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创新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典型实践案例.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6433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教育学校创新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典型实践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特殊教育学校创新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典型实践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特殊教育学校创新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典型实践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特殊教育学校创新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典型实践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特殊教育学校创新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典型实践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学校创新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典型实践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学校创新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典型实践案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特殊教育学校创新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典型实践案例一、工作背景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办好特殊教育”意味着不仅要有特殊教育,更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特殊教育。一个好字,说明特殊教育发展必将是全方面、全方位的推进,一个好字也说明我们的发展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这给我们特教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我们特校工作注入了动力。那么,如何办好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无疑是一个十分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为此,地处河洛大地、巍巍函关、丝绸之路起点的洛阳市新安县特殊教育学校,在办好

2、特殊教育,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努力给特殊孩子以生命温暖,为特殊孩子的梦想奠基,让特殊孩子享受到有温度、有质量的教育。二、创新点与举措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秉承“一切为了残疾孩子,为了残疾孩子一切”的办学宗旨,围绕“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办学理念,以“真诚对待每一个人,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为校训,关注特殊学生“教育、康复、保健”的全面发展,积极实践素质教育和特殊教育新课程理念,着力强化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优秀特教师资打造,特殊学生个体成长培养等,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大胆实施“教育、康复、职业技能培训”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特殊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3、。三、实施过程(一)提供优质资源,为特教群体幸福奠基为给特殊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近年来,新安县特殊教育学校坚持以服务特殊孩子成长为根本,不断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增强教育教学服务,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加强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学校不仅拥有标准化的教室、宿舍、食堂、餐厅、律动室、微机室、图书室、澡堂、洗衣房等教育教学基础设施,还建成了旨在培养学生技能,为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服务的洗车房、美发室、美容美甲室、剪纸工作室、手工工作室、模拟厨房、模拟小超市等职业教育基地。围绕十九大报告中“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2019以来学校新完成投资200余万元铺设了塑胶操场,更换了篮球架,硬化美化

4、了校园道路、增设了校园文化长廊,增补了各种体育器材;新建了互动训练康复室、心理咨询室、梦想教室、录播教室、感统教室以及种植实践基地,改造了校园暖气设施设备和教学楼厕所,学生教室、寝室全部安装了空调,教室安装了护眼灯和智慧黑板等,为教师教书育人,为学生生活学习提供了有效保障。徜徉校园,绿草如茵,花繁叶茂,一种昂扬向上的气息扑面而来,当特殊孩子们走进新安县特殊教育学校时,都会油然而生一种美好感和幸福感。许多家长都感慨说:“学校考虑的太周到了,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好学校,我们放心!”(二)打造优秀师资,致力特殊学生幸福成长“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高度重视优秀师资队伍打造,根据教师年龄结构

5、,针对自身优势,结合发展需要,指导制定了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狠抓教师培训,构建了自主研修、校本研修、集中研修三级研修体系,引领教师对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康复技能、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学习;通过教研、论坛、专题培训、专家引领、“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师中大力提倡“依法治教、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师德规范,强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宣传教育,完善师德师风考评制度,定期举行“争做最美特教人”“我为特教添光彩”等师德演讲和“感动特校十佳教师”“文明教师”评选活动。为强化师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结合工作实际,拟定

6、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校园文化元素,设计了校徽、校旗、校歌等校园文化符号,通过校刊新安特教及学校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激励广大教师热爱特教事业,关爱特殊孩子,激励广大师生爱学校、爱学习、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努力为学生打造有温度的教育。学校通过教学竞赛、教学比武等多种方式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与载体,在各类教学技能竞赛中,学校教师荣获县级以上奖励300余人次,论文获省、市级奖励140余人次;30余名教师先后被评为县、市、省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副校长朱秀兰被评为新安县优秀拔尖人才、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市级名师。学校不仅拥有一批德才兼备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团队,还先后承担了100

7、余项省、市、县级研究课题,为特殊教育的发展积累了新鲜经验,让每一个特殊孩子在这里都能遇到最优秀的老师,受到最适合的教育(S)坚持因材施教,立足特殊学生个性发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特殊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面对程度不同、情形不一、各种各样的特殊孩子,学校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式,构建了课内与课外、学科性课程与活动性课程并行的主体化课程模式,努力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让每一位特殊孩子拥有“出彩”的机会。学校以“生命、生活、生存”三生教育为主旋律,开设了种植、美发、洗车、美容美甲、剪纸、钻石画、手工串珠、手工香皂、水雾珠制作等职业教育课程,开设了牡丹画、水粉画、

8、十字绣、丝网花、舞蹈、书法、诵读等艺术课程,坚持“让操场热闹起来”,“让校园活跃起来”,“让特殊学生生活多彩起来”的指导思想,大力开展职业教育、艺术、体育等校园社团活动,建立了十余个学生社团,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路径和空间,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人有所好,人尽其能,人育其才。为了巩固和发展学生的生活能力与行为习惯,学校每学年秋季坚持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生活技能适应”教育活动,为每个班级聘请一名教官,进行“专业化”“军事化”训练,根据培智学生和听障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训练内容。在反复的强化训练中,让学生强健身体、养好习惯、提高能力,增强自信,收获幸福与快乐。为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学校

9、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参观历史古迹,体验大棚种植,让学生在动手和实践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强生存和生活技能。为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每周星期一,学校坚持举行升国旗仪式,每年坚持评选“新时代好少年”。清明节、六一节、端午节、建党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等重要传统节假日,坚持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宣传活动,不断强化师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增强孩子们的人生自信。结合特殊孩子的实际,学校每年坚持举办助残日、元旦文艺汇演、体育运动会以及手工剪纸、牡丹画、钻石画、美甲、美发、洗车、卫生打扫、宿舍整理等各种比赛活动,想方设法提高特殊

10、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出彩的际遇,有信心努力“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四)实施送教上门,保障特殊孩子“一个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路上,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针对一些无法到校就读的特殊孩子,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在为特殊孩子送去知识、技能方法的同时,积极对学生家长进行教育观念引导,让家长与学校一道携手,凝聚家校合力,助推孩子幸福成长,努力实现一个孩子也不落下,一个孩子也不能少。学校把35名教师分成13个送教小组,对全县11个乡镇排查出的157名重度残疾学生进行送教上门。每次送教活动坚持四项内容:一是为无法正常入学的残

11、疾孩子送一节课;二是为重度肢体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三是为重度残疾儿童家庭宣传党的政策和相关知识;四是对重度残疾儿童家庭开展送温暖活动。利用星期天、节假日,无论山高水深,路途遥远,风霜雪雨,寒冬酷暑,学校及时把党和国家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高质量完成了残疾学生IO0%入学的艰巨任务。四、工作成效耕耘不问收获,自有一路花香。截止目前,新安县特殊教育学校已走出毕业生522名,其中有135名同学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不同岗位,和正常人一样发挥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并创造了较大的成绩。学校先后获得省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省教育信息技术先进单位、市文明校园、市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县五一劳动奖状、市学校管理优秀单位、市卫生校园、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县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成为洛阳市特殊教育的一面靓丽旗帜。五、探索与展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安县特殊教育学校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好河南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努力让学校成为“人民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优质精品学校,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公平地接受优质教育,为每一个特殊孩子都插上梦想的翅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