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演进中的世界与中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演进中的世界与中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演进中的世界与中国刖百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当前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和迫切任务,对于建设科技强国、支撑中国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在党和国家关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精神的指导下,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产生和发展做一学术上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战略力量” 一词原用于国家安全和军事领域,是指关系到国家安危和军事成败的决定性力量。随着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国家安全与发展和国际竞争起决定性作用的科技力量统称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发展阶段及国际竞争形势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又动态地演进、调整和扩充。本
2、文从科学技术历史发展的视角,在世界范围内考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产生和演进过程,探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和发展,并提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定义及特征,以及强化中国国家科技战略力量的相关政策建议。目录前言11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产生22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体制化和演进31. 1.二战后到冷战初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体制化32. 2.安全战略和国家威望时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演进42. 2. 1.国家实验室进一步发展42.2.2.任务导向与举国动员52. 2. 3.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扩展52. 3.经济竞争时期:公私合作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组建52. 4.全球化时代:国家战略科
3、技力量的转型和重组61. 4. 1.使命更新,挑战扩大62. 4. 2.在相同或相似的科学技术领域布局63. 4. 3.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共同解决科技前沿问题62.5.小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与72. 5. 1.国立科研机构的使命72. 5. 2.国家实验室的特点和使命72. 5. 3.大学和企业研究机构的角色83.中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和发展83.1. 新中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83. 1. 1.时代召唤94. 1.2.奠基95. 1.3.篮图96. 1.4.成就93. 2.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中国科学院103. 2. 1. “火车头”时期(19561966年):承担国家重大任务
4、,带动国家科学技术发展103. 2. 2.改革开放前20年(19771997年):科技改革的先锋103. 2. 3.知识创新工程时期(19982012年):引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13. 2. 4. “率先行动”时期(2013年至今):在新时代继续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引领带动作用113. 3.新时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发展需求124 国豕略力.-t的 M 乂和牛寸-4. 1.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内涵和外延124. 1. 1.定义124. 1.2.角色比较124. 1.3.组织形式134. 2.领域特点134. 3.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资助和管理134. 3. 1.资助134. 3. 2.法律地位和管
5、理模式134. 4.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国家创新体系之间的关系145.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政策建议145.1.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应加强的几方面工作155. 2.关于国家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建议161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产生近代科学自17世纪诞生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明显。19世纪下半叶,科学的发展与工业能力的紧密联系在德国的发展中凸显出来,最明显地表现在德国合成染料化学工业的兴起。由此,德国在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面赶上和超过了英国。一战确认了科学技术的战略重要性。一战期间,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许多与战争相关的军事和民用工业部门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一战之后,各主要国家
6、开始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的组织化和大科学特点开始出现。二战期间,科学技术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力量。原子弹、雷达、青霉素等一系列战争期间产生的科学应用和技术发明改变了战争的进程。战争期间,在这些影响和决定战争胜负的科技领域从事探索、研发和应用的主要科学家和工程师群体及组织就成为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二战后,科学技术成为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国家间力量平衡的重要因素,成为决定国际合作或冲突的重要因素。因此,各主要国家都把战略科技力量一一关系到国家安全、发展和国际竞争胜负的决定性科技力量,按照国家战略目标,集中资源进行建设和发展。2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体制化和演进二战后,世界各主要
7、国家都按二战期间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模式建设和发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二战迄今的70多年中,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随着国家战略目标和国际竞争形势的变化不断演进。2.1. 二战后到冷战初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体制化二战期间军事技术研究的经验,特别是在原子能、电子学领域建立大规模、严格的和多学科研究计划的组织形式,对战后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开始后,各国政府对研究与发展主要采取对某些大项目给予巨大支持的方式;许多国家在诸多领域建立了军用和民用的大型国立科研机构,大科学开始得到迅速发展。这些新建设的国立科研机构及二战前就在卫生健康、技术标准等重要领域建立的国立科
8、研机构,共同构成了战后各主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基础和主干。其中,国家实验室作为一类特殊的国立科研机构一一由国家建立并资助的依赖大型设施的,或以多学科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的大型科研机构,作用突出。典型的国家实验室有美国能源部所属的国家实验室(如从事军事科研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以及致力于核能研究的阿贡、布鲁克海文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以及英国哈维尔、法国撒克雷国家实验室等欧洲的相似机构。2.2. 安全战略和国家威望时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演进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Sputink),掀开了美苏竞争的新时代,科技竞争成为美苏两国竞争的前沿和主战场。惊恐之下的美国做出重
9、大变革,动员巨大的国力资源迎接苏联的威胁。从1957年底到1958年10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迅速成立了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空间发展计划;国防部成立了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目的是确保开展先进的研发;成立了国家科学顾问委员会,以支持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力;同时,加强了新武器的研制。1958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国家防卫教育法案,极大加强了对各个层次科学教育的支持。这样,面对挑战,美国重新建设了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加强科技决策咨询,加强战略领域(如航空、军事等)的科技力量,创新战略科技力量的培育、使用和调动机制(以DARPA为代表),为重大国家目标(如“阿波
10、罗计划”)进行举国动员,以及为战略科技力量培育下一代人才。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到1969年美国登月成功,美苏两国以赢得军事优势和提高国家威望为目标,在空间和军事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一时期国际科技竞争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有以下3个特点。2.3. 1.国家实验室进一步发展在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美国国家实验室进一步发展一一不仅美国能源部的国家实验室开始为美苏空间竞赛服务,而且美国在太空等新的领域组建了新的国家实验室。例如,1958年底NASA成立后,美国以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汉姆航空航天实验室为基础组建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古根汉姆航空航天实验室在二战前就建立了
11、,并与美国军方合作开展火箭研究。1957年10月苏联人造卫星发射后,该实验室与美国弹道导弹局合作进行卫星发射研究,为美国1958年1月31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探索者1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3.2. 任务导向与举国动员科学技术任务导向的组织模式以建设大的技术系统或工程系统、建造飞机或火箭为代表。这种组织方式是根据具体的目标,组织和配置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人力、仪器、供应品、实验室及开发基地,就可望实现目标(如建造核反应堆)。而更大、更复杂的目标(如“阿波罗计划”)就需要动员全国的科技力量参与实现。这种组织方式的哲学是用巨额经费支持大规模的研究队伍,可以解决许多困难而复杂的问题。“阿
12、波罗计划”充分显示出,大的任务导向的项目不仅需要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更需要管理方面的创新。2. 2. 3.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扩展以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国立科研机构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整个国家战略之下,仅靠国立科研机构的力量是不够。1.大的国家任务需要依靠全国优势的科技力量。“阿波罗计划”以合同的方式雇用大学、企业机构和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达30多万,是NASA下属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总数(3.6万)的近10倍。2促进创新性研究和突破性技术,需要在新的领域培育、建设和组织新的战略科技力量。I960年激光的发明是美国国防部资助大学研究人员促成的;互联网是DAP
13、RA以新的资助方式促成的,也主要是大学研究人员完成的。3.有些大企业的研究实验室,在国家战略目标之下、在重要的领域起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例如,著名的贝尔实验室长期为美国军工服务,在空军、潜水、雷达、战略防卫系统、指挥与控制系统、通讯及一些特殊的项目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 3.经济竞争时期:公私合作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组建20世纪70年代末,已从二战破坏中恢复过来的日本,开始与美国在半导体、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等高技术领域展开竞争;80年代,日本在半导体、机械工具和机器人等技术领域超过美国,开始占据世界领先地位。日本公司之所以在世界半导体市场上取得胜利,不单单是因为公司自身的竞争能力强,
14、还因为日本政府对产业政策的指导和直接补贴,以及组织全国优势科技力量攻克产业关键技术,最终使日本的芯片生产技术超过了美国的半导体公司。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日本通产省组织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VLSI) oVLSI以新的研究组合方式,使互相竞争的公司(包括日本富士通、日立、三菱、东芝和日本电气)联合起来,共同研发关键技术。如果没有日本通产省的介入及其所属电子综合技术研究所的牵头协调,这几家公司不可能开展合作。日本的这一实践创造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政府主导下的国立科研机构与私营公司合作,技术共享,成本共担。日本公私合作的模式被许多国家效仿。美国1987年成立了由国防部组织的、14家半导体公司组成的半导
15、体制造技术公司(SEMATECH),其为美国在1992年重新夺回世界半导体市场的领先位置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重要技术和产业领域的国际经济竞争之下,在公司激烈竞争的背后,由政府组织的公私机构联盟中公私双方核心的科技力量联盟可被看作是为赢得国际竞争而组建的新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2.4. 全球化时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转型和重组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成为主要趋势,世界各国相互联结和依赖。在这种趋势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转型和重组,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2. 4.1.使命更新,挑战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国家安全和力量的平衡仍然是各国主要关心的问题,而全球变暖、环境退化等全球性问题也日益提到各国的日程中,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面临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