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用要点研究.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42192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用要点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当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用要点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当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用要点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当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用要点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当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用要点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用要点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用要点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当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用要点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日趋繁荣,高层建筑被广泛采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复杂性特点,对抗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过程中应对抗震的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及场地进行科学且合理的选择,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选择科学的抗震措施,重视抗震关键要点,有针对性的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本文在此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路出发,对建筑结构抗震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几个具体要点做了一定研究。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筑平面前言:建筑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固性。从场址的选择到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抗震设计贯穿了整个过程。因此如何准确、

2、合理的运用不同的抗震设计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不同的建筑、不同的情况应区别对待,从而寻求最合理的抗震设计。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概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就是严格按照抗震设计标准进行结构分析,其目的在于建筑结构的刚度、强度、延性以及整体性都能达到最佳,从而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震能力,确保建筑物在地震灾害来临时能够有效地抵御灾害。当然地震发生时的剧烈程度我们是无法预知的,我们能做的是运用抗震设计理论知识,结合建筑空间结构工程的实际情况,从分析抗震材料选择等方面入手,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震能力。应立足于工程抗震基本理论及长期工程抗震经验总结的工程抗震

3、基本概念,从“概念设计”的角度着眼于结构的总体地震反应,按照结构的破坏过程,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则,全面合理地解决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既注意总体布置上的大原则,又顾及到关键部位的细节构造,从根本上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二、建筑结构抗震的设计思路合理选择确定结构屈服水准的地震作用,以具有统计意义的地面峰值加速度作为该地区地震强弱标志值(中震),再以通过地震力降低系数R得到的设计用地面运动加速度(小震)来进行结构的强度设计,从而确定结构的屈服水准,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满足结构设计时R对应的延性能力。我国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时,应遵循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即“

4、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在这种设计思想下,结构抗震设计已经经历了刚性设计、柔性设计,延性设计和结构控制发计4个阶段。随着对结构非线性性能的研究,人们发现设计结构所取的地震作用只是赋予结构一个基本屈服承载力,当发生更大地震时,结构的控制部位进入屈服后非弹性变形状态,并靠其屈服后非弹性变形能力来承受地震作用。从而形成了结构在一定水平地震作用下进入屈服,并达到屈服后非弹性变形状态来耗散能量的现代抗震设计理论。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的几个具体要点1、结构材料选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结构材料选用很重要。如果结构设计的很完善,同时也符合防震的要求,但是如果结构材料的选用不当,就可能达不到预期的防

5、震效果。在防震结构设计时必须要对结构材料参数随机性的防震模糊可靠度进行分析,这与以往的结构抗震可靠度的研究不同,以往的研究中只考虑荷载的不确定性而不考虑别的因素。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了材料参数的随机性,地震烈度的不确定性以及烈度等级界限的模糊性等因素,确保设计时考虑因素的全面性。2、科学合理进行选址对于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建筑物建造在软弱地基或可液化场地或临近地震断层,地震对场地的液化作用导致地基失效,建筑物倾斜而易于倒塌。务必重视社会经济系统的安全,规划时应注意避免导致地震次生灾害或使

6、次生灾害限于局部。新设计建筑物时,要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地段,避开对建筑不利的地段,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3、做好基础设计建筑的基础是整个建筑质量的根本保证,建筑抗震的设计更要有好的基础。在建筑设计中,同一个结构单元要设置在性质相同的地基上,尽量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地基有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时,要采取措施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性,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底层框架结构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目前使用比较广泛,但这种结构上部刚度比较大,而下部刚度又比较小,上下性质截然不同,变形能力相差比较大,在地震时抗扭曲的性能较低,容易引起房屋的倒塌和断裂,因此,在抗震区要尽量少采用

7、。或者是在利用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将上下刚度的性质进行协调,提高其抗震能力。4、使用科学的结构形式目前,我国常用的建筑结构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混结构以及钢结构。防裂度和地区不同都是造成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通常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相对较强,由于自身柔韧性较好,所以钢筋混凝土在建筑物变形能力控制中,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根据抗震要求以及功能特征选用合理的结构方案,在审核结构体系中,也必须考虑结构侧移度,特别是高层建筑物结构设计。随着高层建筑结构高度增加,不仅会让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以及其他负荷作用影响下增大水平位移,也会让建筑结构抗侧移的刚度增加。而对于不同的钢

8、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组成方式、构建以及受力特征,在抵抗侧移刚度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在使用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理的高度。5、设计合理的建筑结构参数计算分析参数设计,就是进行建筑各构件的地震响应和地震作用计算,各墙柱梁板变形及承载力计算包含于其中。把正确的计算模型建立在建筑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基础上,并根据概念设计做适当的简化处理、计算。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复杂结构进行变形、内力分析时,应采用的力学模型不少于两个,且不相同,其计算理论主要有两种,即主拉应力与剪摩理论。其中,主拉应力理论适用于砖砌体,而剪摩理论适用于砌块结构。应认真分析判断计算机的计算结果,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才能用于工程

9、设计。结构的位移、剪重比、自振周期等是结构计算控制的主要计算结果。6、设置多道抗震防线一个良好的抗震结构系统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系统组成,同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协同工作。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延性框架和剪力墙两个分体组成,双肢或多肢剪力墙系统组成。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冗余度是抗震结构系统应有的,还要有意识地建立一部分屈服区,分布在合理位置。提高主要耗能构件的延性和刚度,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以而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避开倒塌。适当处理结构构件的强弱联系,同一楼层内宜使主要耗能构件屈服后,其他抗侧力构件仍处于弹性阶段,使“有效屈服”保持较长阶段,保证结构的延性和抗倒塌能力。在抗

10、震设计中,某一部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很高,就会造成其他部位的相对薄弱,因此在设计中应注意看作抗震不平衡性,在施工中的看作不平衡性能,通过转变构件的配筋来调整平衡的做法,都需要慎重考虑。7、合理设置防震缝布置防震缝时,应将建筑物分割成独立,规则的结构单元,防震缝两侧的上部结构应该完全分开,防震缝与伸缩缝、沉降缝要综合考虑,谐调布置,伸缩缝、沉降缝应符合防震缝的需求。凡是需做伸缩缝、沉降缝的地方都应该做防震缝,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两侧应该布置墙,一般防震缝的基础可以不断开,只是兼做沉降缝时才断开;防震缝宽度随着房屋高度变化而变化,高于15米时,高度在5米、4米、3米、2米应该加宽20mm,不超

11、过15m时,可加宽70m。伸缩缝的设置是为了减少裂缝出现或减小裂缝宽度设立的,在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中是比较重要的设置,砌体房屋由于墙体干缩和温差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能够在正常情况下减少,把伸缩缝设置能出现在砌体墙体中最可能产生裂缝的地方,如房屋中间部位及错层处房屋体型变化处房屋平面转折处。8、重视建筑平面布置规则性(1)平面布置力求对称通常情况下,对称结构在地面平动作用下只会发生平移振动,各构件的侧移量相等,这样就使得水平地震作用按构件刚度分配,所以各构件受力比较均匀,不会导致力的分布失衡。如果是非对称结构,刚心会偏在一边,质心与刚心不重合,即便只是发生地面平动也可能出现扭转振动。最终会导致远离刚

12、心的构件,侧移量大,承担过度的水平地震剪力。这就很容易发生严重破坏,甚至可能会导致整个结构因一侧构件失效而倒塌。(2)竖向布置力求均匀结构竖向布置均匀,可以最大限度的使其竖向刚度、强度变化均匀,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薄弱层。从建筑结构的特点看,临街的建筑物,往往会因为商业的需要,底部几层有大空间的设置。非临街的建筑物,底部也可能门厅、餐厅或停车场,而出现大空间。在这种结构中,上部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竖向支撑或砌体墙体到此被中止,而下部须采取框架体系。也就是说,上部各层为全墙体系或框架一抗震墙体系,而底层或底部两三层则为框架体系,整个结构属“框托墙”体系。地震经验指出,这种体系很不利于抗震。因此

13、,在实际的抗震结构设计中,应该要保持结构竖向布置的均匀。9、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由于与之相连的梁水平宽度较小,且梁、柱截面中心线不能重合,按规范规定,当梁、柱中心线不能重合时,应考虑偏心对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力和构造的不利影响。有试验研究表明,当框架梁、柱中心线偏心距大于该方向柱宽的1/4时,在模拟水平地震作用试验中节点核心区不单出现斜裂缝,而且还有竖向裂缝。因此,有抗震设防的框架梁、柱中心线的偏心距大于该方向柱宽的1/4时应采用梁水平加腋等措施。10、非结构部件处理(1)填充墙布置砌体填充墙不同

14、于轻型隔墙,尽管均为非承重构件,但它具有较大的抗侧移刚度,所以不能随意布置。在建筑平面上,填充墙的布置力求对称均匀,以免造成结构偏心。沿房屋竖向,填充墙应连续贯通,以避免在填充墙中断的楼层出现框架剪力的骤增。在框架结构中当必须采用砌体填充墙作维护墙时,应采用有效的措施防止床裙墙对框架柱产生的嵌固作用,防止短柱的出现。(2)构造柱设计时构造柱一般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电梯间以及某些较长的墙体中部等位置处,构造柱必须与圈梁及墙体紧密连接,一起形成空间骨架,从而增强建筑物的刚度,提高了墙体的应变能力,使墙体由脆性变为延性较好的结构,做到裂而不倒。施工时必须先砌墙,随着墙体的上升而逐

15、段现浇钢筋混凝土柱身。构造柱下端应锚固于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内,柱截面应不小于180mmX240mm,主筋一般采用412mm,箍筋间距不大于250mm,墙与柱之间应沿墙高每500mm设2中6mm钢筋连接,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田。(3)薄弱部位钢筋构造舞台这类大开洞结构,势必会在天桥和楼梯等部位形成薄弱部位,是抗震时最不利的部位。因此,对楼梯及天桥等部位的板钢筋应双层双向拉通设置,以增强其连接作用。同时,竖向构件的钢筋构造更不能放松。在对柱钢筋进行配筋设计时,针对一些角筋计算值较大的柱,应特别注意。角筋配筋值较大,在满足柱单边纵筋计算配筋后,可能会使得柱全截面配筋值偏小,甚至达不到计算要求。此时,应增大柱单边中部的纵筋配筋面积,以满足计算要求。另:舞台结构中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多较大,且多有夹层、楼梯等构件使得框架柱形成短柱。对这类短柱,箍筋应全长加密,纵筋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区应尽量避开短柱区域。11、建筑物层间设置隔震设备在对建筑层间进行设计时,要用隔震设备来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这种隔震技术设施主要采用在建筑物基础和上部建筑物的减震装置,它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