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7294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规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的点位布设、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质量保证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频率为0Hz合成电场、50Hz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100kHz-6GHz电场强度(或功率密度)的自动监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文件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的对应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8702电磁环控制限值GB39220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限值及其监测方法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HJ681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

2、环境监测方法HJ972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HJ1136中波广播发射台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HJ1151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electromagneticradiationenvironmentalautomaticmonitoring采用连续自动监测设备对电磁辐射源或电磁辐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处理和分析的过程。3.2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electromagneticradiationenvironmentalqualitymonitoring对100kHz-6GHz频率范围内电场强度(或功率密度

3、)开展监测、处理和分析的过程。3.3电磁辐射源环境监测electromagneticradiationsourceenvironmentalmonitoring对电磁辐射源开展监测、处理和分析的过程,如输变电工程、移动通信基站、广播发射台等。3.4合成电场totalelectricfield直流带电导体上电荷产生的电场和导体电晕引起的空间电荷产生的电场合成后的电场。度量合成电场强度的物理量为电场强度,其单位为伏特每米(Vm)o3.5工频电场powerfrequencyelectricfield电量随时间作50Hz周期变化的也荷产生的电场。度量工频电场强度的物理量为电场强度,其单位为伏特每米(V

4、/m)。3.6工频磁场powerfrequencymagneticfield随时间作50Hz周期变化的电流产生的磁场。度量工频磁场强度的物理量可以用磁感应强度或磁场强度,其单位分别为特斯拉(T)和安培每米(A/m)。3.7电场强度electricfieldstrength矢量场量E,其作用在静止的带电粒子上的力等于石与粒子电荷的乘积,其单位为伏特每米(V/m)。3.8功率密度powerdensity标量场量S,为穿过与电磁波的能量传播方向垂直的面元的功率除以该面元的面积的值,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Wm2)。4基本要求4.1 主要功能实现对电磁辐射源环境监测或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通过自动连续采集

5、监测数据,具备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功能。4.2 基本组成一般由监测设备、数据管理单元、气象监测设备、通信网络、电源等组成。4.3 监测要求431合成电场自动监测主要用于换流站、架空直流输电线路等直流输电工程的监测。监测时,一般采用具备自动连续测量和记录功能的场磨。432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自动监测主要用于变电站、交流输电线路等交流输变电工程的监测。监测时,应用使用专用的探头或工频电场、磁场监测仪。433100kHz-6GHz频率范围内电磁辐射源的电场强度(或功率密度)自动监测主要用于移动通信基站、广播发射台等的监测。监测时,应使用选频式电磁辐射监测设备,监测频率选取被测发射天线工作状态时的下行频

6、段。434电磁辐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主要用于100kHz-6GHz频率范围内的环境现状监测。监测时,应使用选频式电磁辐射监测设备。4.4 设备要求441工作环境温度:-2055。442应具有两路以上的供电能力,支持有线、无线传输通讯,且具有存储功能。443应具有监测数值异常、设备异常或故障等报警功能。5监测点位布设5.1 布设原则5.1.1 代表性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电磁辐射环境水平和变化规律,满足为公众提供电磁辐射环境信息的要求。5.1.2 可比性针对同一类型电磁辐射源,布设条件尽可能一致,合理设置参照点,使各监测点获取的数据具有可比性。5.1.3 整体性针对电磁辐射环

7、境监测点设置应综合考虑周围电磁环境辐射源项情况以及电磁环境敏感目标优先布设,并从整体出发合理布局,监测点和参照点之间、监测点和监测点之间相互协调。5.1.4 1.4稳定性监测点应满足观测数据实时自动运行传输所需要的电力、通信网络条件,监测点位置应便于设备运行维护。5.2 布设方法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点位布设,在满足布设原则的前提下,应优先考虑与其他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共址。此外,根据监测目的不同,电磁辐射源的监测和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的布设方法应分别满足以下要求。5.2.1 电磁辐射源环境监测5.2.1.1直流输电工程针对直流输电工程开展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时,应重点关注住宅、学校、医院、办公

8、楼、工厂等有公众居住、工作或学习的建筑物,其监测布点应满足GB39220的要求。5.2.1.2交流输变电工程针对交流输变电工程开展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时,应重点关注住宅、学校、医院、办公楼、工厂等有公众居住、工作或学习的建筑物,其监测布点应满足HJ681的要求。5.2.1.3移动通信基站、中波广播发射台等针对移动通信基站、中波广播发射台等开展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时.,应重点关注住宅、学校、医院、办公楼、工厂等有公众居住、工作或学习的建筑物,其监测布点应满足HJ972、HJ115KHJ1136的要求。5.2.2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电磁辐射环境质量根据所在区域电磁辐射源的种类、数量,人口密度等因素

9、综合考虑,分为以下四类不同区域。居住区:主要指居民小区、公园、广场等区域。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主要指大型商场、办公楼、写字楼、地铁站等区域。公共服务区:主要指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指工业互联网应用较为广泛的工业区。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应覆盖以上四类区域的关注点,并进行等同布点。监测设备探头应至少与附近电磁辐射源距离10m以上。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可另设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对照点1处,对照点应布设在空旷处,且以对照点地面投影为圆心,半径500米为底面的圆柱体空间内无任何电磁辐射源。6数据采集6.1 监测因子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因子包括:0Hz合成电场、50Hz工频电

10、场和工频磁场、100kHz-6GHz射频电磁场。其中合成电场监测参数为合成场强,工频电场监测参数为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监测参数为工频磁场强度,射频电磁场监测参数为电场强度(或功率密度)。6.2 监测时间及采集频次6.2.1 电磁辐射源环境监测直流输电工程开展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时;其每个监测点单次合成电场自动监测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日采集频次不少于12次。交流输变电工程开展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时,其每个监测点单次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自动监测时间均不少于6分钟,每日采集频次不少于60次。移动通信基站、中波广播发射台等射频电磁辐射源开展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时,其每个监测点单次射频电场强度(或功率

11、密度)自动监测时间不少于6分钟,每日采集频次不少于60次。6.2.2 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开展电磁辐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时,其每个监测点应选取区域内至少15个主要射频无线电频率进行电场强度(或功率密度)的自动监测,单次监测时间不少于6分钟,每日采集不少于60次。并通过GB8702评价方法,给出单次监测时的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结果。7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7.1 数据处理7.1.1 电磁辐射源环境监测7.1.1.1 直流输电工程进行合成电场的自动连续监测时,监测数据分散性较大,应用累计概率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将监测点合成电场连续监测的100个数据按绝对值从小到大排序,得出累计百分合成电场值。7.1.1.2

12、 交流输变电工程进行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自动连续监测时,监测数据应采用算术平均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对5次连续监测的数据进行算术平均。7.1.1.3 移动通信基站中波广播发射台等对该类电磁辐射源进行射频电磁场的自动连续监测时,应分别按照各电磁辐射源发射频段设定监测的频率范围,监测数据应采用算术平均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将连续6分钟监测的数据进行算术平均。7.1.2 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对100kHz-6GHz频率范围的电场强度(或功率密度)开展电磁辐射环境质量自动连续监测时,取连续6分钟监测的数据采用算术平均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7. 2结果表示7.1. 1电磁辐射源环境监测7.2. 1.1直流输电

13、工程合成电场结果表示为反5和及0,分别代表监测时间内95%和80%的监测数据绝对值小于等于瓦5和线0。7.3. 1.2交流输变电工程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结果表示为和,分别代表5次连续监测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的算数平均值。7.2.1.3移动通信基站、中波广播发射台等射频电磁场结果表示为和绐,分别代表6分钟时间内连续监测的电场强度(或功率密度)的算数平均值。7.2.2 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电磁辐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结果表示为和的,分别代表6分钟时间内连续监测的电场强度(或功率密度)的算数平均值。7.2.3 评价方法合成电场评价方法依据GB39220执行。电磁辐射环境质量及其他电磁辐射源评价方法依据GB

14、8702执行。7.3数据统计1.1.1 3,1小时均值由每小时内1个以上有效的监测数据得出。时间标签为测量截止时间,数据为此刻前1小时测量均值。1.1.2 日均值由每日内1/4以上的小时均值算术平均值得出。日均值的统计时段为北京时间00:00至24:00。首日监测时间不满足1/4以上有效的小时均值,但已取得至少1个小时均值,可记录为首日均值。1.1.3 月均值每月20个以上日均值的算术平均值得出。首月监测时间不满足20个以上有效的日均值,但已取得至少1个日均值,可记录为首月均值。7. 3.4年均值每年3/4以上月均值的算术平均值得出。首年监测时间不满足3/4以上有效的月均值,但已取得至少1个月

15、均值,可记录为首年均值。7.4 数据修约监测数据有效数字和数值修约执行GB/T8170和相关监测标准方法的有关规定执行。7.5 数据记录记录监测时间内的最大测量值、最小测量值及各周期的均值,并生成监测时间内的趋势图。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报表格式见附录Ao7.6 异常分析当监测数据与历年值相比有明显变化时,或者监测数据与近期各周期均值相比有明显变化时,应对该数据进行标注,并对以下可能引起监测数据异常的原因进行调查:仪器是否故障;周围自然因素的影响;周围环境的变化;其他因素影响。在仪器校准期间的数据作为无效数据,不参加统计,但应对该数据进行标注,作为仪器检查的依据予以保留。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异常数据报表格式见附录B。7.7 数据传输通过网络传输监测数据、设备运行状况等信息,特殊情况应在本地存储不少于30日未成功传输的监测数据、设备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