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原理空间序列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设计原理空间序列全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园林设计原理空间序列全套景的观赏景可供游览观赏,但不同的游览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观赏效果。因 此,如何组织好游览观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掌握好游览观 赏的规律,反过来又可指导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动就是游,静就是息。游而无息使人精疲力尽,息而不游又失去 游览的意义。因此一般景观园林绿地的规划,都应从动与静两方 面的要求来考虑。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动态观赏:一种动态的连续构图。在动的游览路线上,应有系统的布置多种景观,在重点地区,游 人必须停留下来,对四周景物进行细致的观赏品评。在动的游览 路线上,应有系统的布置多种景观,在重点地区,游人必须停留 下来,对四周景物进行细致的观赏品评。
2、观赏的过程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或因时令变化、交通安排、 饮食供应的不同而异。动态观赏,因人与景物之间相对位移的速度不同,景观效果也不 相同。如乘车游览,景物扑面而来在瞬间即向后消逝,往往是一瞥印象。 乘车观赏,选择性较少,多注意前方景物和景物的体量轮廓及天 际线,沿途重点景物应有适当视距,并注意景物不零乱、不单调、 连续而有节奏,丰富而有整体感。乘船游览,虽属动态,如水面较大,视野宽阔,景物深远,视线 的选择也较自由,与置身车中不同。缓步慢行,景物向后移动的速度较慢,景物与人的距离较近,可 随人意既可注视前方,又能左顾右盼,视线的选择就更自由了。 步行游览是游览的主要方式。静是息亦即停留、驻
3、足静态构图中,主景、配景、前景、背景、空间组织和构图的平衡 轻重固定不变。所以静态构图的景观的观赏点也正是摄影家和画 家乐于拍照和写生的位置。静态观赏则多在亭廊台榭中进行 动、静的观赏也不能完全分开,可自由选择,动中有静、静中有 动,或因时令变化、交通安排、饮食供应的不同而异。观赏点与观赏视距游人所在位置称为观赏点或视点。观赏点与被观赏景物间的距离, 称为观赏视距。观赏视距适当与否与观赏的艺术效果关系很大。 1、在视距方面,当视距大于500米时,对景物可有模 糊的形象;250270米左右,可以看清景物的轮廓。如:雕象的造 型及识别花木的类别2、在视域方面,垂直方向约为130。,水平方向约为16
4、0o o视域超过60时,所见景物便模糊不清。以30内所见景物能较清楚。而凝视点(聚精会神的细看)视角则要在1左右。水平视阈与垂直视阈分析图示幻灯片1054水平视域的运用54作为视觉“主体”,要求控制在54。视野范围之内需要“背景”时(即烘托主体)就应该不小于54北京农展馆建筑群的前广场雕塑的水平视角分析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不转动头部,而能看清景物的经验视域值为:1、大型景物的合适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3.3倍2、小型景物约为3倍3、合适视距约为景物宽度的L2倍4、如景物高度大于宽度时则按宽度、高度的数值进行综合考虑。一般平视静观的情况下,水平视角不超45 ,垂直视角不超过30 ,则有较好的观赏效果
5、。对建筑的观赏,可分别在建筑物高度的1、2、3、4倍距离处, 设空间场地布置视点,使在不同视距内对同一建筑收到移步换形 的效果。一般封闭广场中,如中心布置有纪念建筑时,该纪念建筑物的高 度及广场四周建筑物的高度与广场直径之比宜为1: 3-1: 6, 是较合适的视距。(景物视距,常因具体情况而有不同的处理,不能作硬性规定) 当用地较小,不能有适当的视距时,则应多注意景物细部处理, 使在较短视距内,观赏细部的艺术。有时在较短视距内,观察景 物能获得高大的形象。如:山峦峰石的布置堆叠,就要造成一个局促环境来观赏,方有 高插云端的感觉。平视、俯视,仰视的观赏游人在观赏过程中,因所在位置之不同,或高或低
6、而有平视、俯 视、仰视之分。在平坦地区,江河之滨,向前观赏,景物深远, 多为平视。在低处仰望高山高楼,则为仰视。登上高山高楼,居 高临下,景色全收,则为俯视。平视、仰视、俯视的观赏,对游 人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平视观赏:中视线与地平线平行而伸向前方,游人头部不必上仰下俯,可以 舒展的平望出去,使人有平静、深远、安宁的气氛,不易疲劳。 平视风景由于与地面垂直的线组在透视上无消失感,故景物的 高度效果较少。但不与地面垂直的线组,均有消失感,因而景 物的远近深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有较强的感染力。平视景观的布置宜选在视线可以延伸到较远的地方,有安静的环 境,如园林绿地中的安静地区以及休、疗养地区,并
7、布置供休 息远眺的亭廊水榭。实例三西湖风景多恬静感觉,与有较多的平视观赏分不开。仰视观赏:观者中视线上仰,不与地平线平行。因此,与地面垂 直的线有向上消失感,故景物的高度方面的感染力较强,易形 成雄伟严肃的气氛。但仰视景观,对人的压抑感较强,使游人情 绪比较紧张。俯视景观:游人所长位置视点较高景物多开展在视点的下方。如 观者的视线水平向前,下面景物便不能映入60的视阈内,因 此必须低头俯视,中视线与地平线相交,因而垂直地面的线组产 生向下的消失感,景物愈低就显得愈小。风景视线与导游线观赏点与景点间的视线称为风景视线。好的景点必须选择好观赏 点的位置和视距。风景视线的布置原则主要在“隐、显”二字
8、上 下工夫。一般是小园宜隐,大园宜显,小景宜隐,大景宜显,在 实际工作中,往往隐显并用。导游线亦可称游览欣赏线。它与交通路线不完全相同,导游线也 需要解决交通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在组织好风景视线,使游 人能充分观赏各个景点和景区。开门见山的风景视线:这是采用“显”的手法,可用对称或均衡的中轴线引导视线前进。 中心内容、主要景点,始终呈现在前进的方向上。在富有纪念性的园林和平坦用地上有特定要求的园林中,利用人 们对轴线的认识和感觉,使游人始终知道主轴的尽端是主要的景 观所在。在轴线两侧,适当布置一些次要景色,然后一步一步去 接近。半隐半现、忽隐忽现的风景视线:在山区、丘陵地带,在旧有古刹丛林中
9、,采用这种导引手法较多。 深藏不露,探索前进的风景视线:将景点、景区深藏在山峦丛林之中,由甲风景视线引导至乙风景 视线,再引导至丙风景视线、丁风景视线等。其间景点或串或并, 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风景视线可从景点的正面迎上去,或侧面迎 上去,甚至从景的后部较小的空间内导入,然后再回头观赏,造 成路转峰回、花明柳暗、深谷藏幽、豁然开朗的境界。风景视线的组织一一1风景视线的组织一一2导游线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游览线,沿着设计好的游览路线逐渐 展开风景序列,使游人能充分观赏各个景点和景区。景点、景区在展开风景的过程中,通常分为起景、高潮、结景三 段式处理,以高潮为主景,起景和结景作为陪衬和烘托主景而设。
10、1、三段式:序景-一起景-一发展-一转折-一高潮-一转折 ff收缩ff结景ff尾景。2、二段式:序景-一起景-一转折-一高潮(结景-一尾景)导游路线一般宜曲不宜直,曲的路线比直的路线富于感染力。在较小的园林绿地中,一条导游线路即可解决问题。一般可为环 形,避免重复,但要注意小中见大,路线宜迂回占边,即向外围 靠、拉长线路。为了引起游兴,道路宜有变化。较大的园林,有时可布置几条导游线路,让游人有选择的自由。 导游线路与景点景区的关系可用串联方式,或并联方式,或串联、 并联相结合的方式。在较陡的山地景区中,导游路线可设陡缓两 路,健步者可选走陡路、捷路,老弱者可选走较长的平缓坡路。园林空间组织空间
11、组织与园林绿地构图关系密切。没有空间,一片闭塞,便不 能组织风景视线,没有广场空地便没有供多数游人活动的环境。 空间有室内、室外之分,建筑的个体设计多注意建筑物内部空间 的处理。建筑群及园林绿地的规划,则多注意相互间外部空间的 组织,及室内外空间的渗透过渡。组织风景视线的园林空间,有可控制空间与不可控制空间之分: 可控制空间是按规划设计意图,利用屏障如建筑、墙垣,山石、 树木,水面等组成一定的范围,在此范围内进行规划布置而成的 空间,空间是内向的,游人可在空间游览。不可控制空间是游人视线所能达到的空间,其距离远远超过所规 划的园林绿地的范围外,空间是外向的,游人是不一定能到达的, 但可作为对外
12、组织借景的空间安排。视景空间的基本类型1、静态空间与静态风景、动态空间与动态风景:园林中的最小的艺术感受单元为固定视点的静观构图这种视点 固定,观赏静态画面所需的空间为静态空间O在园林中,把全 园划分为既有联系又能独立,自成体系的局部空间。在游人最多、 逗留最久之处,如亭、廊、茶厅中、入口处、制高点、构图的中 心地带,安排优美的静观风景画面。在静态空间中,多考虑风景 透视的不同视角的要求,不同视距的不同感染力游人是动的,各个静态空间的观赏也不是孤立的。在两空间过渡 转折时,便出现了步移景异的动态观赏和组织动态空间的要求。 游人走动,画面就会变化,视点起伏曲折移动,景色的变化相应 增多。在动态观
13、赏的空间组织中,要考虑节奏规律,有起点、有 高潮、有结束,动态空间中,多考虑构图的连续和景色的交替。开敞空间与开朗风景、闭合空间与闭锁风景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是开敞空间,开敞空间中所见到 的风景是开朗风景。开敞空间中,视线可延伸到很远的地方,视 平线向前,视觉不易疲劳。开朗风景,目光宏远,心胸豪放。开 敞空间多利用湖面、江滨、海滨、草原以及能登高远望之地进行 组织人的视线被四周屏障遮挡的空间是闭合空间,闭合空间中所见到 的风景是闭锁风景。屏障物之顶部与游人视线所成角度愈大,则 闭合性愈强。反之,所成角度愈小,则闭合性愈小。闭锁风景, 近景感染力强,四面景物,有琳琅满目的效果。但久留易感
14、闭塞, 易觉疲劳。闭合空间多利用四合院、林中空地,四周为山峦环抱 的盆地、谷地、水面等来进行组织。纵深空间与集聚风景,拱穹空间与拱穹风景在狭长的空间中,如道路、街巷,河流、溪谷等的两侧有建筑、 墙垣、山丘、密林等遮挡两侧视野,形成了一道狭长的空间叫纵 深空间。在纵深空间中,视线被导向空间的远端处,在远端处布 置的景物叫集聚风景,其特点是主景突出,有强烈的深度感,两 侧其他景物仅起引导陪衬和对比的作用。在岩洞中,或在人工的地下洞穴中,利用洞穴组成的空间为拱穹 空间,拱穹空间内组织的景观为拱穹风景。拱穹风景的组织应分 别不同的客观条件进行组织。天然的岩洞,要不损天然,匠心巧 用,能布置出奇异特殊的
15、景观,人工洞穴,要使人忘却身在地下 而无闭塞之感。闭合空间的大小与周围景物高度的比例关系,决定它的闭合度。 闭合度的大小与风景的艺术价值有关。空间展示程序和空间的转折与分隔空间展示程序与导游线、风景视线的安排有密切的关系。既有起 景,高潮,结景的空间,又有空间的过渡,使空间主从分明,开 闭适当,大小相宜,并富有韵律节奏。空间的转折有急转、缓转之分。在规则式的园林空间中,可采用 急转,如在主轴、副轴相交处的空间,可由此方向急转为另一方 向,由大空间急转为小空间在自然式的园林空间中,则宜用缓转。缓转常有过渡空间的设置, 如在室内外空间之间,布置空廊、花架、架空层之类的过渡空间 处理,使转折的调子比
16、较缓和。两空间之分隔,有虚隔、实隔之分。两空间的干扰不大,有互通 气息要求者可虚隔,如用空廊、漏窗、疏林、水面,等进行分隔。 两空间因功能不同、风格不同、动静要求不同者宜实隔,如用实 墙、建筑、山阜、密林等进行分隔。虚隔是缓转的处理,实隔是 急转的处理。 1.3 列空间 中国的传统群体空间,素以“相地”、“体宜”和“序列”为特 征的整体和谐而著称于世。其中,序列性包蕴很深的涵义,故在 外环境设计中是值得着重论述的。序列,简单地可以理解为按一定的次序排列。广义上讲,序列空 间包涵两层意义,一是指人的形体运动按连续性、顺序性的秩序 展开,具有依次递变、前后相随的时空运动特点;二是指人的心 理,随物理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