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庐山诗) 记游庐山.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23273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庐山诗) 记游庐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轼庐山诗) 记游庐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轼庐山诗) 记游庐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轼庐山诗) 记游庐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轼庐山诗) 记游庐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轼庐山诗) 记游庐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庐山诗) 记游庐山.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苏轼庐山诗)记游庐山宋苏轼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不觉作一绝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云: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又云: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旦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先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往来山南地十馀日,以为胜绝,不可胜谈。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最后总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横

2、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余庐山诗尽于此矣。【赏析】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三月,苏轼接调任诰命,赴汝州任团练副使。四月,告别黄州,过九江,登游庐山,舒展拜官以来心旅仕途的颠簸辗转。此游庐山,中国散文瑰海中,留下了一篇最具风采的游记,这就是锦章华文记游庐山。此游记从此和庐山一样,优美灵秀,成为赏心悦目、引人入胜的美文,文与景共美而齐扬四海。记游庐山为北宋苏轼的一篇散文,苏轼把庐山作为事物以及人生感悟的象征,指出了人生的苦楚与价值的转换;同时提出了在庐山心灵感触与超越思想。以独特的辨证方法来看待、处理自身的欲望,不断强化超越自我的人生信念。总观全文,文以诗贯

3、,诗以文缀,诗文珠联璧合,时散时韵。吟咏诵读中,起伏抑扬,宛转别致。自如潇洒的散文行笔中,和之以透彻妙悟的灵趣诗章,行止之优柔,跃然纸上,曲尽妙传庐山之美。仙人洞纵览云飞,石松横空,是天然小景一幅;万松坪处的五花峰奇姿山势,也只令人略略赞叹,觉得黄山、华山、泰山,山山皆有此景。然而,当龙首崖苍龙昂首凌霄,含鄱口气吞鄱湖,大天池霞落无垠,白鹿洞四山回合,玉渊潭涛波奔流,齐齐向你视野撒将过来时,你只有倾倒,只能叹为观止,美不自禁了。至于秀峰碑刻如林,那更是令文人骚客拈断髭须的绝胜之地。山谷奇秀自为诗,应接不暇即为兴,那就不怪崇尚自然之妙趣的苏轼,不愿在气象万千的自然造化前,大发诗兴了。酸文人大败风

4、景的事,还少吗?然而,苏轼以为“不欲作诗”,乘兴游去,可以乘兴完游,那可就言之过早了。“不欲作诗”,只是尚未到“作诗”之处、之时,“作诗”之情尚未油然而生。不欲作诗,只是诗兴尚未发也。倘若诗兴一发,往往一发而不可收。“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不觉作一绝云苏轼“不欲作诗”念头尚未落定,两耳便灌进了山里的僧人百姓“苏子瞻来了! ”的嘈嘈切切声。看文情,怕是僧俗们对苏轼的热情,不亚于欢呼自己的老朋故友到来的热烈程度。想想后来“苏文生,吃菜羹;苏文熟,吃羊肉”这样一句民谚,就可想而知苏轼的“知名度” 了。何愁诗情不发。否则,便是矫揉造作,只是文盲例外。“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

5、人识故侯。”这一绝,先破了 “不欲作诗”之念头。人情可人,岂能无诗?即便你苏轼草鞋竹杖,效法前人百钱挂杖而游,一身布衣微服,深山里无人也不识你。可人情,可人诗。第一绝,便是手到擒来之作,朴挚的诗情中,一个乐游乐悠的苏轼,赫然在眼前。诗一脱口而出,“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诗戒不攻自破,连自己都笑了,复变本加厉,再来两首。绝云:“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又云:“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诗句翩翩,我们也就赏读连连。当诗人面对青水绿岫、高石耸岩、烟林水雾、活脱脱的千面庐山时,才知“如今不是梦”,足下所踏、目中所视,“真个是庐山”。不是梦游,却

6、胜似梦游。不带故不沾亲的庐山的山山水水,竟似故人老友般出现在眼前左右,怎不惊喜,怎不诗章天成?马不停蹄赏景,情不自禁作诗。被山水风情濡染得意气风发的苏轼,边走边读好友陈令举给他看的庐山记,这其中“且且”二“且”字,使投足举步于大自然的苏轼,活灵活现地走到我们的视野中来了。简直就是前后赤壁二赋的那个“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的率真旷达苏子的重现。在“失笑”于庐山记中的徐凝恶诗,笑声尚未飘落时,转眼已在开元寺主僧的求诗索墨中,笑诗一首,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文诗贵在创新而忌步人后尘。庐山瀑布,早有被诗人贺知章称为“天上谪仙人”的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

7、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仙辞盖世,却偏偏出来个徐凝有一句“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的“飞流溅沫”,自以为绝唱,那就难免被苏轼“失笑”为“溅沫” “恶诗” 了。回望苏轼前四首诗,都不关涉庐山风景“具象”,而自成一系,意趣理趣入诗,别具诗意,开庐山诗及山水诗之新气象。庐山“往来山南北十余日”后,“不可胜纪”的“胜绝”之景中,苏轼认为漱玉亭、三峡桥为尤。古谚“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漱玉亭即位于秀峰鹤鸣山下开元寺的月门前,亭下龙潭,马尾瀑经玉峡泻人潭中,周围高峰入云,峭壁生辉,碑刻满山,有米芾“第一山”、“青山峡”赫然草书。仰首可见香炉瀑布,至于站在栖贤台的

8、三峡桥上,环望上下左右,“魂惊诅堪说”(朱熹诗)。桥基飞架于东西悬崖上,下临金井深潭,汉阳、五老两峰间九十九条水汇流而过,击石声如雷,似长江三峡之势,桥名因此而得。自桥上西望,有观音亭、玉峡湾近远景。更有侧畔之玉渊潭,惊波喷空,声传数里,桥两岸松柏苍翠,山水、松柏、桥亭共构成一幅壮观画面。有诗云:“百尺悬潭万道山,一虹横枕翠微间。半天云锦开青峡,八地轰雷撼玉关。” “一虹”即指“三峡桥”,全诗谓其全景也。两处景确为庐山之冠。最后当苏轼和庐山东林寺主常总同游西林寺时,不朽千古的绝句题西林壁华诞了。如果说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写庐山风景“具象”的千古绝唱,无人堪比,那么,苏轼的题西林壁则是写庐山风景“

9、抽象”的千古绝唱,更是写尽庐山风韵神髓,古今独步:“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前十四字,言变幻莫测的山峰丘壑,自山下而仰山颠,自山前而窥山后,自近山而望远山,自正面而瞥侧面,山势高远、深远、平远、渐远各不相同。所以“到处看山了不同”又作“远近高低各不同”。并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乃千古绝唱,苏轼的题西林壁亦不朽名篇,李白巧于比拟,苏轼长于理趣。移中,不受空间限制,随意游览胜景万千,在无限奥妙、扑朔迷离的山势风光中,冒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样的佛理禅趣窦生的妙语了。风光个中三昧,欲辨无形,不辨反明;不言心了,言之却空。世态个中三昧,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庐山本无真面目,何谈身在此山中。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乃千古绝唱,苏轼的题西林壁亦不朽名篇,李白巧于比拟,苏轼长于理趣。缩千里山水于片纸,绕万般景趣于指尖,这才是真正的脍炙人口的雅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