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干部学习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篇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干部学习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高屋建航,总揽全局,内容丰富,鼓舞人心。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征程再启,未来可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实干的精神、奋斗的姿态开启新的征程,以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作为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聆听了总书记关于二十大的重要讲话后,深感乡
2、村振兴之路责任重大,更需要我辈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二十字战略方针,使乡村发展建设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向努力。产业兴旺是基石,没有乡村产业的带动,乡村难以实现振兴。发展集体产业是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最为关键的一步。乡村欠缺的不是资源,是一套能盘活资源的体制机制。整合乡村资源首先要做到的是全面摸清“家底工充分利用“三资”管理、土地确权登记等成果和农业农村、自然资源、财政等相关部门的项目清单、实物清单、财务清单,对集体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产,切实摸清“家底工同时,要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管理。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解决成员边界不清的问题。统一
3、以户籍为基础,根据自愿、镇村协调的原则,“外嫁女”在规定时间内可迁移户口,统一在户籍所在地确认,充分保护妇女合法权益。最后要落实“一村一策”股权管理模式。在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基础上,采取静动态结合的“一村一策”股权管理模式,设置成员股和机动股高效解决各村股权配置问题。生态宜居则是提高农村发展质量的保证。其内容包括整洁的村庄,完善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着力呈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田园风光、美丽画卷,是新时
4、代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总要求,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农村,一方面,要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创新农业生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保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才能创造更多的金山银山。农村的生产、生活与生态是一个天然的有机体,我们必须尊重规律、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从最基础的道路、建筑等方面入手,切实解决“出行难”“洗澡难”“入厕难”等民生难题,才能让农村更清洁、更宜居、更便利。另一方面,建设现代宜居农村的过程中需要尊重民心民意,保留乡村特色。老百姓是乡村生活的主体,对于建设怎样的宜居环境最有发言权。建设宜居乡村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时间的探索。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
5、它包括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等事业的发展,改善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还包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优良农村习俗,努力实现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还包括充分借鉴国内外农村文明的优秀成果,实现乡风文明与时俱进。乡村文明建设中需要积极发挥农村居民自主性,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一是树立正确的文化建设思想,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积极摒弃低俗文化。二是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进一步拉近农村居民之间的关系,调动农村居民的文化建设积极性。三是积极加强农村文化站的建设力度,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文化修养以及技术能力,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从而为文明
6、乡村的创建奠定坚实的基础。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身为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我深感乡村振兴责任之重大,学习二十大会议精神后,在如何有效治理乡村方面得到了更深的体悟:一是做好党的政策宣传。工作党的方针政策理论不是空洞的说教,它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它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大到就业教育、医疗保障,小至衣食住行。它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与这些具体的事物结合起来,它才有说服力。为了做好政策理论宣传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更好地宣传到千家万户,驻村干部可以通过邀请文艺爱好者组建文艺表演队方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深入各村组开展党的政策宣传工作。政策是讲给人民群众听的,要让每一
7、项惠民利民的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在村里,以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和部分农村致富带头人组成的村级宣传队,进组入户面对面与群众讲政策、谈发展,改变过去空洞说教,联系群众身边的具体人、具体事,在村民小组会、院坝会上与群众互动,就事论事、就是说理、就事问计,目的是将政策掰开了、揉碎了,讲到农民兄弟的心中。二是加强和完善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始终是支部工作中的重要方面,要认真执行乡党委的决定,组织好党员评议活动,坚持对党员的教育,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大会、党小组会议等。一方面,党组织建设要坚持高标准,保证高质量,注重从有能力会致富的能人中发展和培养党员,坚持择优发展。村支部发展党员,应优先考虑年龄均在
8、四十岁以下,文化程度全在初高中以上人员,改善村党员年龄结构老龄化,文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另一方面,完善党组织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对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党支部采取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卡、联系卡的方法加以管理,针对务工返乡的流动党员回乡创业难的问题,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向上级争取一些优惠政策来帮助他们进行返乡创业。三是进一步推动强村富民工作。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强村富民工作建设,需要加强数字化乡村建设。曾几何时,很多人以为数字化、信息化离乡村距离很远,但其实数字乡村早已在乡村治理、产业振兴、城乡融合等方面暗自发力,融入乡村生活的每个场景,也改变着老百姓的点点滴滴。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再到人
9、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的空前活跃,让农业农村农民与城市的联通无限接近。推进乡村数字化建设,关键是让更多的人才参与进来,鼓励有志有为青年积极参与数字化乡村建设中。为此,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两网”建设,即“电网”和“互联网”。在推进乡村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政府也要加强监管,采取措施保护农村公民信息安全,在互联网浪潮中,“定心丸”做得好,老百姓才放心、乐于做出改变。四是提高为民办事服务水平。身为驻村干部,需要真心扎根基层、融入群众,以真情谋共情,真切感受村民关于教育资源、饮水安全的烦恼,体会对危房改造、厕所革命的需求,及时梳理成台账,打心眼里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明确驻村工作重点,用情用心在
10、群众感受上当好暖心“调研员二五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要推进乡村治理迈入现代化,就需要建立起以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等正式规则为主、公开透明的规范体系。这既有助于现代乡村治理模式的建立,提高我们的行政效率,也有利于与上一级政府沟通对接,提升监管效能。当然,驻村干部们也要学会灵活运用村规民约、道德人情等非正式乡土性规则,实现柔性管理,方能真正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生活富裕则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归根结底,乡村振兴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想让广大的农民生活变得更美好,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迎头赶上,在共建共享中得益。坚持不懈地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
11、共服务体系,让农民过上生活便利、保障有力、幸福健康、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是驻村干部的工作目标。“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工党带领人民,从人民的温饱不足到现在的全面小康,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需要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用党的初心使命指引自己,坚持人民至上、橹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义无反顾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基层好干部。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稳定“三农”这个基本盘,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
12、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13、,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一、*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现状*市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防止返贫致贫,乡村振兴工作持续衔接推进。稳产保供工作有序落实,有效满足群众需求;大力培育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国家级产业强镇、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亿元的“一村一品”专业村;大力培育全国“数字乡村”百强县;开展“绿盈乡村”回头看工作,提升绿盈乡村建设品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提
14、升治理,推进村庄建设管网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或建设小型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顺利推进既有裸房整治;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乡村德治建设有序推进;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建设乡村笼式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室外健身路径、室外乒乓球桌,丰富乡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党建引领,夯基惠民”活动深入开展,乡村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坚持“全市一张网、全域一张网”,实现以网格为载体信息采集全覆盖、信息全关联,创新群众自治载体;打造掌上端“邻邻里家家亲”平台,吸纳能人贤士入驻,第一时间回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件;一产指标实现持续增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成效稳定,农村基础得以改善,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持续推进。二、学习贯彻党
15、的二十大精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一是继续加大监测帮扶力度。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精准识别认定监测帮扶对象。完善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相结合的监测帮扶对象快速发现、快速核查机制。根据监测帮扶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进行分层分类精准帮扶。因户施策,切实提升脱贫户的造血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采取农户主动申请、部门筛查预警、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办法,及时将易致贫返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帮扶范围。实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给予低收入人口相应的专项
16、社会救助或实施其他必要救助措施,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二是持续巩固拓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脱贫成果。继续强化脱贫人口“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常态化监测,继续落实医疗健康帮扶、教育帮扶和住房质量提升、用水补助等政策。加大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常态化跟踪,防止出现规模性的“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问题。三是持续促脱贫人口稳收增收。用好中央、省、市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继续开展产业奖补。加大脱贫人口就业指导帮扶和就业保障;支持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的,可继续采取公益性岗位安置政策,对银发脱贫人口继续实施劳务服务政策。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确保年度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涨幅不低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发挥消费帮扶、以工代赈等政策作用,帮助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帮扶对象就业增收。继续实施“雨露计划”,优先选送符合条件的脱贫劳动力到涉农大中专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四是用快用好财政衔接补助资金。切实增强紧迫感,靠前作为,倒排工时挂图作战,跟踪督促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