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类APP不能有效缓解焦虑一辩立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交类APP不能有效缓解焦虑一辩立论.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辩论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交友类APP不能有效缓解学员的社交焦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社交焦虑的定义。社交焦虑症(socialanxiety)又称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人格基础,多表现出追求完美、爱面子、对现实期望值过高等特征,他们对人际关系和公共环境产生歪曲的认知,这也是他们的社恐症迟迟不见好转的原因。而交友类app作为一种虚拟社交方式,这种线上社交给这些社恐症提供一个逃避现实的借口,令他们更加不愿意进行恐惧的线下社交;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市场上交友类APP良莠不齐,且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约束,据公
2、安部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0.1万起,其中以“杀猪盘”为代表的网络交友类诈骗属于诈骗高发类型。网络交友类诈骗手段极具隐藏性,我们永远不知道网络另一头是好人还是坏人,甚至是不是人,同时考虑到职业的特殊性,我们学员在使用交友APP更有诸多限制,这种社交方式本身就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稍有不慎不仅感情受伤、钱包受伤、甚至还要面临法律制裁;第三,目前社交焦虑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认知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这都需要学员本人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心理障碍,克服一些偏激不理智思想,同时不断地在真实的社交环境中锻炼,而交友类APP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即不能让学员正视个人在社交方面存在的问题,也
3、构建不出真实有效的社交环境,这种线上的社交方式经过了层层的包裹,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仔细斟酌包装后再发送,也无法通过对方的的表情肢体语言进行相对应的反映,与真实的社交场合差距极大,所以即使具有社交焦虑的学员能够在网络上妙语连珠,八面玲珑,仍然无法解决线下的社恐症,这种社交能力的反差反而可能加重这些学员的社交焦虑,所以我方坚定认为交友类APP不能有效缓解学员的社交焦虑。据公安部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0l万起,同比上升73.7%,其中以“杀猪盘”为代表的网络交友类诈骗,与网络贷款、网络刷单、冒充客服等,均属于诈骗高发类型目前网络交友类诈骗手段更具隐藏性,但让人眼花缭
4、乱的花招背后还是“老套路”:先通过网络社交软件、相亲网站、网络游戏等编造虚假身份,通过网络交流骗取信任,再确立恋爱交往关系,以各种理由骗走受害人钱财,之后销声匿迹。社交焦虑研究综述一栗文敏社交焦虑的提出可以回溯到1 8 4 6年C a s p e r报道的赤面恐怖 1 9 0 3年,法国精神病学家J a e t第一个对社交焦虑进行描述,所用词为“社交恐怖”或“社会的恐怖症”,并将其归为神经衰弱一类。最早提出“社交焦虑” 一词的是英国精神病学家Ma r k&Ge 1 d e r ( 1 9 6 6)1他根据发病年龄以及害怕对象的不同,从恐怖障碍中区分出一组称之为社交焦虑(S。c i a 1 A
5、n x i e t y)的病人,他们的表现是害怕社交处境,如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吃东西,害怕参加聚会等。19 7 0年,Mark s修改完善了他的理论,提出了社交恐怖症(S。c i a 1P h o b i a)的概念,代替了 “社交焦虑从上世纪8。年代开始,心理学家们日益关注社交焦虑的研究,社交恐怖症在国际公认的诊断分类系统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D S M -III将社交恐怖症作为“焦虑性障碍”的一个类型被沿用至今。郭晓薇(2 0 0 0)认为,社交焦虑是指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其基本表现是:害怕与别人对视,害怕被人注视,怕自己在人前有丢面子的言谈举止,怕当着人面吃饭、书写等。李波等(2 0 0 3 )认为,社交焦虑是指对人际处境的紧张与害怕。当社交焦虑的个体被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者可能受到他人的仔细观察时,会表现出显著的对社交情境或活动的焦虑,并且担心自己的言行会使自己丢脸。综上所述,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在社交焦虑概念的界定方面,都是从行为、主观感受和认知三个方面来考虑的,而且绝大多数学者都将社交焦虑障碍与社交恐怖症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