有活力和无活力、 定植或活动性感染等特性,因此阳性结果也仅表明在当前标 本中某种病原体DNA或RNA检测阳性,不代表一定由该病 原体引起感染。宜在结果解释中予以注明(Grade2+,弱推 荐)。推荐意见15当疑似血流感染患者具有耐药菌感染高风险时,耐药基 因检测的结果宜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Grade2+,弱 推荐)。建议通过AST结果进行验证(专家建议)。推荐意见16CRP、降钙素原、IL-6、MDW,真菌G试验、GM试验 等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但不宜作 为独立的诊断依据或启动抗微生物药物使用的依据(Grade2 弱不推荐)。推荐意见17使用降钙素原和临床评估以决定血流感染患者停用抗 微生物药物的时间,而非单独基于临床评估(Grade 2+,弱 推荐)。推荐意见18建议使用具有溯源性的降钙素原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结 果的解读适用于相应的参考体系。对于存在多种检测系统的 实验室,建议进行检测系统间定期比对,尤需关注临界低值 的准确性(专家建议)。推荐意见19对疑似血流感染患者,建议采用多种检测技术的联合应 用,以期提高病原体检出率,有效提高血流感染患者的生存 率,并减少救治的医疗资源负担,改善卫生经济学(专家建 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