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操作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操作指南.docx(2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企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操作指南195792004卓著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2004-08-30公布2005-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与国国际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195792004目次刖2引31范围42规范性引用文件43术语与定义44评价要求44.1 领导44.2 战略64.3 顾客与市场84.4 资源94.5 过程管理124.6 测量、分析与改进144.7 经营结果16附录A(资料性附录)卓著绩效评价准则框架图与评分项分值表20附录B(资料性附录)卓著绩效评价一一从组织概述开始22附录C(资料性附录)卓著绩效评价准则评分系统与评分指南23引言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著绩效
2、,提高产品质量与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进展,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卓著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遵循卓著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的评价要求,参照国外组织追求卓著绩效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与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全面说明了追求卓著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为组织追求卓著绩效提供了实施指南。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与19001的最大差别在于它不是符合性的评价根据,而是为组织提供追求卓著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强调战略、绩效结果与社会责任。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制定与实施
3、可帮助组织提高整体绩效与能力,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与社会制造价值,有助于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并使各类组织易于在最佳质量管理实践方面进行沟通与共享,成为一种懂得、管理绩效并指导组织进行规划与获得学习机会的工具。前S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附录A、附录B与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提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五1)归口。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起草。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国质量协会、北京科立特管理咨询公司、厦门开关有限公司。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要紧起草
4、人:李仁良、田武、韩福荣、熊伟、张晓东、龚晓明。卓著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1范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对195802004卓著绩效评价准则的内容作了全面说明,为组织追求卓著绩效提供了实施指南。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追求卓著绩效的各类组织,指导组织提高其整体绩效与能力,也可就追求卓著绩效方面指导组织进行自我评价与外部对组织的评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者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
5、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9000:2000)1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9004:2000)195802004卓著绩效评价准则3术语与定义190002000与195802004确立的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4实施指南4.1 领导高层领导应当确定组织的价值观、进展方向与绩效目标,关注顾客及其他有关方的需求与期望,营造授权、主动参与、创新、快速反应与学习等方面的经营环境,完善组织的治理,评审组织的绩效,履行社会责任。4.1.1 组织的领导组织高层领导应当确定组织的价值观、进展方向与绩效目标,完善组织的治理与评
6、审组织的绩效。4.1.1.1高层领导的作用组织高层领导的作用应当包含:a)确定与贯彻组织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确定与贯彻价值观时,应当结合组织的历史沿革、行业特点、内外部环境等实际情况考虑诸如下列方面: 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著; 科学进展观; 组织的与个人的学习; 尊重员工与合作伙伴; 关注未来; 管理创新; 基于事实的决策;社会责任。b)确定组织的长、短期进展方向及绩效目标。在确定组织的长短期进展方向时应当考虑诸如下列方面: 国家产业政策; 社会经济进展水平; 产品在市场中的寿命周期;市场需求; 组织的资源; 组织的绩效。在确定组织的绩效目标时应当考虑诸如下列方面: 均衡全面地考
7、虑顾客及其他有关方的利益; 先进性; 可行性; 可测量性,与组织的长短期进展方向相一致。C)组织应当以各类适宜的方式向全体员工、要紧的供方与合作伙伴沟通组织的价值观、进展方向与绩效目标;并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双向沟通。比如能够通过内部网站、员工座谈会,简报等形式向员工传达与沟通;通过洽谈会、定货会、产品检查等形式向供方与合作伙伴传达与沟通。d)高层领导应当营造如下的经营环境:授权:授权是指自上而下地给予员工做决策与采取行动的权限与责任,组织应当建立清晰的授权机制,如人力资源、财务方面的分级授权机制;主动参与;自下而上地主动参与是强化员工归属感与实现自我的重要因素,组织应当激励员工主动积极地参与管理
8、、参与改进;创新:创新意味着为组织的产品、服务与过程带来富有意义的变革,并为组织的受益者制造新的价值。创新包含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组织应当建立引导、激励与管理创新的机制;一,快速反应:猛烈的市场竞争要求组织具有习惯快速变化的能力与灵活性,如:缩短设计、制造与服务的周期,对顾客意见迅速反馈与处理等;学习:组织应当创建学习型组织,营造全员学习的氛围;遵守法律法规与倡导诚信经营:组织应当遵守经营、环境、安全、质量等方面有关的法律法规,恪守以诚信经营为核心的商业道德规范,切实履行这些基本的社会责任,并影响组织的有关方。4.1.1.2组织的治理治理是指在组织工作中实行的管理与操纵系统。包含批准战略方向、
9、监视与评价高层领导绩效、财务审计、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活动。组织的治理应当致力于下列关键因素:a)组织行为的管理责任,如高层领导的经营责任、道德责任、法律责任等;b)质务方面的责任,如遵守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等,c)内、外部审计的独立性;d)股东及其他有关方利益的保护,如股权收益、员工权益、供方权益等。4.1.1.3组织绩效的评审组织应当从下列方面评审其绩效:a)高层领导应当评审组织的绩效与能力,包含评价组织的成就,与竞争对手与标杆绩效的比较,长、短期目标的进展与组织的预警与应变能力。b)高层领导应当定期评审组织的关键绩效指标,如业务收入,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等,与说明近期
10、绩效评审的结果。c)高层领导应当根据绩效评审结果,确定改进关键业务的优先次序,组织有关部门与人员落实改进措施,并识别创新的机会。适当时,将这些优先次序与创新机会在供方与合作伙伴中实施,并保持协调一致。d)董事会、员工、顾客等有关方应当评价高层领导的绩效;高层领导应当运用组织绩效评审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同意反馈信息,改进领导体系的效率与有效性。4.1.2社会责任组织应当履行公共责任、公民义务及恪守道德规范。4.1.2.1公共责任组织应当从下列方面履行其公共责任:a)组织应当评估并确定其产品、服务与运营给社会带来的环境保护、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产品安全、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影响,并针对有
11、关风险,确立满足与超越法律法规要求的关键过程、测量方法与指标,制定相应的计策与改进措施。b)组织应当预见公众对其产品、服务与运营中当前与未来对环境保护、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产品安全、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隐忧,主动并预先做出应对准备。C)针对环境保护、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产品安全、公共卫生等方面影响的应对与方法可包含:24001、2800K环境标志自我声明、产品安全认证等。4.1.2.2道德行为组织应当确保其行为符合诚信准则等道德规范,并确立用于监测组织内部、与要紧合作伙伴之间与组织的治理中行为道德的要紧过程及测量方法与指标,如制定与履行组织的诚信承诺、道德规范,测量指标
12、可包含违约率、逾期应付账款金额、独立董事比例等。4.1.2.3公益支持组织应当积极地支持公益事业,公益领域可包含:文化、教育、卫生、慈善、社区、行业进展与环境保护等。组织应当对公益支持进行策划,确定重点支持的公益领域,主动积极地开展公益活动,使之与组织的战略规划及进展方向相一致。高层领导应当身体力行,员工应当积极参与,为上述公益事业做出自己的奉献。4.2战略组织应当制定战略目标与战略规划,进行战略部署,并对其进展情况进行跟踪。4.2.1战略制定组织应当确定战略制定过程,确定战略目标,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地位、整体绩效,使组织在未来获得更大的成功。a)组织应当确定战略制定过程、要紧步骤、要紧参与者及
13、长、短期计划时间区间,并使战略制定过程与长、短期计划时间区间相一致。组织在制定战略时,应当充分考虑诸如下列方面:组织的战略制定过程应当由高层领导主持,有关部门及员工参与,必要时,可委托专业公司协助制定,可指定战略管理的归口协调部门、建立负责战略策划的跨职能小组或者委员会等;长、短期计划时间区间应当根据行业及产品特点规定;组织应当考虑可能发生的变化,要考虑到潜在的市场、竞争对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的变化,在战略中准备相应的预案;组织的战略应当与组织的长、短期进展方向相一致。b)组织在战略策划时,应当考虑下列关键因素,并收集、分析下列有关数据与信息:环境及竞争能力;影响产品、服务及运营方式的重要创
14、新或者变化;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方面的优势与劣势;资源重新配置顾客与市场的需求、期望与机会;竞争到优先考虑的产品、服务或者领域的机会;经济、社会、道德、法律法规与其他方面的潜在风险;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包含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及国际贸易规则与准则等;组织特有的影响经营的因素,包含品牌、合作伙伴与供应链方面的需要、组织的优势与劣势等;可持续进展的要求与有关因素。组织在进行战略策划时,对有关数据与信息的收集、分析应当考虑诸如下列方面:有关数据与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方法参见4.6“测量、分析与改进”;应当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与信息的分析,比如(优势、弱势、机会与挑战)分析、(关键成功因素)分析、(要紧障
15、碍性因素)分析等;在考虑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时,不仅要考虑组织产品的国家产业政策,还应当考虑到与组织产品有关的产业政策。C)组织应当确定关键的战略目标与对应的时间表(表达逐年的目标值),战略目标应当能够均衡地考虑长、短期的挑战与机遇,特别要考虑竞争对手与标杆的绩效目标。战略目标还应当均衡地考虑所有有关方的需要,如股东的投资收益、顾客的满意与成功、员工的学习与进展、供方的共同成长与社会责任要求等。战略目标应当是具体、可测量的。d)组织应当适时分析、评估计划与实践的偏离,并考虑产品、服务、顾客与市场与运营等方面的变化,必要时,进行战略调整。4.2.2战略部署组织应当制定与部署其战略规划,并进行绩效预测。4.2.2.1战略规划的制定与部署组织应当制定与部署其战略规划,确定将战略目标转化为战略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