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WORD]碘的提取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WORD]碘的提取说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澳、碘的提取”说课稿刘训侠(邳州市车辐职业高级中学 江苏徐州221344)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苏教版.必修)专题2,它以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海水作为研究对象,引出海水中总储量较多的化学物质的提取、性质和应用,并以此作为载体探究典型非金属元素 氯、溟、碘及其化合物和典型金属元素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并揭示氧化还原反应和溶液中离子反应的本质。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在获取化学基础知识(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两类重要反应)和实验研究技能的同时,能形成自然资源的利用需要化学科学的发展的认识,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溟、碘
2、的提取”是第一单元“氯、溟、碘及其化合物”部分的内容,它在对氯气的性质和生产原理学习的基础上,以类比的方式进一步探究溟、碘的性质及从海水(或海带)中提取溟、碘的原理和方法,从而得到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感性认知。这不仅为本单元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为本专题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提供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和研究其它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教材的难度却有所减小,但知识过渡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难度,注意知识的过渡和呈现方式。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从海水或
3、海产品中提取溟、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识溟、碘及其化合物的用途;掌握氯、浪、碘间的置换反应,知道氯、溟、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掌握萃取的原理及操作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和总结归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通过问题的讨论、交流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相互协作意识;通过从海水中提取澳、碘,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生活的自然是提供人类生活资源的重要来源和社会责任感。3、教学重点、难点溟、碘提取的反应原理
4、和方法。4、教学课时1课时二、说教法说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不仅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之一,为此,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说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注重从实验出发,使学
5、生了解溟、碘的性质,由教师引导及学生讨论共同获得“溟、碘的提取原理”的知识理论,再来认识实际应用(如何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澳、碘单质)。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不仅能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也能很好的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教学方法。三、说学法根据(1)高一学生的认知与思维特点处于形象到抽象(或经验型向理论型)思维发展过渡的关键时期;(2)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并完成了本单元“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性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观察
6、分析、归纳能力;(3) “我听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得,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探索发现。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本方法:(1)实验探究法 通过探究氯、溟、碘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和溟、碘提取的反应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的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方法;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分析、讨论实验现象,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竞争意识。(3)阅读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培养自学能力。四、说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从
7、生活出发,用人为什么会得“大脖子”病及消灭碘缺乏病(动画展示)、感光胶片等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产生探究渴望,引入课题。(-)由此及彼提出问题通过复习氯气的制取和性质(特别是氯水的性质),由此及彼,提出问题:溟、碘有什么性质?如何提取浪、碘?(三)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首先教师设疑:溟元素在海水中以溟离子(Br)的形式存在,碘元素在海带中以碘离子(F)的形式存在。生产中如何将浸、碘离子分别转变为溟、碘单质呢?从而激发学生讨论,提出假设:在将浪离子转变为澳单质(2BE - 2葭=Be)和碘离子转变为碘单质(2-2b二的过程中,溟离子和碘离子将分别失去电子,这就需要一种得电子能力更强的
8、物质。氯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分别与滨离子和碘离子反应能生成浪、碘单质。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学习:溟、碘的提取原理。(此教学过程分4个知识目标,其中1和3是本节课的知识重点)目标一:1、溟、溟单质的化学性质三位学生一组,进行操作、观察、记录、交流,共同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小组相互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1)将澳离子转变为澳单质的方法是2BE+C米=Br于2CF 。(2)将碘离子转变为碘单质的方法是21 +Ck+2C1 21 + Br+2Br。(3)C12 Br、L得到电子的能力的强弱顺序是Ck Bn h目标二:2、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在完成了对溟、浪单质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习之后,教师设疑
9、:氯、溟、碘单质化学性质有差异,则其物理性质又如何?展示溟、碘样品,学生观察单质的颜色、状态后,引导学生实验探究Bq、b在某些溶剂中的溶解性及溶液颜色,并阅读课文I、的信息提示,小结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状态、颜色、熔、沸点、溶解性、特性等。目标三:3、溟、碘的提取教师设疑导学:根据溟、碘的性质,如何从海水或海产品何提取溟碘的单质呢?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运用浪、碘的性质,分组设计具体的实验提取流程,汇报、交流、总结,画出从海水中提取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流程图。目标四:4、溟、碘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引导学生学结合生活、生产实际,阅读课本上有关内容,归纳小结。(四)共同总结强调重点(投影板书内容)(五)反馈
10、演练 迁移应用(投影展示)练习设计体现:1、及时巩固新知、强化识记;2、结合新知解答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3、培养自学能力等三个方面的作用,使各层次段的学生都能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练习设计类型:当堂演练、课后探究当堂演练:(媒体展示)课后探究口常生活中通常食用的是碘盐,但市售“碘盐”是不是真的含有碘?如果含碘,碘的存在形式又是怎样的呢?试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要求:(1)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形式不限;(2)所用材料尽量从家庭日常生活中选取;(3)完成探究实验报告并课后交流。五、说教学评价这节课充分体现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学生进行课堂实验探究为主,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协助学生
11、归纳、总结教学重、难点。学生在“问题情景一实验探究一交流讨论一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行建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能对所学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评价除了对学生的知识测试评价外,更要侧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能力展示的形成性评价。六、说板书设计:课题:浪、碘的提取1、浪、澳单质的化学性质Cl2+2KBr=2KCl+Br2 C12+2KI=2KC1+I2 Br2+2KI=2KBr+I2氯、溟、碘单质的活泼性:Cl2Br2I22、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特性:澳挥发,碘易升华 碘遇淀粉溶液变蓝3、从海洋或海洋生中物提取溟、碘单质溟单质的提取碘单质的提取4、澳、澳及其化合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