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企业经营与行为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战略企业经营与行为的关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企业战略企业经营与行为的关系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务必正确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它关系到我国企业能否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完善,经济能否实现健康、持续进展等重大改革课题,因此一直受到经济理论界与企业界的关注。本文所涉及的政企关系并不仅仅是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而是包含了所有性质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一、我国政企关系的新变化1 .政企关系类型日趋多样化当前世界各国政府与企业关系大体上有三种:第一种是“警察与司机关系”,政府与企业没有隶属关系,政府只需要告诉企业什麽是不该做,企业其余情况政府一律只是问不干涉。这种政企业关系在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普遍。第二种是
2、“手足关系”,即政府与企业之间相互依靠,官商一体。日本的政企关系属于该种类型。第三种是“父子关系”,企业隶属于政府,不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政府对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拥有决定权。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政企关系大致属于这种类型。我国通过近20年的改革,政企关系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原先的纯粹的“父子关系”,而是在逐步向包含上述三种类型的混合型政企关系过渡:政府与部分国有企业之间、一些乡镇政府与其所辖的乡镇企业之间依然保持着“父子关系”;政府与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交通警与司机”的关系;一些地方政府与其所办的企业、部分乡镇政府与乡镇企业之间则形成了利害有关、生死与共的“手足关系”,政府与企业一体
3、,政府企具有了业化倾向。2 .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日趋突出往常,每当谈起政府与企业关系,首先想到的就是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但是通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其他所有制企业迅速进展,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成为中国经济进展重要支柱。政府与企业关系不再局限于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而政府职能部门与包含国有企业在内的企业整体之间的关系日益引起关注。这是由于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性:首先是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涵盖所有专业领域;其次是职能部门仅仅在某些特定职能上与企业发生关系;第三是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是随机的,非紧密性的;第四是职能部门视企业为均质的,不论企
4、业性质如何,规模多大,都按同等方式平等对待;第五是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多为由法律调整的法律关系,这种关系很难由行政手段调整。因此,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现阶段政企关系中的基本关系,在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到一定阶段后,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将是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全部内涵。3 .企业与所在地政府之间的关系重要性增强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与上级主管政府之间的关系逐步理顺,而越来越多的与所在地政府之间发生关系,如就业、税收、企业社会负担的转移、企业支援地方建设等关系。同时,大型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也面临如何与所在地政府打交道、建立良好关系的问题。这些企业绝大部分的日常经济活动都发生在所在地,要
5、受所在地政府约束与管辖。当地政府对企业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对企业的生存与进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企业对当地政府的支持也会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良性进展。4 .政企双方在职责上越位与缺位行为同时并存政府的越位行为表现在与国有企业政企不分、干涉企业经营、乱收费等方面。其缺位行为表现在国有资产出资者缺位、公共服务提供者缺位、市场竞争监督者缺位等行为。企业的越位行为表现是一些国有企业私自处置企业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强迫企业职工购买企业股份等行为。其缺位行为表现有国有企业没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功能、企业不能按国家政策规定保障下岗职工权益、不履行保护环境职责产生严重污染与偷税
6、漏税等行为。5 .政企关系的当事主体呈现多元化状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企业关系不再仅限于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而是政府与国有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也不只是企业与专业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不仅要与主管政府打交道,还要处理好与企业的本部与各分支机构所在地政府的关系。政企关系主体口益向多元化方向进展。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所呈现出的上述变化是改革开放的必定结果,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关于我国的各级政府与各类企业来说,这些变化是新生事物,在处理双方关系过程中必定会出现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假
7、如解决不好,会影响良好政企关系的建立,从而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二、政企关系新变化产生的原因1 .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对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变化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为习惯市场竞争,企业务必成为市场的主体,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成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企业法人,从而与在法律上是行政法人的政府具有平等的主体资格,两者之间不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法律上保证的这一平等关系,对政企关系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提供了法理上的根据。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定要求政府职能进行转变以提高效率,习惯市场经济的要求
8、。传统体制是下中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具有明显的弊端。其一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与其他职能高度集中在一起,缺少必要的独立性;其二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在很大程度上排斥与取代了市场机能,用经济计划与行政命令排斥与取代了市场机制;其三是强调用政府的经济职能(当然同时也使用其他职能)同时解决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问题,政府的经济计划与宏观管理直接“侵入”到企业的微观经营管理内部。这种状况直接阻碍了中国经济体制与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转换政府职能以越来越成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要求。因此对政府职能进行了转变,通过其要紧表现是:(I)部分专业经济管理机构改组为经济实体或者行业协会,不再承担政府职能。(2)暂
9、时保留的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亦将生产经营权大幅度下放给企业,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机构与人员精简;(3)政府管理方式发生了初步转变,如减少指令性计划与行政命令,强化宏观调控职能等;(4)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实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离的新路。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政企关系的变化消除了一个直接障碍。2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引进了外资,也产生了同时产生了几种新新性质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资独资企业。这些企业与我国各级政府在一开始就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因而为我国原先单一的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为政府职能的转变提
10、供了探索的渠道。3 .所有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2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沿着两条线进行的,一是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确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国家要紧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稳固运行。二是所有制改革,构造习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展的所有制基础。所有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到1997年迅速进展到占经济总量的1/4,涌现出了一些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非国有制经济的壮大与进展,为政企关系的转变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出现,也是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出现了纷纭复杂的局面,导致了政企关系新变化的出现。三、合理的企业与政府关系模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企业对政企关系的转变
11、前景十分关心,并纷纷提出了自己所希望的政企关系模式。综合起来看,合理的企也与政府关系应该具备下列原则:1 .主体平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同样,政府是公共秩序的保护者,是依法行政的行政主体,是能够承担行政行为责任的行政法人。企业法人与行政法人之间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因而从主体资格上看是平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2 .法治原则。行政机关与企业是不一致的主体,必定有不一致的利益关系,调整这种关系的准则职能是法律。行政机关的活动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必定会影响私人利益,因此,行政活动职能在法定范
12、围内,依照本机关的职责与权限行事,所实行的行政行为务必有充分确凿的证据同时符合法定程序。当行政权力被任意行使侵害企业权益时,企业有权要其行政机关补救或者赔偿。企业也务必依法进行经营活动。3 .权利、义务对等。政府的权利是征收税赋,义务是为纳税人提公共服务;企业的权利是获得政府的公共服务,义务是向政府交纳税赋。4 .平等保护原则。在职能部门面前,不论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都是企业法人,因此,任何企业依法经营都要受到平的保护,任何企业违反法律都将受到相应的处罚。5 .高效原则。办事效率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工作态度与业务能力的表现,是政企关系是否协调的重要标志。政府办事效率搞能够降低企业交易成
13、本,同时推动企业效率的提高。国际经验说明,高效、廉洁的政府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起飞与进展的关键。因此政府的办事效率不仅是政府内部问题而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6 .经济原则。经济原则适用三种情况:(1)政府机构设置应遵循经济原则。通常来说,要实现政府的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行政机构过小与公务员太少是不够的,但机构庞大人员冗肿也是不行的,由于会导致人浮于事、职责不清的问题,形成政府内部自我服务的恶性膨胀。因此,机构设置应考虑经费问题,尽可能的降低纳税人的负担或者把有限的资源更多的应用于科学、教育、卫生等事业上去,造福于民。(2)政府制定或者实行某项法规、条例时,应综合对比该项实行所产生的社会效
14、果或者经济效益与带来的负效益,当社会效果大于负效应时才能实施,反之则不应该实施。(3)行政机构及其公务人员在具体实施行政权利过程中,也应坚持经济原则,不给公民、企业及其他组织增加额外负担。符合以上原则的政企关系,是我国深化改革过程中所应该追求的企业与政府关系。只有建立起这样的关系,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才有机会重振雄风,非国有经济才能为我国经济腾飞作出更大奉献。更多有关文档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几点思考(3330字)竞争性情报与企业战略(6693字)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思路与物流(3485字)海尔名牌战略解析(10784字)专业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及中国企业的误区(7121字)BICC有效提升广告效力(
15、5876字)浅谈我国企业如何进行体育赞助(5275字)客户保持与合作伙伴战略的实施(3193字)*司核心能力的持续进展分析(5845字)企业战略转型实施要点:以中兴通讯为例(5864字)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与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1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站长统计C茉穆6伦且庖宦1炊匀魏纹笠刀几匾诠馈13.鹑淞15.蒲谢怪杏胸惫THrC节械潜再掀毡楣淖S1td话愕闹圃煨推笠悼赡芫筒惶煜上、夥矫娴脑俗鳌?nbsp;我们能够假定通常来讲员工会遵守公司的制度,泄密往往是不经意间的事,制定制度、加强培训是请员工为企业保密的首要任务。企业保密制度需要表达在
16、文件管理、样品管理、技术改造项目的管理中,使员工能不断形成与加强为企业保密的意识。签订保密协议就更全面的规定了员工在为企业保密方面的责任,保密协议要紧规定不得将受管制的文件转播给第三者,不得将样品携带给第三者,不得陈述自己承担的研究课题等等,同时也要规定在出现泄密事件时,员工所要承担的责任。与合作伙伴的合作行业划分导致供应链的形成,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共同合作参与市场竞争的关系。任何企业都以自己的合作伙伴,包含供应商、经销代理商与最终客户都是企业的合作伙伴,甚至同时竞争者也会结成战略联盟而成为伙伴。伙伴之间自然存在商业活动,甚至共同投资、整合资源完成技术研究项目,这些合作中都存在大量有价值的竞争性情报,在合作圈外转播的话都会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对企业进展是一种打击。合作伙伴之间共同遵守保密协议,保护彼此的利益尤为重要.操作上比要求员工为企业保密更为复杂,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