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举一”促实战“反三”——基于深度学习下如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初探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巧“举一”促实战“反三”——基于深度学习下如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初探 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精巧“举一”,促实战“反三”基于深度学习下如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初探摘要:在小学数学背景下,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深度学习,让学生能够深刻理 解、掌握所学知识的核心内容与联系,在教师精巧的“举一之下,学生很快能够将所 学知识迁移应用,也就是具有“反三的能力。关键词:深度思考深度学习概念本质延伸举一反三引言: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教师非常注重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不禁让我 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仅仅只是学生与生俱来吗?带着这个疑问,我查看了很多资 料,也翻阅了每个年级小学数学教材,发现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里,都存在一个共 性:在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都很注重学会把生活问题数学化,
2、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并能够渗透模型思想。让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数量关系 以及问题背景的特点去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迁移能力。这 里的“迁移能力,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举一反三能力。3月23日下午,我校数学老师集体观看曹卫刚老师的国家优质课相遇问题, 学习观摩曹老师的这节课之后,更加坚定我的想法。接下来,我将以曹卫刚老师的 课为例,从三个层面阐述我的拙见。一、紧密结合教材,凸显概念本质,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深度学习不是超负荷学习,也不是超前学习,不是为了解难题;而是在新课标 教学目标下,在知识的生成、获取上下功夫,是追求提升所学知识的内涵、发展学 生的核心素养的教学。基于深度学习的
3、前提,举一则需要教师以教材为本,结合生活实际,变抽象为 具体引出概念,凸显其本质,并及时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例如曹老师在一开始,抛出问题:小曹和小李从家里同时出发,相向而行。4分 钟两人相遇。曹老师让一名学生扮演小李,他们同时相对而行,当他们相遇的时候 便问道:刚才我们是怎么走的?现在我们又是怎么样的?当学生回答出是相向而行, 现在两人相遇了后,又问道:那你们知道我和小李从家走到相遇,什么是一样的吗? 这时学生就会立马反应过来:时间!学生这一阶段的深度思考,就让他们很快掌握 了“同时、相向而行和相遇等知识,紧接着,曹老师又问道:同学们,请你估计 一下,两人会在何处相遇?说一说你的想法。
4、教师一步步引导,让学生将本来模糊不清的概念逐渐清晰,并通过深度学习和 思考得到质的飞跃。3月27日上午,我听了强震球老师的公开课分数的意义,其中在开始时这 样引导的:(大屏幕出示数字“1)师:同学们,这是几?生:1。师:看到L你想到了什么?生:一位老师、一个苹果、一支铅笔师:同学们想象力很丰富,关于1我们还有更深刻的意义,我们来一起学一学。课件出示:Oc)C)O师:你想到了几?生:我想到了 4。师:你还能想到哪个数来表示这行圆呢?同桌交流。生:可以用2表示师:你是怎么想的呢?生1:我们把两个。看成1份,这里就有2个2,所以用2表示。生2:我们可以用1表示,我们把4个。看成1份,就用数字1表示。
5、生3:我们还可以用8表示,我们把1个。看成2,那么4个。就是8.师:同学们通过讨论可以用这么多的数表示,那可以用表示吗?此时几个看作 T ?师:还可以用其它书表示吗?同学讨论汇报师:为什么圆的数量明明是一样多的,为什么表示的数不一样呢?.强老师一开始让孩子理解“1的本质,并能说出具体情境中的单位.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到了五年级,分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 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对单位的理解,如果教师在这里并没有有意引 导,学生会对于后面的学习出现概念模糊、本质不理解等情况。所以引导学生先理 解单位”强老师在教学理解单位的过程中强非常注重举一反三,所以在“举一的时候,先出示数字 1
6、,让学生发挥想象,能想到什么可以用 1来表示。再出示四 个。,并让学生交流讨论:可以用哪些数来表示呢?就这样学生对单位”1“这个概念 渐渐清晰起来,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体会和领悟单位 “1”的含义、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二、注重知识的生成、获取,从深度思考中引领学生深度 学习。朱德江老师说:问题是启学引思、导学引教的有效载体。课堂教学可以以一个 个问题为学习支点导引学生卷入学习,特别是选择或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挑战性、 探索性的”高阶思维问题”,驱动学生积极探究和深度思考,从而有效建构知识、发展 能力、积淀经验、感悟思想。激发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卷入学 习
7、进程。接着以曹老师相遇问题为例,曹老师逐步出示条件:小曹同学每分钟走80 米,小李每分钟走60米,4分钟后两人相遇。生提出问题并板书:L两人大概在何处相遇? 2.两家相距多少米?并让学生互相 讨论,这就进入了第二阶段的深度思考中,用小红旗表示相遇的地方,让学生上台 演示,并说明理由。待这名女生贴出小红旗的位置后,曹老师又接着问道:为什么你觉得小红旗更 靠近小李呢?是不是说速度快走的路程就长呢?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得出,原来光速 度快是不行的,还需要时间这个重要的条件。60米/分80米/分接着再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两家相距多少米? 这个问题。(I)学生用小汽车代替小曹和小李,把课桌的两端分别代表两家
8、,结合题目给 出的条件,边操作边思考:他们会在哪里相遇?为什么会在这里相遇?(2)学生独立填写学习单:在线段图上标出相遇点,并列式计算出两家相距 的路程。3.汇报交流,展示成果。(1)解决“相遇点的问题:请同桌两人拿小汽车在讲黑板上演示,着重理解4分钟,两人同时出发,同时 相遇,走的时间是相同的。(2)解决两地相距多远的问题:请三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算式,同桌讨论交流,再全班分享。a、讨论第一个算式:804=320 (米)604=240 (米)320+240=560 (米)生生互动,理解算式的意义,并逐步完成线段图。b、讨论第二个算式:804+604=560 (米)比较第一个与第二算式异同。C、
9、讨论第三个算式:(60+80) 4=560 (米)结合课件,学生双手演示:1分钟走1个140米、2分钟走2个140米、3分钟 走3个140米、4分钟走4个140米。4.比较辨析,提炼方法。师:算式结果一样,但列式不同,这样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师小结并板书出数量关系:小曹走的路程+小李走的路程;总路程,速度X时间= 路程,速度和X相遇时间=总路程。三、关注学生知识体系建构,异中找同,深度感悟、举一 反三。曹老师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学生全体参与、主动投入,进入深度思考, 进而深入理解、建构、迁移的学习过程、状态和结果中来。L中国高铁遍布神州大地两列火车同时从北京和广州除法,相向而行,四小时 后
10、相遇,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呢?2 .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开凿一条隧道,同时施工,甲队每月凿160米,乙队每 月凿140米,8个月完工,隧道有多长?3 .甲乙两名打字员同时录入,甲每分钟录入IoO个字,乙每分钟录入90个字, 10分钟完成,这份稿件一共有多少个字?4 .奇思和妙想一起跳绳,奇思每分钟跳105下,妙想每分钟跳95下,两人三分 钟一共跳了多少下?5 .小张和小李从环形跑道的同一地点开始反向而行,小张每秒跑6米,小李每秒跑4米,40秒后相遇,这个环形跑道有多长?6 .小曹把作业本还给小李后,两人各自返回,3分钟后他们相距多远?曹老师出示6个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一个并解决问题,发现
11、这6 个生活情境,不管是哪一个,都可以用同一种方法解决。先由教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了全体学生,让不 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找规 律的需求。正是因为曹老师前面层层深入引导,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和获取,在这 样严谨巧妙地举一”之后,学生能更快速的进入到“反三的状态。所以,当曹老师出 示6个不同的生活场景,随机选取一个,学生都能快速的解决出。而小学数学教材像这种关联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在学习有余 数的除法后,解决问题里有这样一道题:请仔细观察下面的规律摆图形,第29个图形是什么图形? 一共有几个?几个?这一道题需要
12、我们先根据图形摆的规律去求,学生在看到这一题时都能说出图 形的规律,但是当去解题时就又显得对这个规律掌握的不够深刻。而在一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就有学到找规律。所以,当我们在教学一年级第七单元找规律第 一课时,可以这样引导:课件出示彩旗图师: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彩旗是按照什么颜色排列的吗?师:你知道后面的那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吗?生:黄色。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和同学们分享下。生:彩旗是1面黄旗1面红旗,然后又1面黄旗一面红旗,接着又是1面黄旗 一面红旗。师:你能在图上把你说的一组一组地圈出来吗?师归纳:我们可以说小旗是以1 面黄旗一面红旗分为一组,重复出现的。(板贴”一组”重复出现“)师引导学生有
13、停 顿地读图。师:观察彩旗的排列,你能说出第七组第一面旗子是什么颜色吗?(深度思考)生:是黄色,因为每一组的第一面都是黄色,第二面都是红色。一年级找规律这一课,教师提问第七组第一面是什么颜色的旗子,虽然课 件并没有呈现第七组的,但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深度思考,已经掌握了:每一 组的每个位置图形的颜色和形状都是不变的。所以,再来看二年级下册这道题时就不会那么难理解了:它们是两个蓝色圆形 和一个红色爱心三个分为一组重复出现。求第29个图形,可以先求29个图形按规律分成几组:293=9 (组)2 (个),所以第29个图形是第10组的第2个。学生在一年级学扎实了,深刻理解 了每一组的排列规律,到了二
14、年级,在列出算式后,通过举一反三,看到余数是2, 就能很快说出结果。基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 通过教师的“举一,学生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开展以从具体到抽象、运算与推理、儿何直观、数据分析 和问题解决等为重点的思维活动,获得数学核心知识,把握数学的本质和思想方法, 获得反三的能力,得以发展核心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逐 渐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的学习者。所以教师需要紧密结 合教材,凸显概念本质,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和获取,从深度思考中引领学生深度 学习,关注学生知识体系建构,异中找同,深度感悟、举一反三尤为重要。参考文献资料类宋士凤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研究初探2017.0101学术期刊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