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专题座谈发言材料 & 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贯彻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专题座谈发言材料 & 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贯彻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专题座谈发言材料&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感悟心得体会贯彻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专题座谈发言材料若干所高校逐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一批学科逐步进入世界一流行列,量子科学等一些关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2015年以来,我国“双一流”建设成效明显,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双一流”建设不仅是教育界的使命,更是教育发展的机遇。前不久,关于深入推进世
2、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同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这标志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也意味着“双一流”建设从2015年开启的“统筹推进”阶段迈入“深入推进”新阶段。从“统筹推进”到“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更加聚焦国家战略急需领域。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看到,“双一流”建设在国家重点急需的领域和方向上,在服务国家科技自强方面仍有补强空间。因此,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以“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作为指弓I,对拟建设学科的匹配度、水平和发展质量等进行综合考查,尤其是加大基础学科、理工农医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布局。“双一流”建设高校只有服务国家急需,才能
3、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从“统筹推进”到“深入推进”,体现了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坚决克服“五唯”顽疾的决心。在建设成效评价中,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不再简单以论文数量、“帽子”数量等作为评价指标,而是关注代表作质量、高层次人才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及成果情况等,重点考察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投入、社会服务贡献。“双一流”建设高校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将有助于攻克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不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不够精准、资源配置尚需优化等问题。从“统筹推进”到“深入推进”,一个明显特征是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释放了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世
4、界一流的明确信号。面向未来,唯有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在有关领域、特色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才能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从“统筹推进”到“深入推进”,离不开扩大建设自主权的改革创新。实践证明,只有深化改革创新,充分激发建设高校内生动力和办学活力,才能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打造出自立自强战略科技人才第一方阵,推动原始创新和关键领域突破。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先行赋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学科建设自主权,就是期望两校率先深化改革,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带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的任务还很艰巨,仍需要在建设和改革上坚持久久为功。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定
5、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基石。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感悟心得体会近日,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启动。“双一流”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标志工程,是支撑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工程。锚定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以及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至关重要。对承担“双一流”建设任务的高校来说,这既是实力和荣光,更是责任和使命。“双一流”建设实施以来,按照“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
6、、以改革为动力”的建设原则,各项工作有力推进,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在探索发展中大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道路上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深入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要在已有成绩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稳中求进”:“稳”在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特色一流,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持续投入;“进”在直面问题挑战,聚焦难点、突出重点、找准突破点,勇于改革创新。党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治理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双一流”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点。要在高质量本科教育和卓越研究生教育上下功夫,建成“以本为基、以研为峰”的
7、全面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布局更加优化。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体现着国家对相关学科水平的认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布局结构,体现着满足国家发展多样化需求的状况。这种结构应该是动态变化的,既有应当长期稳定支持的基础学科,也有成效卓著的优秀学科,还有适应需要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要避免求全和趋同,体现特色和优势,形成充满活力的学科生态。科研创新能力更加强大。强化大学创新体系建设,瞄准国家高精尖领域、针对战略新兴产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治国理政新领域新方向,承接重大课题,产出重大成果。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更加显著。要统筹国内外人才资源,做好“引育留用”大文章。坚持师德与师能齐抓共
8、进,引导全体教师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育人水平。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更加有力。“双一流”建设高校要融入区域和行业创新体系之中,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教育、人才、创新与产业有机衔接,以更加突出的贡献争取地方和行业更大支持。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更加提高,要坚持全人类共同价值,面向世界开放合作。高校主体作用更加激发。通过评价机制、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激发建设高校的主体作用。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多元,加大建设高校的条件保障力度。建立中央财政持续稳定支持、地方政府增加配套支持、高校主动争取社会支持的综合保障机制,增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遵循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教育发展内在规律,深化改革、静心建设,我们的追求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