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30503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总结2021年,我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重点,建设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农民,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现归纳总结如下:一、我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举措及取得成效1 .持续开展宣传教育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永远跟

2、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开展“话脱贫、感党恩、奋进新时代”主题活动,引导干部群众深入领会伟大建党精神。大力宣传伟大抗疫精神、扶贫攻坚精神,引导教育人民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紧跟共产党、奋进新时代的自觉性、坚定性。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以“百姓宣讲团”为主体加强基层群众教育引导,利用区广播电视台、官方网络、微信、微博、百家号等新媒体作用,开设特色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教育报道党的方针政策和我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展示我区干部群众新风貌,进一步鼓舞干劲,坚定信心。2021年,区广播电视台播报乡村振兴新闻稿件73篇,制作播出专题三期,脱贫

3、公益广告10部,区微信公众号发布乡村振兴信息86篇,微博115篇,区官方网站81篇,市级以上媒体发布示范区乡村振兴信息220篇。2 .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工作深入各乡(场)、办事处对基层文艺骨干进行业务集中培训,提高基层文艺骨干的业务创新能力。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开展示范区2021年“大宋中国年”群众文化演出活动;清明节期间以“清明中国、文化开封”为主题开展第八届盘鼓大赛和第七届广场舞大赛,来自全区12支盘鼓队和42支舞蹈队伍参加比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秋节开展以“明月寄相思、家国共团圆”为主题的迎中秋庆国庆文艺演出活动。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焦裕禄精神小分队

4、文艺宣传活动16场,观看人数达1000余人,深入到全区范围内的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组织各乡(场)、办事处开展以“我的家乡、我的情怀”为主题的演出活动10余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唱支山歌给党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合唱展演活动。开展“学党史感党恩”欢乐周末广场文化活动60场。举办2021年第四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演展示活动,来自示范区的16个项目及传承人通过静态和动态的节目展演的形式,向观众展示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在集英小学、二师附小西校区授课30次,引导学生完成作品100余件。组织传统技艺类、传

5、统医药类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到我区8个乡(场)办事处社区开展“非遗兴趣课堂”、“让非遗走进生活”系列活动10次,非遗知识讲座5次。“双节”期间开展“让非遗走进生活”系列活动被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行报道。截至目前,共服务群众10000余人。3 .强化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根据市文广旅局(汴古城委办【2020】6号)文件要求,现已建成城市书房3个,为群众提供免费的阅读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使城市书房成为文化惠民的主阵地。二是强化农家书屋管理工作。各村、社区对农家书屋每天按时免费开放,对借阅书籍进行登记造册。三是文化站、社区(村)按照开封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

6、务中心建设标准,全区93个村(社区),截至目前已达标村(社区)69个、已建成未达标17个、未建成8个,达标率74.1%。四是积极培育“乡村文化合作社”,加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五是积极争取上级各项专项经费共计9万元,其中:文化馆(站)免费开放补助资金80万元,文化活动及非遗展演展示16. 5万元,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20. 5万元,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图书更新2万元。4 .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为全面贯彻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和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发展,强化对乡村旅游品牌的培育引导,示范区管委会召集文化旅游局、发改委

7、、水稻乡、河务局、城投公司、新惠公司、经开数字文化公司召开2021年乡村旅游特色村、休闲光园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和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推进会。会议讨论分析我区乡村旅游的现状,优势,制定了我区乡村旅游发展方向。选取南北堤村为沿黄乡村振兴示范村,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切实发挥“文化传承示范、生态示范、村庄治理改革示范、产业示范”的“四个示范”作用,着力打造样板、探索经验。实施乡村振兴新举措,充分发挥水稻乡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高品质打造水稻田园片区,引入文化旅游、生态康养等业态,大力发展文旅康养经济,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西干渠生态廊道和黄河生态廊道为依托,大力发展采摘、餐饮、住宿等农家乐

8、旅游。利用“水稻乡花西社区西瓜节”、“孙庄村科普文化节”活动和沿黄生态带,在农副产品深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观光农业等三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项目位于开封新区水稻乡花生庄村,一期位于连霍高速以北、稻一路以南、开岗路以西、西干渠以东,总面积1400亩,中国菊园力争建起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菊花文化产业体系,建成国内具有权威性的菊花科研、生产、销售中心,建设城郊高端新型生态旅游及全国森林康养基地,打造中国菊园高品质菊花特色小镇。2019年中国菊园被评为“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5 .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培育活动一是弘扬文明乡风,打造百姓精神家园。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为通

9、过树立和表彰先进典型,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示范区在农村社区广泛开展了 “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新乡贤”等评选活动,弘扬了文明新风、推进了移风易俗,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在乡风教化方面的积极作用,重塑乡贤文化,弘扬社会新风。同时,在各社区广泛开展了 “身边好人” “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向中央、省文明办推荐了 4名身边好人。在2021年示范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上,表彰了 20个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40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个人、40个区级文明家庭;文明办、城管局、梁苑街道、杏花营街道、金耀街道等11家单位被评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

10、位。二是对接群众需求,提升服务基层效能。示范区坚持守正创新、大胆实践探索,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配套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截至目前,示范区辖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实现全覆盖。并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根本目的,积极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公.文思享文.库出.品,努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把志愿服务、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遵守村规民约等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群众自觉弘扬正气,培育社会文明新风。2021年,示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近20场次的学习培训活

11、动,开展理论宣讲与党史教育活动近30次,组织文艺演出5次。三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2021年示范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从文明细胞建设着手,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全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让全区乡风文明美起来。当前,我区四个乡办,其中杏花营镇、西郊乡是省级文明乡镇;杏花营农场、水稻乡是市级文明乡镇;有闫碧1个国家级文明社区(涉农),孙庄等10个市级文明社区(涉农)。星级文明户认领制试点工作正在开展,目前已在水稻乡双河铺社区、杏花营社区开展星级文明户试点工作。同时各村设置乡村光荣榜,对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全区农村

12、呈现出了一派昂扬向上、风清气正的良好精神风貌。二 我区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 .目前我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机制还不健全,总体设计、顶层设计还不够完善,统筹协调还不够完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合力还不够强。2 .政策保障、资金保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3 .乡村振兴中,农民的主体意识不强。4 .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深入挖掘不够,缺乏特色创新,存在同质化现象。三 2022年工作谋划1 .实施思想政治引领行动持续开展“共产党好”宣传教育,深入实施理论政策乡村行,加强农村青少年、农村妇女等特定群众理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群众宣讲团作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理论宣传宣讲,引导广大农民“感党恩、

13、听党话、跟党走”。2 .做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工作建设文化传承纪念设施,振兴民间传统工艺,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开展“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活动,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示范村镇。3 .实施农村文明风尚提升活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拓展“乡村光荣榜”选树活动,培育良好乡风、家风、民风;加强农村社会诚信文化建设,强化农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文明村镇建设,广泛开展乡村志愿服务。4 .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惠农行动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推动“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加强农村优质文化产品供给。5 .实施乡村文化产业富农行动积极有序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示范乡、示范村。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与工商业、科技、教育等融合发展,开展多种生态的文旅消费集聚区创建工作。6 .建立健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机制,做好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强化政策、资金、人才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