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选编 马克思和恩格斯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6542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料选编 马克思和恩格斯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资料选编 马克思和恩格斯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资料选编 马克思和恩格斯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料选编 马克思和恩格斯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资料选编 马克思和恩格斯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料选编 马克思和恩格斯 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资料选编一、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1843年迁居法国巴黎。中学毕业后,先后入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学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当时,英法两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48年法国巴黎无产阶级的起义震动了整个欧洲。就在这样的历史时代,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恩格斯于1820年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巴门城)。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

2、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他们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草拟了该同盟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在第二国际成立后才称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组织的基础。从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他的最伟大的著作资本论就是这方面研究的结晶。作为马克思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年8月5日因病逝世。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

3、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二、“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他几乎不能吞咽。2月间,肺部发生脓肿。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气管炎逐渐痊愈,吞咽食物也比较容易了,因此,死亡的来临是意外的。3月14日下午两点多,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于半睡眠状态。她随即同恩格斯又一起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地长

4、眠了(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这时距海伦离开房间不过两分钟。三、谈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两个问题1 .关于第1段的思想感情感情深沉、含蓄,是这篇悼词的显著特色之一。这在第一段表现得尤为突出: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一一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许多同志正确地指出一,这段文字表达了恩格斯对死者的深切悼念;但是,为什么叙述的口吻又如此平静呢?让.我们先看一看3月15日,即马克思逝世后的第二天,作者写给弗阿左尔格的信。这封信叙述了马克思逝世前两年之中被各种严重疾病折磨的过程

5、,特别是比较细腻地描述了不久前他病危时的情形:“六个星期以来,每天早晨当我走到拐角的地方的时候,我总是怀着极度恐惧的心情看看窗帘是不是放下.来了。”所以马克思的逝世对恩格斯的打击多么沉重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不能把自己异常悲痛的情绪完全带进悼词,因为马克思主义者悼念自己的领袖人物不单是为了寄托个人的哀思,更主要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评述他的思想和事业,以便教育和鼓舞战斗的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这便决定了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必然是相当含蓄的。他的巨大的痛苦、复杂的感受、深刻的理解,几乎全被浓缩在“一一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半句话里。这半句话不仅仅唤起人们的痛悼,而且启发人们思考:人类失去了“当代所

6、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国际工人阶级失去了“在紧要关头都自然地去请教的中心点”(恩格斯致左尔格的信,见恩格斯论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我们今后应该怎样做?恩格斯并没有从个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是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讲话的。因此,悼词开头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要丰富,与对马克思的悼念和评价融为一体,显得更有分量,更令,人感奋。另一方面,也许是更值得说明的一个方面,就是作者在这里表达的思想感情还不单纯是痛苦,它有着更深刻的意义。这一点似乎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譬如说,为什么要把马克思的逝世写作“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呢?有的同志认为这是说马克思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工作,而作者正是

7、因为没有料到他会这样突然逝世,思想感情才发生剧变,产生了极大的悲痛。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从上面引述的信的内容可知,马克思临逝世的一段时间内几乎一直处于病危状态,已经失掉了工作能力,所以作者每天都“怀着极度恐惧的心情”去探望他。“3月14日中午,恩格斯来的时候马克思正似睡非睡。”(海因里希格姆科夫等马克思传,三联书店1978年12月第1版,第345页。)两分钟后,他就坐在安乐椅上长眠不醒了。可见悼词中对马克思逝世情景的记叙虽然很简单,却是上述实际情况的如实反映。当然也不是纯客观的记叙,问题是怎样准确地体会其中包含的作者的主观因素。我们认为,作者当时的心情固然无比沉重,但同时他也感到有某种安慰,悼词

8、中强调的也是这后一种感受,就是说,不管怎样,马克思的死毕竟是安详的、毫无痛苦的。正像作者在那封信中继续写的那样:“医术或许还能保证他勉强拖几年,无能为力地活着,不是很快地死去但是,这是我们的马克思绝不能忍受的。眼前摆着许多未完成的工作,受着想要完成它们而又不能做到的唐达鲁土式(恩格斯论马克思原注23:唐达鲁士是古希腊神话中吕底亚王,因侮弄诸神被罚沉沦地狱,永世受苦。他身立水中,头上悬挂着果子,每当他,想掬水解渴或摘果充饥的时候,水和果子就消失不见)的痛苦,这样活着,对他来说,比安然地死去还要痛苦一千倍。不能眼看着这个伟大的天才像废人一样勉强活着,去给医学增光,去受他健壮时经常予以痛击的庸人们的

9、嘲笑”这段话生动地体现了恩格斯的革命的彻底的唯物主义生死观和他对自己亲密战友马克思的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活着就要工作和战斗,丧失了这种能力而活着,他的精神痛苦是难以忍受的,恩格斯深知他这种极其宝贵的性格,所以虽然马克思的逝世对生者说来是可怕的不幸,但为死者着想,作者认为马克思安详地死要比无能为力地活着好得多。把这方面的内容充分发掘出来,有助于了解马克思的为人利思想性格,也会加深体味作者对马克思所怀有的极其深切动人的感情。2 .关于第6段在全文结构中的地位这篇悼词的层次划分是很不一致的,但依据第2段提出的全篇内容的纲(“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10、,我们觉得除开头的总起和结尾,的悼念语外,中间分成评述作为科学巨匠的马克思和评述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两部分,是比较合适的。主要分歧是这两部分的界限在哪里,这就牵涉到对第6段在结构中的地位的看法了。有些同志认为从第6段开始文章已正式转入评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贡献,这是值得商榷的,理由如下:第一,应当承认这段具有过渡性质。但是它的特点是含有两层过渡:一是从评述马克思的科学发现过渡到讲他对科学事业的看法,二是从评述科学巨匠马克思过渡到评述革命家马克思。第一层过渡属于同一部分内的联系,是本段内容的重点,因此说第6段属上比较稳妥。这需要从悼词的思想内容出发作一些具体分析。应看到,作者在评述科学巨匠

11、马克思的时候,并未限于单纯地介绍马克思的科学研究成果,而是进一步说明了他所以取得这些成果的原因。马克思曾说过,“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保尔拉法格等问忆马克思恩格斯第2页,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十分了解他这种观点的恩格斯在悼词中也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J(注意:这句应看作第六段的分论点。)这些话表明了马克思对科学事业的总看法即他的革命的科学观。马克思在一生中所以能排除任何困难、险阻,不知疲倦地攀登科学高峰,就是因为他早就牢固地树立了这种正确的科学观,具有崇高的目的和强大的动力。只有

12、明确地揭示这一点,才会使人们看清一个完全新型的“科学巨匠”的全貌。马克思不是远离革命实践的书房里的学者,而是一位同实际革命斗争血肉相连的生气勃勃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创始人。恩格斯写第6段的意图也就在于此。当然,从第二层过渡看,这样写也使得科学家马克思和革命家马克思衔接起来,这虽是两个部分之间的过渡,但也仅仅是过渡,不能说已经正式转入写马克思对革命实践的贡献。其次,怎样理解第6段头一句话也关系到对这段在全篇结构中的地位的认识。“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J乍一看,这句很像是对三、四、五段的总结,那么下面的文字自然也就是开启了另一部分内容的论述,但细一推敲则不然。三、四段具体写两大发现。第五段笼统

13、提到其他发现,同时也概括了马克思所有发现的共同特点,一一这实际已经起到了总结马克思科研成就的作用了。而这句话的“这样”两字,是直承第五段说的,指的是马克思所有科学发现的共同特点:“独到”“很多”“不是浅尝辄止”等,而不是对于整个前一部分的总结。与这句相关联的第二句“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也同样不能理解为马克思对科学事业的贡献远不如他对革命实践的贡献。如果这样理解,就意味着把科学巨匠的马克思和革命家的马克思对立起来,并且认为后者优于前者。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显然是不合适的。马克思作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人类的卓越贡献尽管可以相对分为创立革命理论和从事革命实践两个方面,但它们是统一在一起的

14、。第七段所列举的马克思革命事迹也可作为证明。何况,在一定意义上讲,为革命运动提供理论武器即后文所说的“某种方式”,恐怕更足以说明马克思的特点。由此联想到应该如何认识整篇悼词结构的问题。悼词的整个结构显然十分严谨,各部分之间,每层意思之间充满内在联系:革命家马克思和科学家马克思的统一;作为科学巨匠,他的两大发现之间的统一,他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他对科学事业的看法的统一;作为革命家,他的斗争事迹和斗争风格的统一,在斗.争中他的爱与憎的联系,等等。这恰恰证明马克思身上各种优秀品质及特征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恩格斯在结构文章时,正是依据事物的内部联系来分类的。另外,作者也善于运用适当的结构手段来显示和加强这种内在联系。这两个因素,促使悼词的结构呈现出前后连贯、相互为用、步步深入等特点,如行云流水,层次分明而又难解难分。大约这也是我们分析结构时不易取得一致意见的一个原因吧。(选自高中课文分析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设计点评本教案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解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为达此目的,老师通过梳理文章结构和把握关犍语句切入,这就抓住了课文主线,从思路,、方法等方面将教学引向深入。本教案在阅读训练、课内外结合、学法渗透、培养学习兴趣等方面,也都作了一定的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