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初中 不灭的记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经的初中 不灭的记忆.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曾经的初中不灭的记忆这是一个久远但不古老的故事。四十年前的我,家境贫寒,但理想在心,因为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我迷上了数学;因为巍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我懂得了奉献和牺牲;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使我懂得了人应该如何面对挫折,勇敢地面对生活晨钟敲响后,迎着晨曦,师生们一起出操后,校长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不大的校园内一边悠闲地踱步,一边默默地晨读。我也学着校长的样子,拿起课本,边读边走出了校门,沿着一条并不宽坦的小路,背诵起白杨礼赞等名篇。沿着这条并不十分曲折的小道一直向北不远,是一片杨树林。这里空气清新,幽静安宁,真是读书的好去处,贯穿往返而行,博闻强记。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琐事的纷扰,我心无旁鹫,专心
2、致志,往返来回中,功课已深深地留在脑诲中太阳还藏在山后不肯出来,对边山顶上却有了一抹阳光。林子外传来了嘻笑声,走读的同学们按部就班地背着书包上学了,三三两两,从容不迫。我也走出那片林子,脑子里回顾着刚刚的收获,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教室。翻开书开始了自习课早餐在哪里?早餐是什么?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曾自嘲地说,早餐在读书中,早餐是树林中新鲜的空气和课文上午第一课,总是语文。光琳老师声情并茂地讲着散文春,我因此认识了朱自清,因此接触到了古典文学,因此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禹老师逻辑严密,思维缜密的数学课,引领我走进了神秘的数学世界,也成就后来我的富有探究,注重思考和总结的数学课教学风格。化学于老师
3、,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井然如化学分子般有序地排列着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一口地道的凉州话,风趣幽默而又不失严谨。持重老成的物理郑老师,使我们明白了力是相互作用的道理,懂得了牛顿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会撬动地球的原理”。每一个早晨,都在紧张忙碌中充实地度过了,老师们用心地教,学生们认真地学,大家都在收获着中午,一碗盐开水就着黑面馍或炒面就温饱了。匆匆餐毕,便匆匆赶到教室,埋头完成作业,也在不停地给自己增加题量。没有教辅资料,没有活页试卷,麻纸装订的练习本一遍又一遍地做着课本上仅有的一些习题。午间两小时总是太短,很快地,下午上课铃又响了下午是一些史地生体之类的课程,自习课没有老师跟班管理,教室内很安
4、静,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着课外活动也自觉地利用起来学习了,没有戏闹,没有校园欺凌,校园里总是一种习惯的安静。该吃晚饭了,校园内才有些许热闹,一顿三合一(清水,盐,面条)的饭总是天天如此,分不清是面条还是糊糊的饭却也不敢糟蹋。吃过饭洗了碗筷,又赶紧背书去了。出了学校后门,便是一条并不干渴的小河。小溪淙淙,清流潺潺。傍晚的空气依旧清爽,一天的所学,在这里得以温习。落日余晖渐渐被暮色隐去,该到掌灯时分了,晚自习也开始了两个小时后,自习课下了,同学们仍没有离开的意思,仍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专心致志地学习。夜深了,校长悄然推门而进,赞许的眼神中也不乏怜惜,总是用责备的口气将我们“赶”出教室,千叮咛万嘱咐我们早点休息。可到宿舍门前,隔壁老师的房间里灯还亮着,便悄无声息地进入宿舍,和室友低声地探讨着数学问题初中的生活是清苦的,宿舍用土坯砌个小墙,里面装满了麦草,就是一个简易的炕,冬天取暖的炉子也是土坯砌成的。不到十平米的房间里挤着十几个人,取暖的燃料也只是一些柴草,根本没有煤,宿舍内烟熏火燎地去去寒便挤在一起睡着了。周六离校,周日返校,往返四十里山路,也只是为了背些干粮和面粉,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紧张的初三就这样结束了。毕业季,武师第一次招收初中毕业生,十六岁的我成为那年母校中唯一考上师范的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