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的规划(2018-202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的规划(2018-2020年).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的规划(2018-2020 年)为贯彻落实省农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帮扶建档立卡农户和经济薄弱村脱贫实施方案(X农计发(201626号),加快推进发展全县特色农业产业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现经济薄弱村全覆盖,制定本规划。一、明确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和上级部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紧紧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以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为着力点,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整合涉农财政资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
2、特色农业产业。(二)基本原则1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考虑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制定规划,选准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以规划精准引领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 .政府扶持,群众主导。强化政府责任,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社会动员,凝聚特色产业发展合力。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注重调动贫困人口积极性,加强示范引导,提高自我发展能力。3 .创新机制,精准受益。抓住关键环节,把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长期受益作为产业帮扶边界,注重贫困户的参与度,找准项目实施与贫困户受益的结合点,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
3、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参加合作经营,构建有效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4 .整合资源,协同推进。加大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特色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整合各类资金、项目和优惠政策,精准创设特色产业帮扶措施。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协同发力,共同推进全县特色产业发展。5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发展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确保贫困村、贫口人口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并进。(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成一批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品生产加工、服务基地,突出特色产业,品牌产品占比显著提升,产业扶贫体系基本形成;对有劳动
4、能力的贫困人口,做到特色产业项目和就业创业服务全覆盖,每个贫困户掌握2项实用技术,实现户户有脱贫门路,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提升,年收入达到18万元,对低收入农户脱贫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确保全县产业扶贫对象如期实现脱贫。二、突出工作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结合全县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特点,重点选择3-5个市场相对稳定、获益期较短的特色产业,集中用力,加快发展,重点加快成方连片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调减传统作物面积,优先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和特色水产养殖,着力加大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力度,到2020年每个农业乡镇都要建成一个2000亩以上同一种类成方连片相对集中的高效农业
5、示范基地(高效农业基地项目特指亩均年纯收入超5000元的种植业和稻渔共生项目,瓜果蔬菜项目同时需获得“三品”认证),并有重点核心区和服务功能区,推动形成如XX花木、XX西瓜、XX草莓、XX蔬菜等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到2020年全县新建2000亩成方连片高效农业基地4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纳入整村推进的行政村都要建成500亩成方连片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XX、XX、XX、XX、XX、XX等乡镇要建成万亩连片花木种植区,XX要建成万亩连片西瓜种植区,XX要建成万亩连片草莓种植区,XX、XX要建成万亩连片蔬菜种植区,到2020年,全县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5万亩以上。(二)做大做强农产品
6、加工业。引进和培育新品种种植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XX、XX林等花卉苗木新品种企业,提升种、养水平。引进和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减少农产品初级加工,实现农产品精深加工、订单生产,带动基地建设,引进农产品交易市场等三产服务型农业龙头企业。到2020年,全县新引进和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使贫困农户更多地分享加工增值收益。发展“三品一标”和名特优新农产品,打好农业品牌创建工作基础。到2020年,全县农产品“三品”覆盖率达到60%以上。发展农业板块经济,推进产业化发展。扩大XX番茄、XX白萝卜、XX杏鲍菇、XX杂交粕米等生产规模,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影响力。积极引导金融信贷、
7、信用担保等政策给予创业者每户不少于5万元启动性贷款,鼓励创建小微加工企业,开展农产品产地精加工,提高商品化率。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围绕花木、粮食、板材等地方特色产品,支持企业积极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到2020年,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10个。加快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商标,发展农业品牌经济,到2020年,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2个。(三)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改善生态环境,加速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优化调整畜禽养殖布局。根据环境的消纳能力,科学规划养殖布局,合理安排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规模养殖企业搬迁。推动XX河、XX河沿岸等畜禽禁养区养殖户搬迁、清
8、理,推动重点企业治理与提升。监督XX牧业、XX食品及其分厂和XX牧业等规模养殖类企业加强面源污染治理,达标排放,促进畜禽养殖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畜牧产业集中区,建设公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推广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围绕生态农业示范和生态养殖示范场建设,推行生态种植、健康养殖,推行种养结合、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到2020年,建成立体复合经营示范基地2万亩以上。推广农业清洁化生产,以农业科技为抓手,推广应用稻麦中后期综合防治、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稻渔共生及秸秆深翻全量返田等生产技术,全面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稻渔工程,有条件的贫困农户要因地制宜发展稻田养虾、养蟹、养
9、鱼,学习XX龙虾养殖等成熟技术。(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一村一品一店”和“农村淘宝3.0”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村电商富民效应,进一步提升电商覆盖面。依托阿里电商平台,进一步壮大淘宝村、淘宝镇规模,实现淘宝村、淘宝镇数量、质量双提升。到2020年,农产品电商达标率达80%以上,按现有标准每年分别新增淘宝镇1个、淘宝村10个。加快电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与信息进村入户,提升农产品线上销售服务能力。到2020年,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全覆盖,每个行政村至少建立一个“益农信息社”,每个贫困村落实一名农业信息员,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队伍达到20万人以上,使贫困户充分享
10、有利用农村电子商务与信息脱贫致富的平台。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及项目招引力度,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改造工程,实现农产品配套服务能力的较大提升。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物流建设进度。积极招引贮藏、冷链等配套项目,进一步完善电商线下服务功能。(五)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加快“一社一群一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到2020年,全县每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9万亩以上。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以家庭农场集群建设为抓手,开展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活动,促进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到2020年新增家庭农场2900个以上,创建市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50个以上,建成家庭农场集群及综合服务中心16个以上。发展农民
11、专业合作组织。着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种苗繁育、统防统治、配方施肥、农机耕作等全程式服务。支持农机、植保专业化合作社拓展服务领域,开展联耕联种、农田托管、代耕代种等“管家式”服务,通畅农事服务供求双方对接渠道。加快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积极推进推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积极引导农民土地经营入股经营,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到2020年,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数量占行政村总数比例达80%以上。(六)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充分利用全县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拓展产业多种功能,全面推进特色产业与教育、文化、康养等
12、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拓宽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渠道。深度挖掘现代农业园区、特色产业生产加工基地的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多种价值,着力打造生态农庄休闲游、田园风情乡村游、养生体验采摘游、历史文化名村游等休闲观光园区和线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强旅游扶贫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休闲观光与民俗旅游,引导片区化发展,发展一批客栈、民宿、度假乡村、旅游小镇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乡村旅游精品化、特色化建设。到2020年,新创建市级以上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5个以上、市级以上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20个以上。(七)鼓励发展家庭手工业。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
13、+农户”的龙头引领发展模式,引导家庭手工业由自发生产转向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扶持中小微型企业或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更多加工点、经营户规范生产,促进家庭手工业整村、整乡推进。在家庭手工业发展集中区域,通过政府和专业机构合作打造公共研发平台、向中介公司购买产品设计服务等多种方式,专门提供家庭手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服务,打造特色,提升产品档次。积极引导手工企业注册商标,扶持贫困地区打造一批富有XX特色、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手工业名牌。到2020年,全县59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每村至少建设家庭手工业专业户20个,培育发展家庭手工业企业、专业合作社达到10家,力争实现扶贫对象从事家庭手工业人员达到
14、10万人以上,使从事家庭手工业的扶贫对象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A)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统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资金项目,重点向贫困村倾斜,逐步实现覆盖全部贫困户。逐年扩大贫困农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模,增强示范带动能力,鼓励新型职业农民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开展产业扶贫。利用县农广校和县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对贫困人口适宜对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特色主导产业生产经营技能,有效提高创业兴业能力。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在产业规划、项目选择、技术服务、创业信息、市场销售等方面给予重点指导。对贫困村、贫困户创新创业农业项目,在资金
15、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到2020年力争每个从事农业产业的贫困户均有新型职业农民带动。(九)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积极推行“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合作社+农户”的多元股份合作模式,推动土地、资金、技术和集体股权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保障贫困户、贫困人口在产业发展中获取稳定收益。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吸收贫困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等途径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对象,共同开发特色产业,依法签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协议。鼓励农民通过合作与联合的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支持贫困村成立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组成利益联结共同体,支持贫困村通过产业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实力。三、加大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县级涉农财政资金进一步加大对精准脱贫的倾斜力度,支持发展特色产业,按照脱贫攻坚规划自主确定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