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陆羽茶经与古代安徽茶叶生产.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54314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文化陆羽茶经与古代安徽茶叶生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茶文化陆羽茶经与古代安徽茶叶生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茶文化陆羽茶经与古代安徽茶叶生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茶文化陆羽茶经与古代安徽茶叶生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茶文化陆羽茶经与古代安徽茶叶生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茶文化陆羽茶经与古代安徽茶叶生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文化陆羽茶经与古代安徽茶叶生产.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陆羽茶经与古代安徽茶叶生产陆羽茶经内容丰富,记述了唐代及以前全国各地的茶叶生产情况。当然,安徽茶叶生产情况也在其中。具体而言,陆羽茶经记载安徽茶叶生产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安徽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茶叶产区记载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写道:“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舒州,生太湖县潜山者,与荆州同)。寿州下(盛唐县生霍山者,与衡山同也)”。这是淮南茶区。淮南因辖地在淮河以南、长江下游以北而得名,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与河南省的南部、江苏省的北部、湖北省的东部。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还写道:“浙西,以湖州上(湖州生凤亭山伏翼阁,飞云、曲水二寺,啄木岭,与寿州、常州同),常州次(常州生圈岭善权

2、寺、石亭山,与舒州同),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宣州,生宣城县雅山,与薪州同;太平县生上睦、临睦,与黄州同;杭州,临安、于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歙州,生婺源山谷,与衡州同)”。这是浙西茶区。浙西是浙江西道的简称,大致在浙江富春江以北以西、江西鄱阳湖东北角、安徽与江苏的长江以南。陆羽将全国茶区划分为淮南、山南、江南、剑南、岭南、黔中、浙东、浙西等八大区域,并且评价了各地所产茶叶的品质优劣。涉及安徽茶叶生产的有两个茶区,具体有舒州、寿州、宣州、歙州等4个州产茶。舒州,治所在怀宁县(今安徽潜山县),辖境与今安庆市同,辖怀宁县、桐城县、太湖县、望江县、宿松县,今天的潜山县、岳西县、根阳县均包含其中

3、。寿州,治寿春(今安徽寿县),辖境在今安徽六安市、寿县、霍山县、霍丘县一带。宣州,治宣城县(今安徽宣州),辖境相当于今安徽长江以南,黄山、九华山以北地区。歙州,治歙县(今安徽歙县),辖境包括今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县,以至江西婺源县等地。陆羽茶经首次记载安徽茶叶产区,所记唐代安徽茶区分布格局,与今天安徽茶叶生产区域基本类似。唐代在湖州长城县(今浙江长兴)设立了贡茶院。陆羽茶经说“湖州上”,湖州顾渚紫笋茶品质好。除了顾渚紫笋,唐代全国各地竞相涌现出许多名茶,据有关文献统计不下五十余种。安徽茶叶也榜上有名,虽然陆羽茶经里面没有过多夸奖,但是在李肇唐国史补等书籍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李肇唐国史补记载:“

4、常鲁公使西蕃,煮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表明唐代安徽茶叶不仅行销内地,而且还有寿州茶、舒州茶同其他地方的茶叶一起远销西藏地区,丰富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二安徽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采茶现象记载陆羽在茶经“七之事”中写道:”续搜神记:晋武帝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遇一毛人,长丈余,引精至山下,示以丛茗而去。俄而复还,乃探怀中橘以遗精。精怖,负茗而归。”晋武帝时,在公元265290年。续搜神记,又称搜神后记,是志怪小说集,据传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所写。这则故事的意思不难理

5、解: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公元236290年)时,安徽宣城有个名叫秦精的人,经常到武昌山采茶。有一次,秦精遇到一个毛人,身高一丈多。毛人把秦精引到山下,指了一丛丛茶树给秦精看,然后就走了。可是过了一会儿,毛人又回来了,从怀中掏出橘子送给秦精。秦精感到非常害怕,连忙背了茶叶,匆匆赶回家去。这是安徽人采茶的最早历史记载,当事人秦精来自宣城。这则记载同时也是目前所见皖东南茶叶的最早历史记载。可惜武昌山的具体位置在哪里,目前尚不清楚。当然,由于无从知晓武昌山位于何处,人们也不禁疑问:秦精采茶之地武昌山就在宣城吗?虽然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但是,在安徽茶文化发展历史上,不仅最早记载采茶的发生地点在皖东南宣城

6、,而且最早记载安徽贡茶的发生地也在宣城,这是具有说服力的佐证。那就是宋代药学家寇宗夷本草衍义所载:“东晋元帝(公元317322年)时,温崎官于宣城,上表贡茶千斤,茗三百斤。”温崎(公元288329年),是东晋元帝司马睿统治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他在宣城为官时,向皇宫进贡地方特产,贡茶1000斤,贡茗300斤。这是安徽贡茶最早的记载,也是安徽出产名茶最早的记载,亦是我国贡茶可信史料中关于贡茶的最早文字记载。茶与茗,在古代意思有所区别。魏王花木志说:“荼,叶似桅子,可煮为饮,其老叶谓之舞,嫩叶谓之茗。”在温嶙上贡的宣城茶叶中,质量好的茶叶有1000斤,顶级品质的茶叶有300斤,这也合乎常理。上述两个历

7、史事件,前者发生时间是在西晋,后者发生时间是在东晋;先有采茶、制茶,后有贡茶;从发展时间看,前后具有连续性;从事物发展规律看,两者符合逻辑规律。三、安徽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茶具生产记载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写道:“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陆羽列举了越州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邢州窑,这就是唐代著名的

8、七大窑厂。寿州窑位于安徽,就安徽茶文化发展历史而言,这是安徽饮茶器具第一次记入史册。陆羽茶经首次将茶具系统化,涉及生火、煮茶、炙茶、碾茶、贮水、存盐、饮茶、清洁、藏陈等方面的器具,既全面又系统。从茶具鉴赏的角度看,唐代最重要的茶具莫过于饮茶用具中的茶碗。陆羽对寿州窑茶碗是如何评价的呢?从陆羽行文排序,可知寿州窑在七个窑厂中位居第五。陆羽指出寿州瓷茶碗呈现黄色,茶汤被映衬为紫色,从美学角度看,寿州瓷茶碗不太适合盛茶。当然,唐代茶叶采用蒸青制法,成品茶颜色偏绿,越窑青瓷的青绿色能够增益汤色之美,因此受人喜爱。尽管茶圣陆羽大力提倡,但是越窑青瓷也未能独霸天下。到了9世纪中晚期,邢瓷已经与越瓷并重,形成了中国陶瓷“南青北白”的历史局面。唐代时,寿州窑以首创黄釉瓷著称于世。迄今为止,寿州窑是发现最早的以烧制黄釉瓷为主的瓷窑。寿州窑具体位置在安徽哪里?20世纪60年代,在距离寿县县城40公里处的淮南市上窑镇农田里发现大量瓷器碎片,有的地方瓷片堆积很厚。安徽省博物馆专家实地调查,确认这里集中分布着寿州窑,是唐代烧制黄釉瓷器规模最大的窑场。1981年,此处成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上窑镇兴建了“寿州窑陶瓷博物馆”。2001年,此处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寿州窑瓷器茶碗首次被陆羽写入茶经,说明唐代时期安徽能够生产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茶具,茶文化内涵丰富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