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妇女NGO的使命理念和服务效果评价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妇女NGO的使命理念和服务效果评价研究.docx(2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妇女NGO的使命理念和服务效果评价研究以北京市两家妇女NGO为例摘要:作为一个机构的灵魂,自我定位对于一个NGO来说至关重要。一个机构的自我定位,具体来说就是指机构的愿景、使命、理念、战略规划等。它们影响着机构后续行动的开展,以及具体行动的服务效果。本文以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和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两家妇女NGO为例,各选取该机构所实施的项目的其中一个,从该机构对其使命、理念和受助妇女对于组织服务效果两方面来研究,从受助群体角度评价项目实施的效果,并从项目存在的不足角度,试图寻找和机构的使命和理念之间存在的关系,明确了机构使命和理念的确立对于机构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性,并为妇女NGO更有
2、效地为需要帮助的妇女群体提供服务,以及机构自身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关键字:妇女NGO使命理念服务效果第一章.导言1.1 研究缘起事件一:2012年5月13日,倡导和谐生活的全球性反家暴行动”大声说出来”项目中国区活动在北京举行,该项目由美国国家反家暴网络与雅芳女性基金会共同发起,共在全球16个国家以不同的方式开展反对家庭暴力活动。此次中国区的活动有包括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北京市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北京众泽法律服务中心等多家妇女民间公益组织参加。据红枫中心和网易女性频道举行的反家暴主题调查结果,遭受家庭暴力的人中,大多数人“不敢大声说出来”而选择“默默忍受”
3、,其中占第一位的“求助起不到作用,自己的事情只能自己解决”的占到30.6%,而“家丑不可外扬”的也占到27。3%,两者加起来的比例高达一半以上。可是,此次仅仅是由妇女民间组织参加的活动,那些“隐藏在黑暗角落”的需要得到救助的群体能够听取到她们的呼唤吗?而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她们的采纳呢?这样的帮助真的是她们所想希望的吗?事件二:著名学者于丹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授的论语曾引起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包括多数学者在内的广大群众对其表示支持和赞赏,认为“她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讲生活快乐,安贫乐道。普及论语等经典,使国人有了类似圣经、佛经和其他宗教读物一样的东西(南方周末2007年3月22日)的同
4、时,也有人指出:“于丹的要害不在知识,而在思想J (吴迪笑谈于丹,中国方域,2007年第2期)也就是说,于丹通过她对论语的讲解,要向中国的普通观众、读者普及什么样的思想、观念,而这样的思想灌输在当今中国的现实中又会起到什么作用,这才是关键所在。而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提出,“于丹的论语心得有意遮蔽孔夫子作为“激进的社会批评家”的一面,“忽略儒家思想的批评性传统”,在面对中国现实的巨大矛盾时避而不谈政府的责任,而一味诱惑百姓逃避社会,退回内心,就“实际上转移了造成人们痛苦的经济和政治条件”(贝淡林论语的去政治化)。由此联想到现阶段正蓬勃发展的NGO,在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的许多NGO
5、尤其是为特殊群体服务的妇女NGO是否也在出现这样的问题?她们对于自己的社会功能的定位又是怎样的呢?她“从妇女中来”,是否又恰当地代表了妇女的利益和需求,从而有效地实现“到妇女中去”呢?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对于体现妇女NGO在社会中功能作用的使命和理念产生了好奇,作为为妇女群体服务的组织,其服务效果在受助群体的眼里究竟是怎样的?是否及时发现和满足受助群体的需求?机构的使命和理念又和服务效果存在怎样的关系?1.2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是中国较早的大规模接触和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活动的群众组织之一。作为东道国,成功筹办95年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不仅将NGO的概念和机制介绍到中国,并且
6、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妇女NGO本土化的进程。自世妇会召开以来,中国的性别平等事业有了明显进步,主要反映在:中国政府对社会性别主流化做出庄严承诺,将男女平等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倡导经济和社会及男女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促进性别平等的国家机制,制定和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逐步建立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的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律体系,推动各项政策的改进;中国妇女的参政状况、就业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妇女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社会公众对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认识和支持进一步提高,妇
7、女发展的社会环境有所改善。中国非政府妇女组织对中国政府执行行动纲领和成果文件的评估报告一一中国非政府妇女组织紫皮书,2005年2月2刘伯红,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浙江学刊,2000年第4期从90年代以来,全国妇联积极推进自身组织建设,系统之外研究型、服务型、联谊型和综合型等各类非政府妇女组织也蓬勃发展。这些新型妇女NG0十分活跃地在不同领域发挥着参与决策立法和监督、推动妇女参与社会发展、服务于妇女、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和完善自身机制的作用,也在一定范围内联合行动。她们的数量在总体上不多,但其活动颇有新意和凝聚力。(刘伯红,2000) 2第二章,文献回顾自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以来,我国妇女
8、NGO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对妇女NGO现状的研究刘伯红(2000):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分析了民间妇女组织兴起和发展的背景。她认为,我国妇女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既是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发展潮流的回应,也与政府机构改革、妇女需求多元化、我国女性主体意识增强等因素紧密相关。张翠娥等(2008),也认为妇女非政府组织是一定场域的产物,是外部环境的催生(大社会小政府的转变)和内部需求强化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妇女NG0的功能方面,马冬玲(2006)5认为它们能够提高政策制定者推动农村妇女参政的意愿、促进积极政策的出台、
9、提升农村妇女参政的能力等。鲁克雄(2008)“认为,妇女非政府组织具有为广大女性提供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服务和就业指导等公共服务的功能。在性别和谐视阈下,李莉等(2011年)7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发展中,总结出我国妇女NG0在其中所担当的社会性别平等的倡导、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的供给、志愿服务的智力与资源供给、女性政治权力参与的表达、公共政策中的社会性别意识媒介以及女性现代精神生活的引导等方面的角色,。另外袁北星等(2003) &还针对社会转型时期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妇女组织的职能和作用的创新提出了建议。叶苗(2010)从妇女wo面临挑战的角度出发,认为民间妇
10、女组织既存在着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人才缺乏等生存问题,也面临着影响力不高、组织间缺乏交流合作等发展问题。此外,邓国胜国张翠娥等(2008) 叶苗(2010) I?等学者在自己的论著中也有类似的探讨。另外狄金华等(2008) I,综合现有的研究,分别从经济学、政治学及社会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入手,对已有的妇女非政府组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对其中存在的特点及不足进行了简要的评述。2. 2对妇女NGO的分类研究首先从分类方式上,现有研究普遍采用刘伯红(2000)”提出的划分方式,其将其分为 3刘伯红,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浙江学刊,2000 (4): 109-114 4张翠娥刘瑞清狄金华,妇
11、女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5马冬玲,在促进妇女参与村委会选举中推进社会性别平等一一妇联组织与民间妇女组织的努力,妇女研究论丛,2006 (S2): 15-19 6鲁克雄,浅析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一基于妇女NGO为妇 女提供公共服务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视角,“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2008 7李莉舒菲,性别和谐视阈下的中国女性NGO多维角色解读,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8袁北星康凤云,论社会转型时期妇女组织的职能和作用,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第5期总第
12、151期 9叶苗,论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发展,科技创业月刊,2010 (2): 25-30 10邓国胜,中国的妇女NGO:以评估促发展 11张翠娥刘瑞清狄金华,妇女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2叶苗,论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运作及挑战,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第2期 13狄金华 刘瑞清 张翠娥,妇女非政府组织问题研究评述,学会,2008年第12期总第241期 14刘伯红,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浙江学刊,2000 (4)研究型妇女NGO、服务型妇女NGO、联谊型妇女NGO和综合型妇女NGO四类。叶苗(2010) 叶苗,论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13、、运作及挑战,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第2期 *普永贵,岳早念,论农村民间妇女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功能及发挥一一以德宏州景颇族女子护村队为例,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 (4): 99-101 “汪忠杰,柯燕,联谊型妇女NGO与女性社会资本的建构一一以女企业家协会为例,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 (1): 38-41 陈秀峰鲁克雄,研究型妇女NGO在性别平等意识建构中的研究与行动,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年2月第1期总第89期 19徐宇珊,浅析妇联与其他妇女组织的关系,妇女研究论丛,2004 (2): 44-48 庄平,非政府组织与妇女发展,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0
14、4 (2): 139-146 张洪英,社会组织的社会资本和个人社会资本及其资源动员一一以“热心大嫂”服务中心为例,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1月第1期总第50期 高焕清李琴,底层妇女与民间妇女组织的整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6卷第1期总第113期还对四类妇女NGO的具体概念和特点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在针对不同类型的妇女NGO研究中,普永贵和岳早念(2009) 认为,农村民间妇女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政府应重视农村民间妇女组织,宣传它们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以提高农村民间妇女组织的社会管理能力。汪忠杰、柯燕(2010)并通过对女企业家协会进行个案分析,认为联谊型妇
15、女NGO可以通过联谊、培训和宣传等方式来建立起女性群体的信任协作关系。陈秀峰等(2010)将通过分析研究型妇女NGO在性别平等意识建构中的研究与行动,提出她们在诠释新的妇女发展理论,有效推动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的成立与发展、宣传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改善大众舆论环境、重塑公共政策合理的价值取向以及开展行动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组织研究地位的边缘化、学术的独立性与政府资源的、国际资源的依赖性之间的矛盾以及组织生存与发展中的经费来源等问题,还需从政策、环境、制度等方面予以完善。2. 3对妇女NGO社会关系的研究在妇女NGO与妇联组织的关系问题上,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妇联应与民间妇女组织结成一个组织网络,妇联作为最大的妇女非政府组织,要在网络架构中担任重责,成为该组织网络的核心,如学者张钟汝、程福财等。另一种观点认为,妇联组织与其他妇女组织的关系应是多样化的,没有统一的模式;如徐宇珊(2004)指出,将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