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5027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主题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主题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主题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主题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主题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主题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主题学主题学(thematology)是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比较文学发展史上,主题学能否进入比较文学领域有过争议,关于主题学的定义也不尽一致,但主题学以它特有的研究领域、明确的国际意识和它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终于得到学界的承认,成为比较文学的又一分支学科。第一节主题学的历史和定义一、主题学的发展历史主题学被认为“是在19世纪从德国的民俗学热中培育出来的一门学问”。起初民俗学家关注的是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演变,在研究中,人们发现这些故事总有一些大致相同但又有区别的若干说法,于是感到有必要加以整理,以描绘出故事的谱系图。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扩大了研究范围,着

2、手探讨诸如友谊、时间、别离、自然、世外桃源等与神话传说关系不大的主题,发表了“多得不可胜数”的博士论文和其他论文,由此在德国形成了一门可观的主题学研究。又由于要给这些流传中发生变异的民间文学主题正本清源,学者们在方法上转向比较,其研究视野随着流传的路线遍及欧洲,于是主题学便与比较文学结缘。主题学研究受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批评。法国比较文学学者巴登斯贝格不赞成主题学,他力图证明主题学研究缺乏科学性,认为在这类研究中,链条的各个环节“永远不可能完美无缺地重建起来,必然会有许多断裂”。法国的另一学者保罗阿扎尔认为主题学不可能把研究限定在“事实联系”的范围内,因此持拒绝态度。法国学者所持的立场与他们的实

3、证主义倾向相关。在美国,主题学也受到冷落。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不设“主题学”,在谈到文学史时,他们认为“材料史(Stoffgesehiehte)是最少文学性的历史”,因为它主要与社会、历史、心理等因素有关,所以理所当然遭到形式主义批评的否定。韦勒克还认为,作家的创造性只存在于处理材料并使之成形的过程中,借鉴来的主题或题材只是作家用来创作的材料,而不是作家的创造。这些学者的确看到了主题学研究的某些先天性缺陷,但尽管如此,主题学研究仍继续进行,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特别是在德国,主题学研究十分活跃,保尔梅克尔于1929年至1937年间编辑出版了一套主题学丛书。1962年,德国学者伊丽莎白弗兰采尔出

4、版了世界文学的题材:创作史纵剖面典,这部文学题材词典为研究各国文学题材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比利时学者雷蒙。图松于1966年出版的比较文学的一个问题:主题研究一书是主题学研究的个案分析。他专门讨论了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形象的演变,并把这一人物的研究同认识人类的历史联系起来,他说:“研究这些传说的历史,深人探讨这些传说各种变体的隐秘,也就是了解人类祖先发展演变的奥德赛,其中有得意的欢乐,也有失意的悲哀。”美国学者哈利列文于1968年出版的主题学与文学批评一书则肯定了主题学的文学性,建起来,必然会有许多断裂”。法国的另一学者保罗阿扎尔认为主题学不可能把研究限定在“事实联系”的范围内,因此持拒绝

5、态度。法国学者所持的立场与他们的实证主义倾向相关。在美国,主题学也受到冷落。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不设“主题学”,在谈到文学史时,他们认为“材料史(Stoffgesehiehte)是最少文学性的历史”,因为它主要与社会、历史、心理等因素有关,所以理所当然遭到形式主义批评的否定。韦勒克还认为,作家的创造性只存在于处理材料并使之成形的过程中,借鉴来的主题或题材只是作家用来创作的材料,而不是作家的创造。这些学者的确看到了主题学研究的某些先天性缺陷,但尽管如此,主题学研究仍继续进行,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特别是在德国,主题学研究十分活跃,保尔梅克尔于1929年至1937年间编辑出版了一套主题学丛书。19

6、62年,德国学者伊丽莎白弗兰采尔出版了世界文学的题材:创作史纵剖面典,这部文学题材词典为研究各国文学题材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比利时学者雷蒙。图松于1966年出版的比较文学的一个问题:主题研究一书是主题学研究的个案分析。他专门讨论了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形象的演变,并把这一人物的研究同认识人类的历史联系起来,他说:“研究这些传说的历史,深人探讨这些传说各种变体的隐秘,也就是了解人类祖先发展演变的奥德赛,其中有得意的欢乐,也有失意的悲哀。”美国学者哈利列文于1968年出版的主题学与文学批评一书则肯定了主题学的文学性,随着比较文学研究地域的扩大和研究方法的变化,主题学开始涉及不同文化体系之间文学

7、的主题研究,即不同民族文学中出现的共同主题。于是,美国学者弗列特里契和马龙把主题学定义为“打破时空的界限来处理共同的主题”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主题学作一描述性定义: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以及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三、主题的概念主题是主题学研究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从事主题学的研究,有必要讨论主题这个概念。主题是文学作品中的题材、人物所体现的思想,是故事中所蕴涵的意义。托马舍夫斯

8、基将主题定义为“作品具体要素的意义统一”。主题的第一个特征是具有抽象性,它是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的抽象。由此,不同题材可以表现相同或相似的主题,比如表现“悭吝”主题的,就有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莫里哀的戏剧悭吝人和我国元代邓廷玉的杂剧看钱奴等不同题材的作品。主题的第二个特征是丰富性,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本身提供了丰富的内涵,这不仅表现在一些篇幅浩大、多条线索发展的长篇小说中,也表现在一些具有哲理性的短篇小说里。主题的丰富性还表现为某种程度的矛盾性。例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所表现的主题,既有“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又通过老人拖来的大马林哈鱼的骨架与垃圾堆放在一起表现出“虚幻无益的

9、自我求证”的意象,而这两者恰恰是相互冲突的。同时,训练有素的读者也可以从一部作品中发掘出主题的多重意义。此外,主题在不同体裁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叙事作品的主题主要体现在人物、事件或背景上,而抒情诗的主题则往往通过诗中的意象体现出来。主题由不同层次的因素构成,与主题学相关的还有母题、题材、意象这些概念.母题是主题最基本的成分,歌德认为母题是“人类过去不断重复,今后还会继续重复的精神现象”。弗兰采尔指出:“母题这个字所指明的意思是较小的主题性的(题材性的)单元,它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情节或故事线索。”托马舍夫斯基也指出,主题的要素简化到最基本的成分,如黄昏来临,英雄死了,信收到了,这些单元就称为母题

10、。对文学的构成来说,母题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是主题的最小要素;另一方面,母题又具有强大的生成力。换句话说,可以利用的整个母题库相对而言是比较小的,但这些母题可以变换出大量的故事,就像我们用简单的七巧板可以拼出变化无尽的图案一样。题材是母题在逻辑或时序上的连接,是一种“勾勒清楚的故事线索”,即具体的故事。母题的各种组合(因果关系、时间关系或是共时的描述)可以变换出各种各样的题材。题材既可以是一个历史事件,也可以是说里。主题的丰富性还表现为某种程度的矛盾性。例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所表现的主题,既有“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又通过老人拖来的大马林哈鱼的骨架与垃圾堆放在一起表现出“虚

11、幻无益的自我求证”的意象,而这两者恰恰是相互冲突的。同时,训练有素的读者也可以从一部作品中发掘出主题的多重意义。此外,主题在不同体裁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叙事作品的主题主要体现在人物、事件或背景上,而抒情诗的主题则往往通过诗中的意象体现出来。主题由不同层次的因素构成,与主题学相关的还有母题、题材、意象这些概念.母题是主题最基本的成分,歌德认为母题是“人类过去不断重复,今后还会继续重复的精神现象”。弗兰采尔指出:“母题这个字所指明的意思是较小的主题性的(题材性的)单元,它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情节或故事线索。”托马舍夫斯基也指出,主题的要素简化到最基本的成分,如黄昏来临,英雄死了,信收到了,这些单元就

12、称为母题。对文学的构成来说,母题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是主题的最小要素;另一方面,母题又具有强大的生成力。换句话说,可以利用的整个母题库相对而言是比较小的,但这些母题可以变换出大量的故事,就像我们用简单的七巧板可以拼出变化无尽的图案一样。题材是母题在逻辑或时序上的连接,是一种“勾勒清楚的故事线索”,即具体的故事。母题的各种组合(因果关系、时间关系或是共时的描述)可以变换出各种各样的题材。题材既可以是一个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主题学不同于限于一国的主题史的研究。主题史研究的范围是探讨、考证某一相同或相似的题材、主题在一国流变和增衍的过程。顾颉刚先生的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一文对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起源及其

13、在不同朝代流变的追寻和分析是主题史中研究题材演变的范例。根据他的考证,该故事最早见于左传。上面记载的杞梁之妻是一个谨守礼法的人,杞梁死后,齐侯在路上碰见她,向她表示吊唁,她认为不合礼法,坚持“不受郊吊”,齐侯只好亲自前往她家中再行吊唁。这个谨守礼法的故事到了西汉刘向的说苑中增加了崩城之说,再到唐代诗歌中,杞梁成了秦朝人,崩城开始与秦始皇筑长城的行动联系在一起,宋代孙爽作孟子疏,指出杞梁妻的名字叫孟姜,由此杞梁妻与孟姜女合为一人。元明之间,有关孟姜女的传说、唱本越来越多。顾颉刚先生从文学本身的发展和唐代时势的反映两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将最初的故事与筑城联系起来的原因:就文学而言,汉乐府中饮马长城窟等

14、诗篇中已有筑城的悲苦和惨死的叙述;从社会方面讲,唐代武功极盛,闺中少妇大有哭倒长城之怨气。我国文学史上“昭君和番故事的意蕴变化属于主题史中的主题变异。王昭君下嫁匈奴的事发生在西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这一故事最早见于汉书的片断记载,到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已发展得比较完备。昭君的故事在诗词、小说、戏曲中均有出现,其情节没有多大变化,但这一题材写出了相近主题学不同于限于一国的主题史的研究。主题史研究的范围是探讨、考证某一相同或相似的题材、主题在一国流变和增衍的过程。顾颉刚先生的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一文对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起源及其在不同朝代流变的追寻和分析是主题史中研究题材演变的范例。根据他的考证

15、,该故事最早见于左传。上面记载的杞梁之妻是一个谨守礼法的人,杞梁死后,齐侯在路上碰见她,向她表示吊唁,她认为不合礼法,坚持“不受郊吊”,齐侯只好亲自前往她家中再行吊唁。这个谨守礼法的故事到了西汉刘向的说苑中增加了崩城之说,再到唐代诗歌中,杞梁成了秦朝人,崩城开始与秦始皇筑长城的行动联系在一起,宋代孙爽作孟子疏,指出杞梁妻的名字叫孟姜,由此杞梁妻与孟姜女合为一人。元明之间,有关孟姜女的传说、唱本越来越多。顾颉刚先生从文学本身的发展和唐代时势的反映两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将最初的故事与筑城联系起来的原因:就文学而言,汉乐府中饮马长城窟等诗篇中已有筑城的悲苦和惨死的叙述;从社会方面讲,唐代武功极盛,闺中少妇大有哭倒长城之怨气。我国文学史上“昭君和番故事的意蕴变化属于主题史中的主题变异。王昭君下嫁匈奴的事发生在西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这一故事最早见于汉书的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