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愚公移山说课稿.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初中语文公开课说课稿愚公移山说课稿时间:2023年12月地点:合肥市授课人:顺安中学张锦慧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铜陵市义安区顺安中学的张锦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愚公移山。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说教材:愚公移山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文言名篇。主题上都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有关。每一篇作品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对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意义。说学情:在学情方面,我想通过两组词进行阐述。
2、第一组词语深与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加之本篇寓言故事的特点。文本的内容对学生就显得简单一些,所以更应该深入感悟文本的内核。第二组词语难与易。在创新成为主题的当今,学生对愚公移山这一行为常常产生不同的解读,要理解文章深刻的寓意便显得难上加难。说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价值观层面,深入挖掘文章的主题,深刻领会作者意图。为此,我设定了如下目标。第一,通过朗读的多种方式加深对文意的理解,第二,揣摩分析人物不同的态度,心理,性格,感受愚公难能可贵的精神。第三,由表及里感悟诚的内涵,加深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在此环节中,我将分析愚公与智叟的形象,感受愚公难能可贵的精
3、神作为本篇的教学重点,将探究质疑,感受诚的内涵,加深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主要采用启发提问法、读书指导法、小组讨论法,配合多媒体组织教学;学法上践行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说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本课分成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情境导入。播放几幅漫画,邀请同学分享在漫画中读出的启发。在渲染课堂氛围的同时,引出寓言故事的定义,通过故事来给人启发。引发学生对愚公移山故事的思考,感悟愚公身与心的较量。进入本课的学习。第二
4、板块,整体把握。环节一,看图还原故事情节。在学生自行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看图还原故事情节。环节二,小与大的对比。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进一步感知文意,回答下面三个问题,山是怎么样的山?愚公是怎样的愚公?愚公怎么移走这两座大山的?由于这三个问题,学生能通过朗读直接锁定文章相关段落,并能很快的把握住这一问题的核心,山的大和愚公的弱小。于是我趁机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创意板书,学生将“山”字写大,“愚”字写小,产生很好的视觉冲击效果。初步感受愚公的形象:弱小。第三板块,探究质疑环节一:愚与智的思考。学生活动(一)比较评判。以问题驱动,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人物性格、做事态
5、度、思想见识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然后把问题用如下表格进行了呈现。学生根据问题回归文本咀嚼语言,归纳出愚公身上的闪光点,如坚定笃行、吃苦耐劳、追求不凡、积极乐观等,愚公的积极自信与智叟的消极短视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活动(二)辩论。在学生深人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落实“愚公与智叟辩论”的写作训练。学生在场景写作中自然会描绘出一个个光彩照人的愚公形象。学生参与度非常高,我再通过分让学生角色朗读、声声点评、全班演读的方式,还原愚公与智叟的辩论现场。涉及到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多种学科,多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最终落脚点在文本上。对于愚公,抛开他“移山”的行为不说,
6、我们更应肯定的是他面对困难能无所畏惧,凭着信心和毅力去造福于子孙后代的精神,这种精神才是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一致认为愚公移山的思想是不会动摇的,这就是愚公精神。本环节通过比较、评判等阅读策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是对本课的重点进行有力突破的重要抓手。此时此刻,愚公的光辉形象已经深刻的印在了学生的心中。环节二:诚与成的解读。学生活动(一)探讨成功失败。我再次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愚公移山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学生通过交流形成两种答案,成功,因为山被移走了,失败,因为不是自己移走的。然而所谓的成功是指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预期的目标,所以从结果上看,愚公是成功的。学生活动(二)谈看法,改板书
7、。我继续追问愚公成功的根源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学生很快锁定在文中的原话“帝感其诚”四个字。我再引导学生多元思考,“诚”有哪些深刻的内涵。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讨论后回答。我进行了总结:“诚”不仅是诚心,还指坚持志向、有行动力、合作、包容等等。接着,我请多名同学上台结合板书谈谈自己的想法,如果说人生就是一个杠杆,“诚”像一个支点,两座大山是人生中的困难,愚公就是撬动杠杆的力量,有了志向,有行动力,就有获得成功的可能。这个板书不仅展现了物理内核,更是精神内核。此刻学生发现愚公的形象已经发生了改变。于是再请一位同学改写题目,学生将“愚”字大,“山”字写小,完成了愚公形象的蜕变,愚公用他的诚完成
8、了身与心的较量。这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的巧妙契机,加深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活动(三)分立场朗读。请同学分立场朗读文章最后一段,进一步体会文章的寓意。环节三:古与今的传承。如何才能打破经典与现实的壁垒呢?我让学生寻找“愚公”三部曲,即寻找典籍里的“愚公”,寻找当代“愚公”,寻找班级里的“愚公。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拉近了课本与生活、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愚公移山已经不仅仅是一则寓言故事,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一种精神的传承。第四板块小结与作业。本节课在同学们深情朗诵愚公的小诗中结束。作业:(1)你心中的大山具体是怎样的?想到什么办法来移走它吗?请以“移走我心中的大山为题,写一段文字,我们下节课交流。(2)开展朗读者活动,选读夸父追日伯牙子期之交列子。汤问中任一则故事,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寓意。第二天分享。此刻我设计的理念是,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力。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