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乘组返回相关作文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舟十三号乘组返回相关作文素材.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神舟十三号乘组返回相关作文素材辉煌成就:实现多个“第一次”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3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踏上为期半年的太空之旅,中国空间站迎来了第二批航天员和首位女航天员。在中国载人航天迄今最长一次太空飞行中,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赶上了第一次在太空跨年、第一次在空间站过春节、第一次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和第一次在太空开画展等多个“第一次”。3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了 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航天员首次在轨通过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飞行乘组创下
2、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过程简介: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成为入住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批航天员。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将进行约180天的太空飞行中,3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了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航天员首次在轨通过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飞行乘组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回家前还有这些准备工作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已在空间站工作生活了5个多月,
3、按计划,他们将在轨工作生活180天左右,如今开始进入返回准备阶段,空间站的三位航天员也开始为“回家”做准备了。在返回地球的“包裹”中,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太空特产”。一些在轨开展的科学实验,需要将样品、数据资料等带回地面,进行下一步的研究。除了打包行李,航天员们还要对空间站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其中,各种垃圾和废弃物,需要转移至轨道舱,随轨道舱坠入大气层,燃烧殆尽。而天舟三号运送的各种工作生活物品,也应“物归原位”,提前归置产品设备,准备迎接新一批访客。神舟十三号将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方案”此次神舟十三号将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方案”。什么是“快速返回方案”?拿神舟十二号举例,从飞船与核心舱分离,到
4、最终返回地面,航天员要经历28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因为此前载人飞船在返回地球表面时,首先需要将载人飞船与空间站舱段进行分离,随后并不是直接回归,而是会进入24个小时以上的漫长中间准备过程。神舟十二号飞船在与核心舱分离之后,首先进行的是径向交会试验,绕飞到核心舱的下方,自下而上逐步靠近核心舱径向对接口,对径向交会对接的各项技术进行验证。完成之后,飞船绕飞到核心舱前端,这个阶段大约4. 5个小时,此后神舟十二号就进入返回程序。为了让飞船能够更加精确瞄准着陆区域,技术人员实时测定飞圈约L 5个小时,然后逐步降低轨道。进入大气层前,飞船要完成推进舱分离。而快速返回则和快速对接类似,载人飞船脱离空间站舱段
5、后,直接就进入返回模式,整个过程耗时只要几小时。中国空间站将进入建造阶段神舟十三号返回后,空间站将迎来一次改头换面的大改造。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6个月返回地面后,科研人员将对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满足要求后,空间站转入建造阶段。中国空间站建造完成后,将持续开展航天员驻留以及多领域空间科学和技术实(试)验,舱内活动空间将超过110立方米,提供6个睡眠区和2个卫生区,可实现长期3人、短期6人驻留。今年将发射2个空间站实验舱、2艘载人飞船、2艘货运飞船,再将6名航天员送入中国空间站。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在太空“会师”,并共同在轨工作一周左右时间。目前,
6、执行空间站建造阶段2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正在开展任务训练。距离神舟十三号返回的时间越来越近,三名在太空停留长达6个月的航天员,也将重返地面。相信很多人都期待着这一幕,对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充满好奇,也对返回过程各种黑科技,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对大多数人而言,当我们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返回直播时,感觉整个返回过程有条不紊,似乎十分简单,但事实并非如此。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当我们真正弄清楚航天器返回地球的难度之后,不难发现,整个返回过程的难度,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要知道,航天器返回地球的整个过程,都需要精密的计算和充分的准备,哪怕是出很小的一点问题,也有可能会酿成悲剧。2003年
7、,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按计划返回地球,6名航天员在接到返回指令后,提前做好了充足准备,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然而,谁也没想到,在返回途中,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外部燃料箱的一块隔热泡沫材料发生脱落。脱落的材料面积并不大,但这块材料在脱落之后,由于惯性的作用,却击中了位于后侧的航天飞机机翼。地面的工作人员还没来得及反应,由于脱落的材料碎片对机翼造成损伤,航天飞机的热防护系统失效,整架航天飞机直接在空中解体。不得不说,航天器返回对技术、管理和人员的要求都很好、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悲剧。对神舟十三号而言,返回的过程同样复杂,而且困难重重,这些都需要航天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手段提前解决。神舟十三号返回前,航天员就
8、需要开始进行准备,一方面要调试和整理空间站的设备,确保设备正常也下一批航天员可以顺利使用;另一方面,也要进行返回前的各项检查。由于返回舱和空间在在太空运行时,是一个组合体,因此空间站需要通过多次的变轨和姿态调整,将返回舱带入返回轨道。这个过程需要十分精确的计算,并且提前进行模拟,确保返回舱与空间站分离后,能进入正确的返回轨道,同时还要保证空间站分离后,能重新返回飞行轨道。返回舱与空间站分离后,接下来要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穿越大气层。当返回舱位于距离地面100公里左右时,会经过卡门线,也就是太空界定的最低高度。从卡门线通过后,返回舱就正式开始穿越大气层,此时的速度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由于空气变得越
9、来越稠密,摩擦力会快速上升。返回舱外部的温度,往往能达到2000摄氏度左右。这样的温度,普通金属几秒钟就会融化,因此返回舱的外层,涂有专门的隔热材料,用来维持舱内的温度。不过,这还只是返回舱经历考验的开始,接下来,返回舱会遇到空气产生的等离子体。这层等离子体本身不会对返回舱的构件造成破坏,却有很强的电磁屏蔽能力。这意味着,返回舱无法与地面进行沟通,通讯会被中断。当返回舱下降到距离地面80-25km的期间,等离子体的电磁屏蔽影响开始凸显,航天员与地面的联系会暂时中断,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障区。这个阶段极为揪心,因为地面控制中心无法了解返回舱的状态,除了静静地等待,无法采取任何措施。接下来,神舟
10、十三号返回舱需要根据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完成打开主降落伞、副降落伞等一系列操作。与此同时,地面的搜救队伍,空中的搜救直升机也开始快速行动,根据卫星、地面监测站、海洋监测船等实时数据,开展高效的返回舱位置搜寻工作。此次神舟十三号计划降落的东风着陆场,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而且时常伴有大风和沙尘等天气。再加上返回舱打开降落伞后,运动轨迹会受到大风等因素的影响,也需要地面人员快速反应,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返回舱。不得不说,航天器的整个返回过程,即让人期待,又充满惊险,这需要所有人都精神高度集中,并时刻保持警惕。三名航天员即将归来,当返回舱返回时,他们需耍承受的压力,更是难以想象。在此,我们一起期待三名航天员的顺利归来,也为能生活在这样的航天科技大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