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宋词十七讲感悟.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5443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唐宋词十七讲感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唐宋词十七讲感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唐宋词十七讲感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读唐宋词十七讲感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读唐宋词十七讲感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唐宋词十七讲感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唐宋词十七讲感悟.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屈杜魂”读唐宋词十七讲感悟标题借用的是本书作者叶嘉莹先生自己的两句诗。全诗如下: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屈杜魂。诗歌化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之“方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蓍倾太阳,物性固莫夺”,一方面表现了先生对祖国的缱绻深情,一方面表现出她欲以传承和弘扬古典诗词来回报祖国的一番情愫。1979年的叶先生,已经55岁了(先生生于1924年)。但此时的她,历经波折,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故土,其欣喜之情跃然可见。先生一生跨越新旧两个时代、两个世纪,历经战火硝烟,从大陆到台湾,从台湾到美国,最后定居加拿大。无论在哪里,对故乡故土的思念永远藏

2、在心中。回国后,先生先后游历了祖国东西南北的大好河山,诗情勃发,写下了诸多感怀之作。先生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先后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各地的高校讲授中国古典诗词,引发热烈反响。她用数十年的时间,把从诗经开始,到唐诗宋词,一直到清朝的古典诗词作了一次全方位的讲解,出版了作品数十部。唐宋词十七讲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作为出生于“文革”那个特殊年代的我,从小就对文字充满好奇。惜乎身居偏僻的农村,文化的沙漠,可读的书有限,阅读面相当狭窄,阅读量也少得可怜。直到后来在县城里读师范时,方才有机会读一些书。师范二年级的时候,我得了急性阑尾炎,手术后住在病房里,整天很是

3、无聊。正在这时候,同学送来一本好像是叫唐宋词选讲或者唐宋词选读的书,病中的我一读之下,只觉余香满口,大有“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觉,浑然忘记了伤口的疼痛。从那时起,便深深喜爱上了词这种文学种类。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叶先生讲解诗词的文章,感觉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深得我心。终于,利用今年这个闲下来的时间,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完了。一个人,一生总得有一点什么爱好和追求。前两天听段增勇老师的讲座,题目就是“给自己确立一个生命方向”。恍然之间,又记起了陶行知先生说的“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叶嘉莹先生大概就是为古典诗词在这个如今已经有些过分物质、过分坚硬之世界的传承

4、而来的吧。此书是叶先生应辅仁大学校友会、中华诗词学会等部门之邀于北京、沈阳、大连等地所作讲座的记录。书中,先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苏轼、辛弃疾、王沂孙等十五位词人的代表作品的讲解,给我们呈现了词这种文学作品从唐朝到南宋的发展脉络,详细分析了每位词人的特点和他们在词的发展史上的开拓、贡献。她带领我们走进那些至今仍然闪耀着熠熠光辉的千古名篇,深入到每首词的语言和情感深处,揣摩作品的艺术技巧和成就,让我们充分领略到词的精妙和美感。叶先生的讲解,让我对词这种文学体裁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我也读过一些讲词的文章,也能感觉词的确很美,但是总的来说印象不深,收获不大,总觉得好像是泛泛而言,好像缺少了一点什么。而

5、读叶先生的书则不然。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我时时会产生会意之感。读到某些解读时,经常有豁然开朗之感。虽然我与叶先生素昧平生,但我的眼前常常浮现出她的形象个古典优雅的先生,站在我的面前,用抑扬顿挫的声调为我将词的神韵娓娓道来。我不知道佛祖拈花迦叶微笑到底是什么情形,但我读此书,的确时时有会心微笑的感觉。自诗经离骚起,中国有漫长的诗教传统,诗一向是文学的正宗。唐宋之际,词“横空”出世,经唐末到有宋一代词人墨客之不断发扬光大,宋词取得了与唐诗齐名的地位,后世遂以唐诗宋词来代表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相对诗而言,词,究竟有一种怎样的美呢?叶先生认为,与诗多半是显意识的“言志”不同,词从它初起的时候本身只是歌女

6、们演唱的、不带作者思想怀抱理想志意的歌词,因此具有一种隐意识的微妙的美。她用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到的“要眇宜修”,即“女性的、最精致、最细腻、最纤细幽微,带有修饰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来概括词的独特之美。同时,“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如果说诗的境界壮阔,是一种壮美;那么词的韵味悠长,就是一种优美。先生的分析让我对词“要眇宜修”这几个字代表的意思若有所思。人间词话我也读过,但是当时读到这四个字的时候,虽然也查了工具书,作了一些思考分析,但对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意思始终有点模糊,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先生结合对楚辞湘君中诗句“美要眇兮宜修”的解读,让我终于体会到了这四个字中蕴含的微妙意味,对词的这种

7、审美特质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回想自己以前读词的经历,好像的确比较喜欢一些“幽微”的、“婉约”的词。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摘抄过一些词,有同学拿来一看,好像还说过怎么全是婉约词呢?我也奇怪,作为一个男性,怎么会喜欢婉约的东西?现在终于明白了,一者是我虽为男性但内心本身还是比较细腻,再者,更主要的是,在那个时候,词就以它本身“要眇宜修”的特点吸引了我。整个十七讲十五个词人,叶先生根据每个词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他们的创作特点,对他们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作了准确的评价。比如温庭筠的特点,一个是他使用的语言符号具有“感性上的直觉”,一个是这些语言符号“带着我们中国的民族社会文化传统的很浓厚的色彩”,即美感的直觉和

8、语码的联想。他使得词这种本身只是歌筵上演唱的没有深意的歌词,有了深远的意义和价值。他用美感的联想加深了词的意境,对词的文学值的提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再比如韦庄,他在温庭筠客观地描述的基础上,有了主观的情感表达,直抒胸臆,同时站在男子的角度,抒发真挚的直接的真率的情感,以“劲健直接”的口吻感动了读者,使词脱离了歌筵酒席艳歌的地位。又如冯延巳,在韦庄写“主观事件”的基础上,有了“感情的意境”,同时具有一种“盘旋郁结的情致”。李后主作为一个“主观”的诗人,以一个人的悲哀,写出了“所有的有生的人类的共同悲哀”,带有一种强大的感发的生命。其他的词人我不再一一列举。叶先生对每个词人本身的特质,以及他对词

9、的情感意境的开拓,对词的艺术风格的发展,都作了细致入微的剖析。读完这本书,相信你会对词这种文学体裁的发展史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如何来欣赏一首词?如何才能感受到一首词的美?怎样才能体会到词的妙处?最容易的方法当然是形象的感性的体悟,也就是叶先生多次说到的两种方法:比和兴。所谓“比”,就是比附,字面上的联想和比附。温庭筠的“照花前后镜”就有离骚“初服”的意思。所谓“兴就是感发的意思。感发,是叶先生重点讲到的一个概念,因为词本身“要眇宜修”的特点需要我们把它作为一个美学的客体来诠释和欣赏。感发简单说就是感动兴发的意思,是读者读了诗词之后,从它的感情意境中体会到的联想兴发。比如王国维在评价中主的词“

10、菌苕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时说到“大有众芳污秽,美人迟暮之感”,评价李煜则说“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这些都是词中所表达的感情的意境给人带来的感发,是“纯粹出于诗歌的感发的生命给人的感发“。欣赏这样的词,一种是以张惠言为代表的“比”的方式,一种是以王国维为代表的“兴”的方式。但是,词发展到南宋,到周邦彦、王沂孙的时候,特别是“咏物词”,它走上了另外一条路子,那就是以“勾勒描绘的书法”、“用思索安排”的路线来写作,并且大量用典。对这样的词,我们就不能再只用比、兴的方法来欣赏,就得明确它的寄托,明确它的典故含义,明确词人的身世和时代背景。要从他整个的安排、结构,“从他的语言文

11、字与所写的物的结构,透过他写的物与他托意、联想的关系层层深入地联想下去”。叶先生对王沂孙的天香一词的分析,让我感受到这类词的美。以前在读到南宋后期几位作者如姜夔、王沂孙的词时,的确感到“晦涩难懂”,并且也觉得词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失去了先前的那种动人心魄的生命力了。但叶先生的赏析让我体会到了词的另外一种美,一种“赋”的铺排奇妙深婉的美。的确,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他们碑精竭虑创作出来的不朽作品,而我们却不能欣赏,不能不说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最喜欢叶先生讲词时的纵横千里驰鹫八方,其实那不是随便说出来的闲言碎语,而往往是对野史轶闻、前人经典的旁征博引,给我们理解词义带来极大帮助,更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和

12、美感。在讲温庭筠的“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时,先生多方寻证、比较,列举大量的诗词例句,排除了“山眉”、“山枕”两种说法,最后得出应该是“山屏”的意思。在讲词具有幽微深妙的意义,不知不觉间就流露出诗人的情感志意的时候,叶先生引用了“观人于揖让,不若观人于游戏”。在讲“娥眉”作为一个语言符号,在语谱上的作用的时候,她从诗经卫风硕人中的“手如柔美,肤如凝脂,领如蛾蟒,齿如瓠犀,螺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说起,说到屈原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说到李商隐的无题诗“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说到秦韬玉的贫女“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再到温庭筠的“懒起画蛾

13、眉,弄妆梳洗迟。”“蛾眉”从最开始的女子的眉毛的含义,到屈原的“蛾眉”有了“美好的才德志意”的意思,到李商隐就有了比兴寄托的象征意了。“画蛾眉”就成了一个有才学、有志意、有理想的人对于自己的才能志意地珍重爱惜和爱我们的诗歌传统也真是,却能引起我们这样丰感受到一种对人格理想我们的文学虽然也有金美要好的心情的象征了。我们的文字真是奇妙,奇妙。一个普通的眉毛,一个普通的“画蛾眉”富多姿的联想,让我们在那浩如烟海的诗词中,的美好的追求,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失意与惆怅。刚怒目式的反抗,但我们几千年的文学的美妙,恰在于这种形象、细腻、优美、深婉的文字之中。喜欢叶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更景仰叶先生虽遭磨难而初心不

14、改的人生追求。叶先生出生于乱世,求学之时又逢外敌入侵,24岁婚后随丈夫赴台,从此屡遭坎坷,飘零半生。虽然现在她已近期颐之年,但仍然满含对诗词、对汉语、对祖国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热爱,不知疲倦地向我们演绎着那些藏在历史深处的诗词经典的美丽。2017年,93岁的叶先生登上朗读者,她那历经沧桑却依然清澈澄明的声音,曾经让我热泪盈眶。我想叶先生的确为诗词传承这一大事而来,她也把这一件大事做到了极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2018年,叶先生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在南开大学设立了“迦陵基金”。“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屈杜魂”!读其书,想其人,欣慰于先生诗词报国之梦终成真。“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一一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