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化调查报告1000字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乡文化调查报告1000字七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家乡文化调查报告IOOO字七篇 第一篇:家乡文化调查报告IOOO字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 历史和璀璨的文化,要了解一个地方,首先要了解它的民俗文 化。文化因地而异,因人而异,那么,我们各自眼中自己家乡 的民俗和风情又是怎样的呢?本文通过从“风味小吃”和“民 族风情”两个方面来介绍自己家乡清镇市的民俗文化,希望通 细致的描述,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家乡,让家乡的民俗文化广 为传播。关键词:家乡,民俗文化,风味小吃,民族风情家乡简介: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上的清镇市,这里 位于贵州省中部,距省城贵阳22公里,面积1492平方公里。 辖内有四个镇六个乡,
2、现在有彝族、白族、壮族、苗族、回族 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清镇市气候温和湿润,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丰富, 被人们誉为“珠联璧合之地”。著名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红枫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百花湖和东风湖,就是镶嵌在这块宝 地上的三颗璀璨的明珠。家乡的民俗文化我的家乡清镇历史悠久,是一个文化丰富,底蕴深厚的古 老城市。据史记载:清镇县地,古为祥舸、夜郎境,唐宋时属 蛮州清州地。下面,我从“风味小吃”和“民族风情”两方面 浅谈家乡清镇市的民俗文化。一、清镇风味小吃(1)刘姨妈黄耙刘姨妈黄耙是清镇市的著名商标,也是上百年的历史的著 名小吃,黄耙又名黄糕耙,主要成分是黏米、糯米、黄豆、白 糖等原料。从
3、20xx年开始,刘姨妈食品厂对传统产品进行了 创新改进,在保持黄耙原有糯香味的同时加入五仁、糯玉米、 鲜肉等,于是有了现在的糯米、小米、玉米、五仁、甜养、八 珍、鲜肉、熏肉、黑糯米、竹叶耙等来个品种。说到黄耙的起源,还有个难以考证的小故事。三国时期, 贵州被称作夜郎。据说诸葛亮当时正率兵征战孟获,在夜郎国 与黔国洞主作战。一日,蜀军正埋锅造饭,突然探子来报,说 有蛮军临阵。诸葛亮一听,下令出战,没几下,便打退了黔国 洞主的人马。也不知这诸葛军师是何用意,下令大军乘势穷追 蛮军上百余里。可就急坏了这军中的火头军了,久等部队不归, 可这煮着的豆汁儿和米饭不能浪费呀,本来就没带多少粮草, 怎么办呢?
4、诸葛军师一看这情形,命火头军士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 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馒。等大捷而归的士兵回营,被豆汁儿掺 和过的米饭已足足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急忙分食, 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 软,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三下两下便吃了个精光,当地百姓 也仿此手法制作,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贵州便又多了这么一道 风味小吃黄耙。(2)羊肉粉这里主要是指当地回民的吃法,流传开来,以清汤羊肉粉 为主,不放一点辣椒,味道鲜美无比,但是用于佐餐的炸朝天 椒,那是奇辣,一般外地人,吃一个小小的红辣椒,就受不了, 而当地人,要吃一碟。每天早上排队吃羊肉粉的清镇人以学生
5、 为主。(3)三角花园小吃一条街清镇市区人口不多,入夜,市中心的三角花园广场却热闹 非凡,小吃档口一直摆到路中间,有各式烧鸡,烤肉、络锅土 豆、汤园、冰粉冰浆,一直要吃到零晨4点,人群才散去。二、民族风情(1)苗族四月八(跳花场):每年的正月初八或农历四 月初八,清镇各个支系的苗族同胞们都会成千上万地聚集在草 坡上,大家吹着芦笙、踩着舞步、载歌载舞。花坡上除了苗族 青年跳花之外,还有地戏表演、少男少女对歌等,是一个民族 大联欢的节日。(2)布依族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是布依族同胞的传 统节日,这一天布依族同胞会身着节日的盛装,大家纷纷聚在 一起,以对歌、舞蹈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风情风貌。同时,布依
6、 族姑娘会唱起优美动听的敬酒歌,请您品尝她们亲手酿造 的米酒。(3)彝族火把节:清镇彝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农历六月 二十四日火把节。是日夜,男女老少皆手持青杠柴、松枝、干 竹等火把,游行村寨、田间,以坝子作为节日活动场所,堆砌 宝塔形火炬,选一根青松柱立在中间,点燃后,全民歌舞,通 宵达旦。节日期间,杀猪宰羊祭诸神。(4)信佬族吃新节:“吃新节”是他佬族最讲究的节日 之一,每年农历七月的龙日或八月的蛇日,新谷即将收割时, 摘取谷穗,回家炒干,去壳成米,将新米煮成饭,一是为祭奠 祖先,二是为供奉谷神。每逢节日还邀请地戏班子演唱地戏, 欢送祖宗神灵和五谷之神。第二篇:家乡文化调查报告IOOo字一、调
7、查内容在二十多年前,即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我家乡的居住房 子,并不是像现在所看到的楼房,而是多属于瓦盖的房子。这 种瓦盖的房子大多数是以整座的形式建造的,其坐地面积为一 百多平方米,有四个房间、一个大厅和一个天井。其地基也不 像现在由钢筋混泥土筑成的,而是都是大理石那种石柱来当支 撑房子的地基,其房顶是用木的柱子支撑的,就像我们在电视 上看到的那些以前的老房子。人们留那个天井是为了采光,可 以让房子明亮,也有助于空气的更新。四个房子是分成两排, 分布在整座屋子的两边,中间隔着的是个大厅,四个房子中其 中有两个是主房,两个偏房,偏房相对与主房略小,一般一个 用作厨房,一个当作房间。整座房子看起来
8、是对称的,给人井 井有条的感觉。这是当时改革开放初期甚至之前的人们的居住 的房子的风格,一个家庭的人聚居在一起,别是一番滋味啊。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国家的经济增长了,家乡的人们的 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虽然我们那里的经济不是那么发 达,不过温饱问题还是得到了一定的解决,大体上人们的生活 有了一定的保障。也正是这种经济的提高,人们与外界的交流 的增强,人们的观念也有了转变。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 施,家乡人居的房子的风格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几个 时期的转变。我要介绍的是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 人们对于家庭居住问题的转变,以及介绍伴随着这些转变而一 路走来的建筑劳动人民的情况。
9、我将要介绍的建筑工人,主要是建造家庭住房,就是那么 普通老百姓的住房,不是那些承包大型建筑的建筑团体。家乡 的家庭住宅,由于人们不想住得那么高,其房子一般都只有两 三层楼高,其规模也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楼房的规模并没有那 么大,针对于这种规模不大的工程,家乡出现的建筑工人队也 和我们平常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见到的工程队不同。首先, 是他们的工人团队的规模不同,相对小的工程,其队伍当然没 有那么大规模工程的人员规模大。他们是围绕一个工头聚集起 来的,因为他们的工程是由工头去接的,工头找到项目后,他 才会去联系那些师傅、小工、和泥的工人,他们才因此聚集到 一起。他们不像今年上春晚的那些建筑工人那样制
10、服统一,他 们去上工的时候,和平常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随着我 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的发展,他们的生活条件也有所 提高,就算是在XX年这样的经济危机的时候,他们的工资还 有有所提高,因为我家乡的经济情况不一样,他们在大城市大 批失业的情况,却看到了有些建筑材料的减价,所以有些人就 借着这样的机会来建筑他们的家园,当然这使得这些家庭式的 建筑工人没有遭到失业的结局。这也是农村地区与城市不一样 的地方。在这些建筑工人的主导下,特别是在那些公投的影响下, 人们对于建筑的风格也发生了几个时期的转变。正如我上面所 说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房屋多是以瓦盖房子为主,钢 筋混泥土的房屋还未走进家
11、乡的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当然 是得利于改革开放的政策,钢筋混泥土所建造的房子慢慢的走 进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得到家乡人们的青睐,因为我们那里 是靠海的,当然就不可避免的有台风,虽然台风很少在我们那 里登录,不过有时受到台风的影响很大。当风力比较大时,那 些瓦盖的房子会经不起狂风的吹刮,“年老”的房子就会被掀 顶或是墙壁被吹倒,所以用钢筋混泥土建造的相对牢固的房子 自然得到人们的青睐,自然而然的他也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 到十七、十八年前为止,即在1992、3年建造的房子多是整座, 每层楼就如前面讲到的那种四房、一厅、一天井,两边对称的 那种构造,只是他们的房顶是钢筋混泥土的。在钢筋混泥土刚 刚
12、走入我们生活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当然是在之前房子的格局 上建造起来的,由于其地基是使用钢筋混泥土的,其地基比起 石柱来的要牢固,由于钢筋的连接,使用这种钢筋混泥土建造 的房子比较牢固,不易倒塌。大约在同一时间段,也伴随另一种风格的产生,其名字就 叫“独脚屋”(有点直译的,也有点不标准),顾名思义,这 种房子比整座的要少一些,而且刚好就少了一边上的两个房 间,只剩下两个房子和一个厅、一个天井,刚刚好不对称了, 也就是这个原因,才会叫这个名字“独脚屋”,由于经济的推 移,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人们也不那么讲究了,不要求房 子两边的对称,一楼的房间少了,人们往上发展,建出来的是 楼房,虽然不高,但是土
13、地的使用效率提高了。到了之后,大约六、七年前开始,又一个时间段的风格出 现了,这种风格的房子被称作“平房”,这种平房较之前的“独 脚屋”而言,小了一半,一楼只剩下了一个厅和一个天井,厨 房就设在中间,从门口走进去,经过一个天井,就可以看到厨 房,厨房没有什么墙壁遮挡的,就暴露在外面,再走几步就到 了大厅了,而房子都转移到了楼上,大家同样是往上发展,不 过房子相对建得要高了一些,不过依然留有一个天井,供采光 之用。过了一两年,即在20xx、20xx年的时候,人们的想法又 有了一些变化,人们虽然还是建平房,不过布置却发生了一些 变化,就是他们不留天井,而是把屋顶都盖封了,这是因为封 了之后,房子看
14、起来大了许多,其利用率提高了。这时候仅仅 是把屋顶改成全封闭的,其布局还是没什么大的变化。到了最近这些年,人们对于全封闭的平房又有了新的想 法,就是把大厅移出来,使得一走进们就是大厅,后边作为房 子或者厨房,其中间用楼梯隔开,使前面和后面形成了两部分, 当然楼上还是房子,不过这样的房子看起来不会那么暴露,客 人在外面坐的时候不会看到里面,感觉给房子的主人留了一些 面子。而且有些人会把“独脚屋”那个格局的房子建成两间像 这样的平房,“独脚屋”是有两排的(一边是房间、一边是大 厅),刚刚好可以建成两间这种的平房。而这种风格一直到现 在,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变化。二、实践报告分析我对家乡的企业了解不多,
15、其行业的数据就更加不得而知 了,原因就是没有老师你所说的那种关系可以找,一个没有关 系的人,怎么可能会对那些企业了解那么多。所以我找了我比 较熟悉的,家庭建筑这方面的事谈谈,这些是我可以看到的, 而且因为这类建筑的建筑工人的特殊组成,我也能向我认识的 亲戚邻居们询问。虽然亲戚邻居们不是那么了解一个企业的发 展状况,不过对于这种家庭住房,他们还是比较清楚这些年来 的变化的。而且我对我生活的环境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选 择这方面的事谈谈。对于那些瓦盖的房子,是延续以前的建筑风格,有着古代 的色彩,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过也是拘于人们的观念和 经济的发展,首先,人们继承前人留下来的东西,是对前人们
16、 的尊敬。其次,也是由当时的社会条件决定的,当时我国的生 产力不发达,经济不发展,当时在家乡比较落后的地方当然也 就不可能有那些由钢筋混泥土建造的房间。我的家乡不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一个农村地区,那 些用于建筑用的钢铁都是出其他地方运来的,而不是有我们自 己生产的。随着广东被邓小平同志列为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地,家乡的交通情况得到了改善,特别是于外界交流的公路, 虽然那条公路不宽,但是却使得输入钢铁成为了可能。钢筋的 输入给了楼房建设一个前提,因而当时比较富裕的人就开始从 瓦盖的房子住进了楼房。不过房子的布局依然没什么变化,还 是遵从以前瓦盖时的布局。这是经济带来的第一个变化。而“独脚屋”在差不多同一时期出现也是有原因的,资金 充足的那些人们在当时建造的是整座的,这是正常的。不过那 些资金不足的,怎么办呢?他们孕育出了一种新的想法,那个 想法就造就了所谓的“独脚屋”。他们将“整座”的房子删去 了一边,本来是对称的三列的屋子,被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