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均数》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平均数教案教学目标:L借助具体情境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内涵与统计意义,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统计价值。2 .在观察与探究中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统计与分析能力。3 .了解平均数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体会数学知识的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受平均数的含义新疆的葡萄特别有名气,那里的果业基地不断培育出新的品种,听说他们又培育了一个新品种阳光玫瑰,现在葡萄快要成熟了,如果基地研究员想要预测这块地的葡萄产量有多少?你有什么办法?生1:把每次摘下的数量记录下来,最后加起来。生2:先知道一亩产量,再乘上有几亩。生3:也可以预测一串葡萄的重量,乘上有几串葡
2、萄就是总产量了。师:大家都很会想办法啊,都想到了先估计一小部分,然后再看看有这样的几部分。如果我们选择先测出一串葡萄的重量再乘上这样的几串,你觉得选择怎样的一串比较合适呢?生1:中等大小。生2:不多不少。师:为什么这样选?生:选大的估总数会偏大,小的会偏小,不多不少的才刚刚好,跟总数最靠近。师小结:确实,不多不少的那一串代表了各串葡萄的一般水平。这样总数会估得更准确一些。二、自主探究,体会平均数的意义1 ,理解平均数师:这里记录了七串葡萄的重量,你觉得选择哪个重量表示它们的一般水平比较合理?生1:我选择400,因为它出现了 2次。生2:我会选择600,它比较靠近中间。生3:我觉得500更接近,
3、这样就有3个数比500小,3个数比500大。生4:我也同意500,这个数最平均。师:500?这个数怎么来的?什么意思?生:从600那里拿100给400; 700移200给300; 900多出400,移300给200,剩下的100给另一个400,这样每一串都是500克。师:谁听懂了他的什么意思?生:他把多的移给少的,这样每一串都是不多不少,刚刚好。生:我也觉得这个数最不多不少,但我是把全部的数加起来,200 +300+400 + 400 + 600 + 700 + 900 = 3500,再除以 7。生:我知道他是用总克数有几串,这样正好是它们的平均数。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平均数,什么意思?生1:
4、就是匀一匀后,让每一串一样多的那个数。生2:不多不少的,一般水平的。师:可是刚才给出的这组数里没有500呀?生:表格里的几个数有偏多的,偏少的,只有匀出来的500最中间,虽然没有出现,但最不多不少刚刚好。师小结:看来这个表示一般水平的平均数并不一定出现在这组数里,它是通过移多补少匀出来,或者算出来的。它有时并不真实存在。2 .减少平均数的误差师:那这个平均数500就一定能表示基地每串葡萄的一般水平吗?生:也不一定,如果这里记录的是偏少的或者偏多的那些数量,就不准了。师:那如果要得到更准确的平均数,你觉得可以怎么办?生:可以统计更多的串数,再来求平均数。师小结:是的,大数据统计或者反复测量,都可
5、以减小误差。3 .了解平均数发展史师:咱们的同学很厉害,想到了用平均数来表示一般水平,那你知道在数学史上平均数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吗?(看视频感受数学文化)【视频内容】:平均数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初平均数是用来估计总数的,公元4世纪,古印度王发现一棵果树上长着很多果实,想估计这棵树上果实的数量,他首先估计了一根粗细中等的树枝上果实的数量,再数出有几根树枝,然后用一根树枝上果实的数量乘树枝的根数,从而推断出这棵大树上果实的总数。到了 16世纪,人们利用平均数减少误差,在15821588年期间,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对某一天文量进行重复观测,他得到一组观察数据,但由于观察时间、气候的不同,得到的
6、观测数据也各不相同。于是他将所有数据先求和再均分来减小误差,从而得出这一天文量。到了十九世纪,比利时数理统计学家凯特勒从1831年开始,收集了大量关于人体生理测量的数据,如体重、身高、胸围等,经过分析研究后,他发现这些生理特征围绕着一个平均数上下波动,从而提出了平均人的思想。把平均数从真实数推向虚拟数,用它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三、耦合生活,拓展平均数应用L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听到或用到过平均数?生:测试后用平均数衡量一个班的总体水平。生:跳水比赛时用平均数来决胜负。生:学校黑板报评比用平均数来比出一、二、三等奖。2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一起来看看一一(1)读一读这些信息,想想这里的平均
7、数各是什么意思?再四人小组交流后反馈。(2)重点反馈理解:信息1解读:为什么会出现半个人?生:平均数是匀出来的,它是个虚拟的数,有时并不真实存在。信息2解读:问题1:小丁的奶奶今年正好74岁,奶奶从广播里听到这则消息,你猜她心里会怎样想?你会怎么跟她解释?生:奶奶会担心明年到寿命了。我会跟奶奶解释:平均数只是一般水平,有些人比这个数低,但也会有人比这个数高,奶奶身体这么好,别被这个平均数给吓到了。问题2:2019调查的平均寿命比1990的明显高多一些,是不是说2019年的人寿命一定比1990年的长呢?生:不一定。2019的平均寿命75岁是匀出来的数,可能会有比75远远低的,比如30岁出意外了。
8、1990虽然平均数是68,岁,但也会有寿命很长的,比如90的,只是他的年龄匀给别人了。信息3解读:想象一下,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情况时怎样的,用手势比划一下。和你想的一样吗?意外在哪里?(3)(出示统计图)有什么想说的?那么多人没达到,怎么平均数还有5500啊?生:5500是特别多的那个人匀给大家的,实际上很多人没到5500元呢,很多普通工根本没到平均数。师小结:看来平均数容易受像这样过大或过小的极端数据的影响。那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容易受极端数据影响的事情吗? 一般怎么处理的?为什么要这样?生:有些比赛打分时,评委特别喜欢这种类型会打很高的分,但他不喜欢的,尽管很好,他却会打很低的低分。生:给熟
9、人会打得高些,竞争对手就低些。生:我觉得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再算平均数来表示她最终的成绩比较公平。3 .这是学校大队部的5位大队委给一个班级黑板报的打分,请你按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一算这个班的平均得分?生:(9 + 8 + 7) +3= 24+3=8 (分)(2)除了可以像这样去头去尾求平均数,你还知道其他办法来处理出现极端数据的情况吗?(看视频了解众数、中位数)【视频内容】:怎样才可以既体现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又使它不受过大或过小数据的影响呢?实际上,除了大家熟悉的平均数,还有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顾名思义就是中间位置的数。将一组数据按顺序排列起来,最中间的那个就是中位数。它位置固定,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而众数则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统计学上三个非常重要的统计量。四、课堂小结、梳理平均数知识L回顾课堂。你对平均数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觉得它和我们平时接触的数一样吗?是的,它跟一般的数有所不同,确切地说它是个数据,是我们统计后产生的一个数据。4 .课后长作业。这一周建议大家可以对你感兴趣的话题开展关于平均数的调查,统计数据,完成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