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3年版)研读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3年版)研读心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3年版)研读心得01|新课标指向下的教学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颁布,将会带来小学、初中阶段一场很深刻的教学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新课标将会引领未来10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这也要求教研员、教师、校长等,真正学习、领悟、落实新课标,需要不断学习,反复实践。这次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是:1)修改了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走向素养目标。2)调整了课程内容。各学科都减少了一定比例的知识型、技能性内容;各学科都增加了体现素养要求的能力内容,如实践能力;各学科都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占总课时10%o3)增加了学业质量、命题建议内容。4)突出了课程实
2、施要求。提倡真实性、实践性、综合性。新课标的关键内容解析(一)大观念1、大观念的核心是关注碎片、零散知识背后的结构、联系、规律。现在的教学太碎片化,太零散化了,要通过零散的知识来看背后的结构、联系和规律。2、追求知识能力的应用和迁移。只要是观念上的东西,就有应用和迁移的可能。如果是停留在碎片上的知识点,就很难有根本性的迁移。3、大观念追求的是知识能力、道德价值和力量升华。这一点太重要了,如何让学生把知识和能力转变为一种价值观和力量,就是大观念所要追求的东西。培根有一句名言一一“知识就是力量”,我认为不一定,如果知识没有通过深化,就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力量,只有转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追求,知识才能变
3、成力量。(二)大任务有了大观念就有大任务,大任务是大观念的承载体,所以大单元教学应运而生,将来小学、初中的教学改革也会是走向大单元、大任务、大观念的路子。什么是大任务?1)将学习内容统整在一件事,一个问题,一项任务中。我们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很多,知识点也好,技能点也好等等,要想方设法地把一个环节,一个单元,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统整在一件事情或一个任务中,这是老师备课中的首要工作,即能够用大任务囊括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2)在完成任务中学习,做中学。不是老师一直讲,不是学生一直做作业,而是根据老师锁定的大任务,学生在完成大任务的过程中,把该学该记该理解的都完成。相应地,大任务对于学生的学习结
4、果提出了新的要求。3)学习结果的可视化、共享化:一件作品,一个成果。大任务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结果不是简单地做作业,尤其是辅助性作业,学生学习结果是可视化、共享化的作品或者成果,能够分享,能够交流。(三)真实性请大家高度关注,真实性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高中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修订,要求在过程中追求真实性,主要有三点:1)增加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的情境性。(既在,且为,境况,事件,问题)有情境化考试的原因就是情境化学习,要增加内容和过程的情境性。学生的学习是基于情境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也是为了解决境况,为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而学。2)建立真实生活与学科知识的连接,以连接
5、点为学习点。教材、课标,所呈现的是知识的逻辑。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的逻辑体系找到一个连接点,以这个连接点作为学习的起点,就能做到真实性。3)像专家那样真实面对,真实思考,真实解决问题不是虚假的,不是为了应试而学习,学生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真实性问题。比如,语文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任务,下学期某礼拜要组织全校的运动会,同学们要为运动会制作广告标语、邀请函等,面对这些真实性的问题,学生会认真思考,不是写作业、写作文,而是基于真实的任务,去思考、设计。(四)实践性实践性和真实性是关联的,但是还不完全一样。“大观念”、“大任务”是理解、实施新课标的重中之重。如果说核心
6、素养是此次课标修订的灵魂,那么支撑核心素养这一灵魂的就是大观念,大任务。没有大观念、大任务,核心素养就是空的,就立不起来。也就是说,新课标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围绕“大观念”、“大任务”展开。“大观念”、“大任务”是理解、实施新课标的重中之重。课标中对于大任务的表述,不完全一样,但背后追求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比如,课标中和大任务有关系的表述如下: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性学习,情境化教学,大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10%),学科项目,整本书阅读,活动建议,任务群,主题学习,深度学习等。大任务为什么要突出“大”?首先,构成大任务(项目)有5个要素,脱离这5个要素的大任务是不完整或存在问题的。第一,
7、任务形态上,任务有完整的结构、必要的体量、真实的来源。第二,任务对学生有吸引力、挑战性和适切性。在设计任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给学生设计的任务,学生拿到手里后,是什么感觉。很有趣?很好玩?愿意和你一起做?还是感觉到很无聊、无可奈何?设计任务的时候,要有吸引力、挑战性和适切性。第三,任务的解决蕴含知识、能力和学习。原来是靠老师讲解,传递知识,靠课后做作业,来训练能力。现在是通过任务的完成,同时学到知识和能力。第四,任务的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大观念)。在设计大任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大观念。决不能仅仅满足了学生的考试。新时代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其表现在于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8、第五,任务的解决有社会进步意义,有助于培养责任感,满足成就感。多年来,很多老师一味让学生进行各式各样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学好知识,应付考试,但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一一他们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是否感受到了责任感和价值感?目前新课标的导向之一是让学生能够像专家一样学习和思考,而非仅仅是为了讨好老师、满足家长。新课标对大概念的表述也不统一,比如有大观念、大概念、核心概念、主题等等,虽然表述不一样,但背后都是一种价值追求。一定程度上讲,核心素养可以理解成一种更上位的大观念。比如,生物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提炼了九大观念一一概念1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概念2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
9、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概念3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概念4植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并维持碳氧平衡概念5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概念6人体健康受传染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外部伤害的威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医疗措施是健康的重要保障概念7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概念8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来自共同祖先,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概念9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通常需要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等学科的概念、方法和思想,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以寻求科学问题的答案或制
10、造相关产品02|新课标下的作业改革在分析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构成中,我们发现,现在很多教学内容缺少与学生兴趣、爱好、生活、成长的关联;教学方式缺少对学生好奇心、探究欲、成就感的关注。教学内容不管多与少,学生都不感兴趣,会觉得是一种负担。学生进了学校、进了课堂,就感觉是在受罪,没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借助落实双减政策,校长也好,老师也好,需要认真思考和梳理一个问题一一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到底有哪些?建议梳理学生负担与压力的清单借这个机会,我们需要做基础性的工作,梳理下学生压力和负担到底有多少。一,来自学校的负担与压力(作业、成绩要求、荣誉要求,等等)。作业是最显性的,还有来自学校层面的许多
11、无形压力,比如荣誉要求,许多学校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对学生荣誉、班级集体贡献、年级贡献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二,来自家长的负担和压力(补习、成绩要求、压力氛围,等等)。校外补习非常显性的,已经发展到必须采取措施治理的阶段,实际上来自家庭、家长的压力,远远不止校外。几乎所有的家长对学生的任何考试,都有成绩和排名要求。还有是家庭形成的压力范围,父母有形无形对学生的学业要求很高,孩子回到家里,没有感觉到家庭的温暖,没有享受到他所在年龄段相对安全的避风港,反而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我曾和一名初中生聊过,他说自己最怕的是在家听到父亲的叹息,每一次叹息,感觉是对自己的不满,对学习成绩的压力。三,压力原因
12、:生存所迫、文化传统、政绩要求、教育观念(命运、面子、苦学、排名、功利、双基)。给学生构成的压力背后,能够追问的原因很多,如生存所迫、文化传统、政绩要求、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叫做“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命运”,这句话对学生的负担太重了。大家想一下,一位小学生和初中生,当他投入学习,是为了改变命运,而不是为了健康成长、兴趣学习,而是为了改变命运,小学生、初中生一旦有这样的想法,试问孩子们能够承担起这样的一种压力吗?许多家长不是只关注孩子自身的幸福,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面子,为了他在社会上对亲戚朋友有交代,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或者上不了好的学校,就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这是
13、一种表面上对学生负责,实际很自私的传统观念。再有就是苦学。苦学是中国优良传统,但一定程度上过度了,如传统的头悬梁锥刺股,其实对学生无限制的苦学要求。而在今天,对于正在面临应考的初中生、高中生而言,他们所承受的苦学的压力不亚于头悬梁锥刺股。我们是时候要对这些问题做出反思。还有来自政府部门,学校校长的政绩要求,他们一味关注排名,给学生的压力非常大。还有特定时期形成的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老师根深蒂固的“双基”思维,因为对双基的过分重视,导致了学生的刷题任务非常重。基于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我认为要利用“双减”政策落地非常难得的契机,从根本上采取措施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关键是建立相关机制,减少
14、负担和压力,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生动力。1、从家长层面,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家长培训手册(负面清单,陪伴,交流)有必要编制研发家长手册,教会现在的家长如何做家长。尤其是我国从温饱社会、小康社会到现代化社会发生根本变化的过程中,家长观念,家长教育小孩的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通过家长手册,积极倡导家长更多地陪伴孩子成长、学习,关注家长和孩子们的交流等等。2、班主任:研讨,形成系列措施。班主任和减负非常密切。利用这次双减落地的契机,深入展开系统的研究。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动力,效果,每个学校应该对于班主任工作形成系统的措施,并长期坚持下去。3、学科教师:统筹三改一一教学、作业、评价我
15、建议“统筹三改”,要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作业改革、评价改革,三种改革不到位,学生的压力本质上不可能减少。4、管理层:形成整体、持续的改进方案从教学行政部门、学校层面,我觉得应该制定各个层面系统的研究方案,整体设计,持续推进,通过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真正解决学生负担和压力的关系。重新认识作业的功能第一,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延伸。第二,作业是个性化探究的基本形式。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的背后,越来越要求学生的探讨性学习、深度学习,这些要求在课堂上一定程度受到了限制。学生真正的个性化学习、深度探究往往是在课前、课后,如果我们关注学生的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应该高度关注学生课前或课后的
16、作业。第三,作业是课后、应试的巩固、训练。只要有考试,作业就应该有这种功能。那么,应该减少的作业有哪些呢?第一,记忆巩固、技能训练性作业。第二,概括、整体性的低阶能力作业。有些作业,表面上关注学生的能力训练,但实际关注的是学生的低阶能力,而非高阶思维。第三,超标作业。绝对不能支持超出课程标准的作业。应该增加的作业是科学探究型作业和科普拓展性延伸作业,有深度内容,有分量,需要学生投入时间、精力去做,能够提升学生做作业的内驱力。作业,关键不在量而在质,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有成就感。改进作业评价,不是简单地把作业收回来,打个勾或评个ABCD,或贴个小红花就可以。要研发使用作业量规,强化学生自评。依照标准,学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