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元素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6496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界中的元素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自然界中的元素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自然界中的元素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自然界中的元素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自然界中的元素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界中的元素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界中的元素 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漳未入习方等与全优济估A:归纳整合串联GUINAZHENGHECHUAN1IAN一、自然界中的元素金属镁、单质澳、单质碘硫生质、二氧化硫、硫酸自然界的元素二、各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1.含碳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INa2C3卜CaCO3NaIICO3Ca(HCO3)22.含氮元素物质间的相互转化INHrHzOI=回一审=瓯I=弊或1_TINHNo31NihCi13 .含硫物质间的转化关系4 .海水化工碳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作为中学化学重要知识点,是历届各省市高考内容之一。主要涉及到碳的同素异形体、Co2与co、碳酸盐、碳酸氢盐的性质及转化、CO?的检验、温室效应等内容,以选择题、填空题、推断题

2、、实验题等形式考查。考题印证1. (2010全国卷I)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D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由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部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n,R3管:一II-试管:反应管:QO胶寒:o(插入V管表示已开孔)(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填写下表:仪器标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A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02(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

3、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4)验证CO的方法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1)依据本题实验目的,需要设计实验CCh与木炭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0,题目已给出了CO2的制备装置,需要依次设计的是:Co2的除杂装置,Co2的干燥装置,CO2与木炭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装置,CO除杂装置。(2)CO2的除杂装置中可用NaHeo3溶液,Co2的干燥装置中可用浓硫酸,CO2与木炭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装置中要有木炭,CO除杂装置要吸收C02,要用碱液。(3)题给装置不易控制气体生成的快慢且长颈漏斗容易漏气,用长颈漏斗和小试管就避免了这一问题。(4)要检验CO的存在,可将其点燃,再

4、检验其产物中是否有CCh生成。答案:仪器标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B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的HC1气体C浓硫酸除去Co2中的水汽D干燥木炭粉与CCh反应产生COE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未反应的CO2(3)可以通过控制加酸的量,来控制气体产生的快慢;同时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以起到液封作用,防止反应激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4)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再用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2. (2010上海高考)将0.4gNaOH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1I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是()O0.1

5、0.20.3V(HC1)1O0.1020.3V(IIC1)Z1C.D.解析:本题考查NaOH、Na2CO3的性质,意在考查考生对无机反应原理的分析和图像数据的处理能力。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发生反应:OH+HC项正确。=H2CO歹+H+=HC0sHCOH+=H2O+CO2t,则开始产生Co2时消耗的(HQ)=(NaOH)+/I(NazCCh)=端+畏=O.02(mo1),V(HeI)=,#;:1=0.21,产生CO2的最大物质的量为W(CO2)=Zi(Na2CO3)=u.1mo1愕=0.01(mo1),当NaOH、Na2CO3完全反应时,继续滴加盐酸不再产生CCh,总共消

6、耗的(HC1)=(NaoH)+2”(Na2C3)=0.03(mo1),V(HCI)=J艺曙=0.3V.1IT1o1/1答案:C3. (2012安徽高考)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入C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 K+、Ca2+sC1、No3B. K+、Na+BrSiO3C. HFe2S4、C12D. K+、Ag+NH3H2O、NO3解析:A项中离子能大量共存,通入C02后,溶液呈酸性,不会生成CaCo3沉淀,各离子仍能大量共存,A项正确;B项中通入CO2后SioM因转化为H2SiO?沉淀而不能大量存在;C项中Fe?+与C1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项中Ag+与NH3H2

7、O因能生成银氨配离子而不能大量共存。答案:A氮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是历年高考的重点、热点,常以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与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及化学计算有机结合,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NH3的制取和性质,CU与浓、稀HNo3的反应,NO、NO2污染空气的治理是考查的重点。HNO3的氧化性更是贯穿于各类题目中,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考题印证4.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2012天津高考)NCh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2012重庆高考)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3)(2010山东高考)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4)(2010浙江高考

8、)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2OH=Mg(OH)2I()(5)(2010上海高考)N0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6)(2011江苏高考)N2与水的反应:3NO2+H2O=2NO3+NO+2H+(7)(2011江苏高考)1.Omo111KNCh溶液中H+、Fe2+C1、SOi一定大量共存解析:(1)No2溶于水时发生了3NO2+H2O=2HNO3+NO,是氧化还原反应。(2)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随反应的进行,浓硝酸逐渐变为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0。(3)Nc)与空气中02反应生成NCh,NO2又与空气中少量水蒸气反应。(4)NH3H2O是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写化学式。(5)NO在使血管

9、扩张、免疫、增强记忆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6)NO2与水反应方程式是3NO2+H2O=2HNO3+NO,离子方程式是3N2+H2=2NO,+NO+2H+(7)在酸性条件下,NO1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答案:J(2)(3)(4)(5)(6)(7)5.(2012四川高考)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1,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iI(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OmoI/1的NaOH溶液1.01,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下列有关说法不事砸的是()A.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1

10、1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1D.Cu、CU20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1解析:结合题意,反应过程为CuCu2O+HNO3Cu(NO3)2+NOT+H2O,392。(2)NaOH+HNO3Cu(NO3)2NaNO3+Cu(OH)21+H2OoNCU(OH)2=充京俞T=0.4mo1,故CU(NO3)2消耗NaOHO.4mo1X2=0.8mo1,余下硝酸1omOI/1X1.010.8mo1=0.2mo1,D项正确;w(Cu)+2(Cu2)=0.4mo1,(Cu)64gmo1,+7(Cu2O)144gmo,=27.2g,解得:(CU)=O.2mo1,(Cu2O)=O.1

11、mo1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有0.2mo1X2+0.1mo121=(NO)3,MNo)=O.2mo1,其在标况下的体积为4.481,A、C项正确;C(HNO3)原=B项错误。=2.4mo11,0.2mo1+04mo1X2+2mo1051答案:B6.(2009北京理综)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c)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mo11稀硝酸、蒸储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0H=NaN03+

12、NaNO2+H2O(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O(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3)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装置的作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

13、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解析:(1)根据装置特点和实验目的,装置收集NO,装置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N02,因为要险证稀硝酸不能氧化NO,所以装置中应该盛放稀硝酸。(2)由于装置中残存的空气能氧化No而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滴加浓硝酸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C0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同时也需将装置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防止反应产生的NO气体逸出。(3)CU与浓HNO3反应生成CU(NO3)2、NO2、H2O:Cu+4HNCh(浓)=Cu(NO3)2+2NO2t+2H2Oo(4)装置中盛放蒸僚水,使NCh与H2O反应生成NO:3NO2+H2O=2HNO3

14、+NOo(5)No通过稀HNO3溶液后,若无红棕色NCh产生,说明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盛放稀HNO3装置的液面上方没有颜色变化即可说明之。装置中盛放的是浓HNo3,若浓HNo3能氧化NO则装置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6)要证明是Cu(NOj)2浓度过高或是溶解了NO2导致装置中溶液呈绿色,可设计将溶解的NCh赶走(a、C方案)再观察颜色变化,也可在CU(NO3)2浓溶液中通入No2进行比较观察反应后的颜色变化(d方案),确定是否是因溶有NO2引起的。一方案b中由于CU(NO3)2和溶解在其中的NCh浓度均可发生变化,无法确定是哪一种因素引起的。答案:(1)3mo1-11稀硝酸、浓

15、硝酸、氢氧化钠溶液(2)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3)Cu+4HNO3()=Cu(NO3)2+2NO2t+2H2O(4)将NO2转化为NO3NO2+H2O=2HNO3+NO(5)装置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6)acd硫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复杂,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复分解反应知识和化学计算的综合考查是本部分的热点,近年高考主要考查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其中S02的性质,浓H2SO4的性质,S02对环境的污染是重点。考题印证7.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2012广东高考)用BaQ2溶液鉴别Scr与SO?()(2)(2012江苏高考)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3)(2012天津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