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忠孝》第二十二章 忠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林悟道《韩非子-忠孝》第二十二章 忠臣.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红林悟道韩非子-忠孝第二十二章忠臣红林悟道韩非子-忠孝上一章韩非子继续为我们揭示天下混乱的原因,终究是社会思潮不正,没有正确的国家正统思想与社会核心价值。扰乱社会的思想之一就是天下人视“谤君”者为贤士,而这里的谤君就是“人臣常誉先王之德厚而愿之”做臣子的常常称颂先王德厚并表示倾慕,这是对当世君主的诽谤,臣子“誉先王而愿之”言下之意就是现在的君主不如先王。其实,赞颂并倾慕先王本无过错,只是不能成为朝堂主流思想,并影响到当世君主的权威。问题就出在“非其君者天下此贤之”这成了天下的共识,成为了社会主流思想,这就严重影响并消弱了当世君主的权威性,天下不乱才怪。关于这一点不管是官场,还是是职场都必须高度
2、注意,不能犯这样的错误。就世俗文化而言,“县官不如现管”都成为世人遵循的处世原则,更何况是已经过世的“先王”,就更不应该赞颂倾慕了,既是有心也不能太明显。你整天说以前的领导这好那好,你让现在的领导怎么想。左传宣公二年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说明还是世俗的普通人,普通人自然有普通人的处事之为。从佛家的角度讲,“赞颂并倾慕先王”就是“住相”之为,臣子的思想还停留在先王的时代,没有与时俱进。一般,心停留在过去的原因,一是恨,二是爱。恨是伤害过多,失去太多,不愿正视现实,不愿面对当下。爱是受益过多,不愿失去既得利益或是怀念过去所得。不管是那种原因,过去永远无法回去,“先王”也不可复活,最好的办
3、法就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视当下,承认现实,努力工作,改善环境。韩非子的言下之意就是忠诚于下君主,坚守“忠信法术”用实际行动来彰显自己对君主的忠诚。韩非子批驳到此,已经将儒家孔学所谓的“孝悌忠顺”批的体无完肤,揭露的底朝天。在韩非子看来,儒家孔学的“孝悌忠顺”是社会的混乱根源,根本不值得提倡与效仿。所以韩非子总结道“故人臣毋称尧舜之贤,毋誉汤、武之伐,毋言烈士之高,尽力守法,专心于事主者为忠臣。”意思是:所以,做臣子的不称颂尧舜的贤德,不赞美商汤周武的功劳,不谈论刚烈人士的清高,而努力维护法令,专心一意地侍奉君主,才是真正的忠臣。一句话,臣子要与时俱进,努力解决当下的社会与民生实际问题,坚守
4、“忠信法术”的初心。而不是一味的“称尧舜之贤,誉汤、武之伐,言烈士之高”,这些都是祸乱天下之惑术。作为臣子还是要努力遵纪守法,侍奉君主,务实实干,这才是真正的忠臣。法家的思想之所以能得到秦国的重视,就是因为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看清了以往社会与政治的弊端,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才会发展为社会主流思想。更为重要的是法家思想源于道家,其学说更加具有规律性与内在性,能够应对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各类问题。法家思想的本质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所以兴盛至今,且永不磨灭。顺带说一下,儒家孔学更讲人性的修养与人的社会属性的培养,所以只要有人与人类社会存在,其学说一样会长期存在,作用显效,尤其是和平年代,个体的修身养性与个人的道德文明对于国家管理与社会的进步很是重要。【故人臣毋称尧舜之贤,毋誉汤、武之伐,毋言烈士之高,尽力守法,专心于事主者为忠臣。】天地之间,万物本在,万事本生,虽有道理,又有物理,但人为主体,不动只说,一切为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位置与角色,不能整天夸夸其谈,务虚浮华,浪费时光,而是要“尽力守法,专心于事”,才能成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