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发言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发言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 工作,深刻分析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 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研判经济形势、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我 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扎实做好重点经济工作,持续推动经济实现 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绩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 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 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
2、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 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实现回升向 好,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一些机构预测,全年我国经济增长5.2%左右; 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降至5.2%左右,城镇新增就业可望达到1 200万人以 上,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 ,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总体 上,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增速较高、物价较低、就业平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的格局,为2024年经济发展蓄积了能量,打下了好的基础。更为可喜的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体现在: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我国产业结构在科技创新驱动下持续优化,传统产业加 快转型升
3、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新旧动能转换 加快并呈现很多亮点,比如,汽车、船舶等制造业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国际竞 争力,预计2023年汽车产销超3000万辆、出口超过500万辆,出口规模 跃居世界第一。尽管全球贸易低迷,但在汽车、船舶和新三样等产品出口 带动下,我国进出口规模实现与2022年基本持平,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维 持在14%以上的水平。科技创新涌现不少里程碑式的成果,比如,神舟十 六号载人飞船顺利返航,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国产大飞机正式投入商业运 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试航。安全发展基础得到巩固夯实,化解地方债务风 险一揽子方案、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组合政策先后出台,有力压降了
4、存量风险、 稳定了社会预期。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能源 资源供应能力提升。民生保障有力有效,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城乡 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有比较才有鉴别。当前,世界很多经济体复苏乏力、物价高位、债务高 企,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动荡甚至发生战乱。我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 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经济形势 的判断和经济工作的部署是完全正确的。二、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世界百年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外部环境 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增无减。我国经济发展自身也面临一些困难
5、和挑战,主 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更要看到,我国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和重要机遇。一是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我国常住人口城镇 化率还有10个百分点左右的提升空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低,弥补这些 差距会产生巨大的社会需求。我国居民储蓄率高,有条件有可能逐步向消费 和投资转化。二是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居于重要位 置,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三是宏观政策空间仍然较足。我国物价较低,中央政府债务水平不高,加 上2024年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调整转向的可能性增大,加力实施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还
6、有一定空间。2023年增发1万亿元国债,以及降准降息、减 税降费等政策效应在2024年持续释放,与2024年增量政策形成叠加,将 对经济恢复形成有力支撑。四是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我们将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 大举措,不断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五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蕴含新机遇。以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 命科学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演进,将为我国发展提 供更为广阔的舞台。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中央经济工作
7、会议总结了 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 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 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 动;必须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这五个必须是习近平 总书记作出的重大判断和重大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对于推 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 合理增长,是党中央对2024年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2024年要保持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持就业和物
8、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节能减排降碳。实现这些目标任务,要加强宏观政策 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把握好几个要点: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 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方法论。要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多出有利于稳 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以进促稳, 就是把进作为方向和动力,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 取,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 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同时要稳扎稳打,把握好 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要增强前瞻性,改革举措
9、和宏观政策要 努力走在市场变化和风险暴露之前,确保我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安排适度规模的赤字、专项债 券、预算内投资、中央转移支付,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财政支 出结构,把钱用到刀刃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果。要严格转 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一般性支出。要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做到民生有保障、财政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 资规模、货币供应量要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突出了社 会融资规模的重要性和关联性,有利于更好统筹实际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 的目标要求,更加符合宏观调控的实际。
10、要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做 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促进 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形成经济与金融的良性循环。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实践表明,除了经济政策外,许多非经济性 政策也对经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要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政策统筹, 在加强财政、货币等政策协调配合的同时,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 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 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要突出重 点、抓住关键,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特别是要以颠覆性技术和
11、前沿技 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商业 航天市场潜力巨大,将成为万亿元级的新兴产业。根据有关智库预测, 20232028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将进入发展黄金期,2025年市场规模 将达2.8万亿元。低空经济产业链具有高度延展性,将创造新的消费场景, 带动有效投资。一些地方先行先试培育低空经济新动能并已取得良好成效。 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培育壮大新兴 产业,打造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关键要寻找社会有需求、市场有潜力、人民群众有
12、 消费意愿,而供给相对不足的领域。比如,地下管网建设。污水、排水、供 电、供热、供气、通信等城市管网陈旧、建设严重滞后,如果开展大规模城 市管网建设,将激发巨大投资潜力。比如,当前我国在城镇工作的农民工有 2.9亿人,如果将该群体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既能提高城镇化水平,又 能扩大消费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经济发展既需要政策发力,这是外因;更要靠改 革激发内生动力,这是内因。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 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 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在活力和内生动力。扩大高水平对
13、外开放。最近,我们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体现了我 们扩大开放的决心。我国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和丰富的贸易数字化应用场 景,要用好这种独特优势发展数字贸易。要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快培育 外贸新动能。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 化一流营商环境,让更多外资企业继续看好中国、投资中国、深耕中国。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风险相互交织,要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加以化解。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 康发展,从供求两侧发力,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 需求,避免房企集中爆雷,推动房地产市场达到新的均衡状态,加快构建房 地产发展新模
14、式。要继续实施一揽子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案,继续推动中小 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 底线。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 进乡村全面振兴。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城 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统筹推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系统部署事关各项战略的 重大政策。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快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 实事。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深入推 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统筹做好就业、社会保障、生育养老等工 作,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在民生保障中激发新的社会需求,增强 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之间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