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国企改制的问题:社会化与资本化之争——质疑现代企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战略国企改制的问题:社会化与资本化之争——质疑现代企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企业战略国企改制的问题:社会化与资本化之争质疑现代企业编者按:看起来这是一篇保守的、偏左的文章,实际上中国的改革已经行进到需要向公众权利复归的历史阶段了。中国的改革不能走向资本*的另一极端,中国社会的劳动大众的权益需要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需要保护,而这一切都需要一种力量平衡的社会制度来加以保障。但遗憾的是,这种制度的建立,现在看来只有靠普通的中国人民大众来进行争取了。天上不可能掉馅饼,希望有更多的知识界人士发出声音。中国搞经济建设有两条原则。一是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二是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人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搞改革开放,走的是市场化的道路,当然要追求效率。但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是,要把谋求社会公平放在首位。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讲的是资本主义的资本化,资本利益是第一位的;社会主义要搞社会化,公众利益是第一位的。新中国建立以来,工人与农民通过自己的劳动制造了中国的庞大国有资产。这笔资产是人民的利益所在。从原则上讲,即使国有资产流失一分钱,也是对人民利益的侵害,也是不容许的。我之因此斗胆发表质疑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一文,出发点就是共产党人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篇拙文引发了一场争论。有人赞成,也有人不赞成。反对者指责我不是搞学术研究,而是搞阶级斗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科学的。有的意见很中肯。如有人提出:有破
3、,但立的比较苍白;批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没能提出新的见解。也有人认为我是一个外行。功底不行。本人学术水平不高,也受到专业领域的*。我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经济,这决定了只能从国外经验认识现代企业制度的变化。我用两年时间阅读了大量国外资料,写成质疑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一文。但是我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研究远未完成。初步计划分三大部分:一、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论出发,分析决定生产组织方式变化的历史,提出质疑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观点。二、从技术进步的历史事实出发,提出数字化技术与模块化技术是挑战现代企业制度的决定性因素。三、从社会公平原则出发,指出改造现代企业制度的路径。显然,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起码是
4、一部专著才能容纳的。在这里,我将尽量简明地说明自己的观点0历史规律决定现代企业制度的兴衰现代企业制度是人类经济进展历史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人类经济不断进展,社会劳动分工也不断深化,它需要一种特别的协调方式,而生产组织方式就是协调社会劳动分工的机制。它是一个免杂与动态的经济现象。在现代经济进展中,多种生产组织方式并存,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并总是存在一种主导的模式。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可分为两种主导模式:一是生产单位之间的市场直接交易;二是垂直一体化企业。社会劳动分工随产业*的进展而深化,生产组织方式必定随之变化,这是一条经济进展规律。在农业社会,只有作坊。工厂制度是在第一次产业*之后出现的。第二次
5、产业*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制造了大型垂直一体化企业。由于投资与生产规模大,需要实行股份制与专业经理人的等级制治理,从而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因此,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大型垂直一体化企业的内核。目前,人类处于第三次产业*时代。根据历史的规律,生产组织方式也不应该墨守成规。20世纪70年代,全球石油危机标志着大规模生产方式将失去其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在现代企业制度的诞生地美国,大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人们开始置疑大型垂直一体化企业的有效性,向现代企业制度提出挑战。20世纪90年代,一场以分解大型垂直一体化企业、协调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与改革公司治理制度的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已经崭露头角。近年来,西方经济
6、学家一直在研究现代企业制度走向没落与以价值链为纽带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进展的趋势。原先由一个企业完成生产经营的所有功能,现在由多个企业来完成,一个产品的生产经营不再局限在一个企业之内,包揽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垂直一体化企业的界限因此被打破。在这方面,西方国家有大量可供参考与借鉴的文献。技术*挑战现代企业制度生产组织方式变化绝非随意,而是由技术进步决定的。主导技术的变化推动了产业*,也改变了生产组织方式。第二次产业*进展了机械技术,出现生产流水线技术,把所有生产过程使用的机械设备集合在一起。从技术角度看,生产设备是一体化的,要实行一条龙生产。生产的连续性零部件加工量与组装的数量的互相匹配。从经营角
7、度看,管理务必集中统一,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中断整个生产过程。从产权角度看,资本密集型的一体化生产系统不但需要巨额资本,还需要保持企业物质资产的整体性,即不可分割性。技术因素、管理因素与资本因素相辅相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务必是垂直一体化的。单个企业不但规模庞大,而且包揽了从设计开发、零部件加工、成品装配、一直到产品包装、营销与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因此,生产流水线技术是现代企业能够执行社会劳动分工协调职能的决定性因素,等级制管理模式随之成为执行协调社会劳动分工职能的手段。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被誉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雏形,就是由于它在20世纪初率先使用了流水线技术与等级制管理模式。第三次产业*开发了信
8、息技术应用的知识密集时代。在新形势下,单个企业拥有的生产要素与生产经营能力的局限性日益突出。以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模块化技术与数字化技术异军突起。它在生产领域的渗透,瓦解了以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生产流水线技术的主导地位,动摇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技术基础。模块化技术的应用“指的是通过每个能够独立设计的,同时能够发挥整体作用的更小的子系统来构筑复杂的产品或者业务过程。”它首先应用于信息产品的结构设计。20世纪60年代,IBM公司革新产品设计,在电脑设计中使用了模块化方法。使用模块化方法设计产品结构改写了产品的概念:原先的产品部件变成独立的产品。电脑的部件,如微处理器、内存、硬盘与显示器等成为相对独立的产品
9、,能够在不一致的企业生产,垂直一体化企业包揽电脑的所有生产过程的做法被突破。技术的复杂性要求技术设计模块化,相应地需要组织模块化。模块化方法实际上是重新组织产品结构与产品生产的方法。如同马克思所说:“一种特殊的劳动操作,昨天还是同一个商品生产者许多职能中的一种职能,今天就可能脱离这种联系,独立起来,从而把它的局部产品当作独立商品送到市场上去J在模块化技术支配下,由于产品的可分性、设计的可分性与生产过程的可分性,原先包含在一个完整产品中的部件独立为不一致的模块,能够当作独立的商品送到市场上去。有西方经济学家认为,非模块化产品的生产是由非模块化的组织方式进行的生产模块化产品需要模块化的生产组织方式
10、。模块设计的特性决定了“模块化技术把生产决策方式从集中式管理转向分散式管理,从而形成各子系*立进化的分散型体系。”“模块化的选择余地本身就具有分权的基因因此,模块化技术的分解功能打破了现代企业的垂直一体化系统。数字化技术的基本构成因素非常简单,它是由0与1构成的数字,利用电气存储单元(比特)对信息进行处理。在应用中只有两个基本部件:硬件与软件。这个划分说明,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物质部分与思维部分是能够分开的,说明了数字化技术的分解天性。数字化技术作为思维工具能够植入物质产品,如汽车的安全气囊是用数字化技术操纵的。数字化技术能够进一步分解物质产品及其生产过程,是它具有分解天性的深度表达。互联网的出
11、现与普及,显现了数字化技术的信息存储与处理的简化性力量。不但实现了信息适时共享,也实现了分散性的信息处理。设计者能够通过互联网交换设计图纸;后者的例证是异地的设计者利用互联网把图纸传送到生产地点,把设计信息直接输入数控机床,便可制造出符合新的设计要求的新产品。互联网能够把设计任务分解,也能够把设计与生产分解,是数字化技术具有分解天性的广度表达。数字化技术造成的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可分解,能够使生产过程平行与分散的进行。机械技术是集中型技术,数字化技术是分布型技术。那么,分解垂直一体化企业,在技术层面上是可操作的。数字化技术代替机械技术,是人工智能进展的结果,说明知识代替物质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突
12、出。加之生产中的物质部分与思维部分能够分开,物质产权与知识产权也能够分开。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解垂直一体化企业,在制度层面上也是可操作的。公开代码技术与芯片的多样化说明,数字化技术的进展方向是公开而可分的设计与生产,使技术的发明、生产与应用更容易被分解。大公司的垄断地位将难以保持,垂直一体化企业被分解是难以避免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IBM逐步失去了在电脑业的垄断地位。到1996年,没有一家电脑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超过15%。没有一家企业囊括所有的生产过程,电脑生产己经被分解到不一致的企业。改造现代企业制度应着眼于社会公平,着眼于社会公平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现代企
13、业制度与新技术进展的矛盾,与企业与社会经济整体进展的矛盾,发达国家开始反思这个制度。第一,大型垂直一体化企业不习惯生产数字化、模块化与消费个性化趋势。第二,垂直一体化企业的等级制管理放大了企业管理的*性,高层经理人滥用权力,损害了劳动者与其他企业参与者的利益。典型的例证是西方国家频繁出现的大公司财务丑闻。第三,大型企业占国内总产值的比重很高。它们以短期赢利为目标,不利于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固进展。2004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改造垂直一体化企业是发达国家经济结构改革的构成部分。有西方经济学家提出,全球价值链将代替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主导性的生产组织方式。这是否意味着现代
14、企业制度走向没落?历史上任何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都有两个特点:第一,走向没落,不等于消亡。第二,仍然存在,只是丧失了主导地位。夫妻杂货店没有消亡,但其主导地位被超级市场代替;个体手工业也依然存在,但其主导地位被大型工业企业代替。而且,主导生产组织方式的更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如此。目前,以生产价值链为纽带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只是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崭露头角。从当前的进展看,现代企业制度丧失主导地位,可能分三步走。第一步,大型垂直一体化企业被分解。第二步,垂直一体化企业的等级制管理向扁平方向转化,公司治理制度发生变化。第三步,产权制度发生变化。第一步的实际进展比较明显。这在电子信产业
15、、汽车产业、机械设备产业、服装业、种植业都有表达。第二步正在起步,已经出现了公司治理的新理论,主宰企业的主体不再局限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企业之间的协调也被纳入公司治理的视野,公司治理不再只是公司内部的事务,国际规则已经浮出水面。比如,由发达国家政府构成的经济合作与进展组织(OECD)制定了公司治理准则。第三步尚处于胚胎阶段,还在经济学家的头脑中。以股份制为表现形式的现代产权制度仍然有生命力。尽管出现了变化,但目前所能看到的是知识产权的作用上升,物质产权的地位下降。一位日本经济学家提出:”将理论层面与物理层面分开是数字化*的重要结果。这给经济体系带来了巨大影响。现代法认为产权的转让是通过物质资产的
16、转移来实现的。但即使不通过物理媒介,我们也能够传递数字化信息。反过来说,传递了信息也不等于转让了产权。即:以产权为前提的财产的可转让性变得不是理所当然的了。”而且,“信息数字化之后,信息能够被自由复制与加工,这样你就无法通过操纵物理媒介来独占未来的财务收入。”正在变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我们的一些产业已经参加全球生产价值链。如何促进这些产业的进展,事关经济进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然而,对中国来说,最实际的问题是,当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制度发生变化之时,我们如何运用这个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根据生产组织方式的新变化,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发达国家正在进行以革新公司治理为要紧内容的企业制度改革。经济合作与进展组织把它称之微观经济改革,其要义是企业制度的改革要着眼于国民经济增长与社会进展。我们能够从中得到那些启示?答案是,第一,根据大型垂直一体化企业被分解的事实,我们不能片面追求企业规模。企业不一定是越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