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定范围、定人员、定任务标准”的“三定”责任制。落实“有一套数据库、有一台执法记录仪、有一套执法文书、有一套宣传资料”的“四有”管理。建立“排查建档到位、宣传引导到位、贴心服务到位、督促整改到位、行政处罚到位”的“五到位”执法整治措施。(三)“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大力实施“随机一公开”检查,结合本地农村食品生产、销售和餐饮服务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小食杂店、批发市场、乡镇农贸市场、校园周边、农村中小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农家乐等重点场所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扫雷”专项整治,特别是加强农村集体聚餐整治,落实备案管理制度,组织乡村厨师体检培
2、训,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年以来共检查农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8850户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38家次,监督抽检农村食品276批次,查扣假冒伪劣食品数量127公斤,立案查处农村食品违法案件382起,移送公安机关查处涉嫌农村食品违法犯罪案件1起,受理和处理农村食品安全投诉举报84起,组织回复率达100%,群众满意率100%。(四)“示范引领”打造放心工程。积极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放心食堂、餐饮示范单位等创建工作,以点带面带动农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提档升级,营造农村食品安全消费环境。近年来,共在乡镇创建省级放心食堂3家,省级餐饮示范单位4家,*市级食品安全“五好”示范店146家。(五)
3、“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积极与民政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指导成立市食品安全协会,并在部分乡镇成立分会,搭建食品行业与监管部门、社会各界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流动厨师培训,引导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年以来,组织培训20余次。(六)“科普宣传”管造浓厚氮围。在全市376个行政村、社区建立中全科普宣传站和固定置传栏,在劲牌、风山庄建立2个科普示地,向公众传播科学权威、可读性强的食品安全信息。配备专用移食品科普宣传车,深人农村,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让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和法律知识走人寻常百姓家,增强群众知权、懂权、维权意识。开展食品快检车“
4、乡村行”活动,让农村样众了解快检知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食品安全公益宣传科普工作,通过社区志愿者、农村教师和中小学生,以更加通俗、形象、生动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方式问农村消费者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农村消费者的自我防范意识、消赞维权意识和识假辨假能力。*年以来,制作宜传栏10块,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食品安全法治意识还不够浓。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大部分是农民、社会闲散人员、流动人口等,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不强,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食品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还需进一步加强。(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能力还不够强。基层分局监管区域广,经营户
5、比较分散,加上人员少,监管执法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容易出现食品监管“死角二同时,基层食药监分局人员由多部门划转整合而来,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监管能力亟待提升。(三)农村食品产业基础还很薄弱。一是农村小作坊、小餐饮、小难贩“散、乱、差问题突出,场所卫生条件差、加工操作不规范,食品安全难以保证。尤其是在“红白喜事”等集体聚餐活动中冷藏、消毒等食品安全设施匮乏,食品安全隐患较为突出。二是农贸市场建设标准不高,布局分区不合理,配套设施不规范,安全检测手段缺失,安全隐较大。三、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思考(一)加强监管,严控风险,规范农村食品安全秩序1、强化农村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制定并严格实施食品生产
6、加工小作坊、小摊贩、小型餐饮、农村集体聚餐管理措施和办法。加强对农村食品大型生产经营企业的现场监督检查力度,将农村集市和庙会等农民群众临时性集中消费场所纳人监管范围,规范对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小型餐饮的管理。围绕群众日常大宗消费食品、儿童食品以及民俗食品等重点品种,以食用农产品主产区、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等为重点区域,以食用农产品和食品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等为重点场所,加大对进货查验制度不落实、食品标识不符合规定、销售超过保质期食品、回收食品再加工或更换包装再销售等突出问题的监管力度。加强校园及其周边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农家乐经营者和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健全和落实食品安全管理
7、制度措施,规范餐饮加工操作从业人员的食品加工制作行为和健康管理、食品原料来源以及卫生环境,防范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2、强化农村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以与农村地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消费关系密切、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较多、消费者投诉举报较为集中、社会反映突出的食品为重点品种,以农村和面向农村销售食品的批发市场、农村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校园及其周边、旅游景区、自然村等农村食品问题多发、易发的区域为重点区域,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加大对农村地区或面向农村地区生产食品的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力度,持续开展基层蹲点调研和飞行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及时发现农村食品安
8、全问题,研究制定问题和解决措施清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施清单式监管,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依法及时调查处置消费者投诉举报和媒体反映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主动回应农民食品安全方面的诉求和关切。(二)严格执法,重典治乱,净化农村食品安全环境以省六部门关于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以治理食品加工小作坊、批发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农村中小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以及校园周边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农家乐经营者和农村集体聚餐等高风险业态为着力点,以农村食品消费高风险时段和节日期间为重点时段,组织开展重点治理行动。全面清理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资格,依法重点查处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
9、坚决取缔不符合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规范、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黑工厂”、“黑窝点和“黑作坊。严厉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超范国、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 一非两超”违法行为,以及销售使用无合法来源食品和原料。便用过期或劣质原料生产或加工制作食品、经营腐败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等违法行为。同时,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保障农业、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部门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实现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无缝衔接。形成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合力。继续开展铲除食品黑窝点“利剑”行动,对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的重大违法犯罪问题,进行挂牌督办、深挖彻查,依法严惩重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严
10、打高压态势,铲除食品违法生产经营者和假冒伪劣食品的生存空间,让违法犯罪者无处藏身。(三)夯实基础,群防群治,构建农村食品安全协同治理体系1、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以开展基层执法规范化示范创建活动为载体,持续推动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优化监管装备和监管资源配置,规范日常检查、市场抽检、样品检验所必需设备的配备,夯实基层监管机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基础。2、规范农村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持续推行农村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法,实行基层监管部门监管人员包村制度,科学划定食用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网格,明确监管责任人员以及相应的监管职责、目标和要求,并在
11、监管网格内进行公示,不断完善网格化监管方式,严格落实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加强食用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健全各部门间、区域间信息通报、形势会商、联合执法、事故处置等协调联动机制,凝聚齐抓共管合力。3、引导规范农村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支持各级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食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食品行业规范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推行层级化监管模式,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大力发展农村舆论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等群众性队伍,充分发挥其社会监督作用;畅通食品安全投诉举报集道,建立和落实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食用农产
12、品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协同共治,处理好政府、企业、社会的关系,引导村民自治组织和广大农村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农村食用农产品及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要及时总结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特别是重点整治、抽检监测、监管执法等有关情况;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适时曝光查处的农村食品安全违法典型案例,有效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农村食用农产品及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4、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每年的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点宣传活动,加大对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推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进村庄、进校园、进农户,让家家知、户户晓。强化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经常性的教育宣传和政策引导,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推动食品生产经营者尚德守法、诚信经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食品安全公益宣传科普工作,采取贴近广大农民生活和消费的渠道和方式,通过社区志愿者、农村教师和中小学生,以更加通俗、形象、生动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方式向农村消费者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农村消费者的自我防范意识、消费维权意识和识假辨假能力,引导农村消费者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食品,并主动反映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及其他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