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部级精品课新教材新课堂专题研讨峰会学习心得巧妙设计问题单元任务引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加部级精品课新教材新课堂专题研讨峰会学习心得巧妙设计问题单元任务引领.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参加部级精品课新教材新课堂专题研讨峰会学习心得巧妙设计问题,单元任务引领此次的展示课和说课均为全国名师的课堂,有种一览众风采,品尝饕餐大餐的快感。每个人的课例都是对新课程的理解认知与实践转化,充分展示出提升学生深度思维能力的看家本领。其中关于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两节展示课,值得学习与思考。广东深圳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安群老师执教的主题阅读课万苦不愁绛珠泪,采取两个环节剖析主题“绛珠还泪”。第一环为“泛读寻泪一一梳理情节,初识黛玉生活”,第二环节为“因文品泪一一细读文本,理解黛玉情志”。每个环节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对西厢记的不同态度”“宝玉挨打后的不同劝慰”等等,问题旨在引领学生分析文本语言,并
2、指向核心问题“绛珠泪给宝玉带来了哪些变化?”此课的环节设计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但此课推进较为困难,学生缺乏学习思考时间,学生活动性不足,教师将自身的文本解读代替了学生学习,课堂靠教师讲解去推动学习过程的痕迹较重。我也在思考,设计有深度,实施却困难的最大问题下哪里?主题阅读切入点的深刻性和趣味性如何有机融合?主题固然深刻,是否考虑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如果多一些学情的考量,问题设计时更接近学生的接受程度,这节课是否会顺畅一些呢?同课异构的陈兴才老师在说课环节给了我清晰的答案。陈老师是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的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他的一系列问题设计就显得逻辑缜密,由浅入深,而且选题更接近高中生生活认
3、知。陈老师执教的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诗词曲梳理与探究”诗与青春何处安放。“青春”话题在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已学习过,“红楼梦里的诗词探究”是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学习任务单里的要求。让处于青春的高中生探究红楼梦女儿们的“诗词”,这一切入点契合学生认知。一系列问题设计,带领学生不断展开思考。红楼梦里的诗词,为什么有那么多诗词?曹雪芹笔下钟情的女儿们为什么能诗能词?为何要让女儿们写诗呢?回放大规模出现诗词曲赋的回目,诗词曲梳理。大观园中擅长做诗做词的有那几位呢?最值得关注与研读的有哪些?陈老师语速不急不缓,从容自如,循序推进。这样的课,连我也听得津津有味,跟着陈老师在不断思考;虽然我也带领学生赏析过这些诗
4、词,但从探究性角度去评析,是做得远远不够。如陈老师的问题:“在三次重要的集体诗会中,谁的诗最得好评?你能说说是如何评得呢?”“这诗有身份!身份如何理解?这是谁的身份啊?”“某某同学,你能不能针对这句话,若论风流别致,自是(黛玉)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祷芜把你刚才的评价再说一下,含蓄浑厚和薛宝钗之间是如何理解的呢?”接着引导大家探究好诗的标准,简要评书曹雪芹让林黛玉而不是其他人在诗会夺魁的情节设计价值,写一段200字左右文学短评。最后引导学生理解米兰昆德拉的文艺观点“小说不是按照作者的意愿进行的,而是按小说自己的逻辑”。作者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笔下的命运表现。小说文学艺术评论之中的一个重要的观点。
5、根据自己的性格、整个作品结构的脉络推演的。70回之后基本没有诗会,诗歌是青春走向凋零衰败的体现。但我觉得这一观点并没有让学生完全理解,更多是教师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这一理论观点。当然,对于实际教学来说,这些教学内容很难在一节课里能够全部达成,问题仍需要再做精简。江苏省南菁高中的刘艳萍老师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一节很扎实的课,是一位功底深厚的老教师的“家常课”,能看出刘老师在阅读鉴赏训练方面的深厚功底。刘老师教学用语字正腔圆、干净优美,这节课主要是希望解决“读懂文本,读出作者的深意”这一问题。学习任务单指向梳理文本内容,筛选出联想和感悟的文字。课堂给予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是远远不足的。课堂的氛围是严
6、肃而端正的,我相信这样的文本阅读训练,会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的思维会较为严谨而缜密。相比较而言,这节课为学生提供的支架较少,教学方式上还有待改进。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张慧腾博士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则显得有些随意而轻松一些。课前让学生模仿冯至的十四行诗,抓住文本里的事物,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教材文本的认知。在说课环节里,张博士分析了自己的设计意图。课堂的第一环节是以诗解文,深化阅读体验。其中入选为“优秀诗人”的两位同学还是通过“云端”上课,为线下的同学们朗诵自己创作的十四行诗。当学生诵读完自己的诗作,师生时不时会发出会心或赞赏的笑声。第二环节是知人论世,感受作者个性。山水哲思从“平静”,走向
7、“灿烂”“神秘”,文笔由“由实到虚第三环节是关照自我,理解普遍意义。这一环节略显仓促。张博士上出了散文诗的诗意,作为他的学生,这节课,会让学生产生很多情感的触动,对人生的思考,对未来的发展会有某些不可预估的影响。在观课中学习名师的设计思路,在说课中学会选择性借鉴其中的长处。陈兴才老师对红楼梦诗词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源于他阅读功底的深厚;张慧腾博士的拿捏自如,源于他自身丰厚的学理基础,让学生不知不觉之中走向了深度探究。看课的重要指标之一,还要看学生。无论是安静思考,还是小组讨论,学生的表情、神态,随机生发的语言,就是对教师引领下开展学习活动的最佳回馈。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单元教学前行的方向,必须要坚持去实践,不断提升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功底。当我们专业储备渐趋丰厚,教学设计就会举重若轻,实践之路自会花开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