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讲义.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讲义提要如何测评企业的竞争力是竞争力研究中的一个专门课题。从竞争力研究的价值来说,不仅要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竞争力,而且,还要用统计学的方法把它表现出来。企业竞争力的指标能够分为两大类:测评指标与分析指标。测评指标特别是其中的显示性测评指标所反映的是竞争的结果或者者竞争力的最终表现,而分析性指标所反映的则是竞争力的原因或者者决定因素。中国经营报企业竞争力监测项目所取得的成果说明,以对企业竞争力的测评为基础,能够进展为一个竞争力研究的广阔领域。在不断接近客观事实的意义上,在正确地把握总体态势与客观趋势的意义上,运用经济学、管理学与统计分析的方法,相对地反映出企业
2、竞争力的真实状况,并做出比较切合实际的评价,这是经济学、管理学与统计学在企业竞争力研究上所做出的重要奉献。关键词:企业竞争力,竞争力测评,竞争力指标。竞争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从理论上我们能够对其做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与分析。而当我们希望对具体企业的竞争力进行测评的时候,又会遇到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与困难。以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为基础,运用统计方法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计量化的测评与监测,能够获得一系列非常有有用价值的成果,同时能够反过来促进竞争力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与进展。因此,关于企业竞争力的测评,能够进展成为竞争力研究中的一个专门领域。一、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学的管理学方法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最
3、直观地表现为一个企业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或者者市场)提供产品或者者服务,同时能够使自身得以进展,的能力或者者综合素养。而所谓“更有效地”是指,以更低的价格或者者消费者更满意的质量持续地生产与销售(统计上表现为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所谓“使自身得以进展”是指,企业能够实现经济上长期的良性循环,具有持续的良好业绩,从而成为长久生存与不断壮大的强势企业(统计上表现为长期具有较高的盈利率)。那么,在理论上如何解释为什么一些企业能够长期地比另一些企业拥有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呢?在经典的经济学分析中,通常假定相互竞争的企业所生产与销售的产品是完全相同的,这样,哪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其原因就归结
4、为哪个企业提供的产品价格更低。那么,为什么企业之间的生产成本会有差别,因而导致其产品的价格不一致呢?原先,经济学假设企业都是原子型的实体,一个企业同单个的“个人”没有实质上的差别。后来,为熟悉释企业成本的差别,假设企业之间存在由分工与专业化所产生的差别,亚当斯密最早深入论证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从分工与专业化的逻辑推演,能够假设企业之间会存在规模差别,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一些企业比另一些企业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更低。再后来,经济学又承认,同类产品之间能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而会产生由于产品差异所导致的超额利润。由于企业的分工条件不一致、规模不一致,各个企业所生产的同类产品之间又存在一定
5、的差异性,因此,各个产业的市场结构是不一致的。因此,经济学能够从各个产业所具有的不一致的市场结构差异来解释企业或者者产业的竞争力。从学科领域上划分,这就是将通常的微观经济学分析,拓展到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研究。产业组织经济学从各产业内的企业之间的关系来描述与解释企业竞争关系及其导致的市场绩效状况。而在不一致的市场结构中(竞争性较强的市场结构或者垄断性较强的市场结构),各企业所处的地位是不一致的:有的企业拥有较强的市场势力,有的企业处于边缘地位;有的企业是在位企业,有的企业是新进入的企业;有的企业是价格策略的发动者(比如,使用限制性定价或者者驱逐性定价的策略有的是价格竞争中的被动者,。总之,由于企业
6、所处的市场条件不一致,能够表现出不一致的竞争后果。上述分析在逻辑实际上是以通常微观经济学与产业组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为主,即假定所有的产品都是在一个无差异的市场空间中生产与销售的,也就是假定,市场空间是没有任何区割与分界的,即使存在市场差异也只是由产业竞争所导致的结构性差异,也不是市场空间自身所具有的外生性的差异。假如放松这一假定,就能够现实地看到,市场实际上是分为不一致的地区与国家的,换句话说,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是在存在很大差异的多元空间中进行的。首先是国家之间的分界与差异,因此,须引入新的假设条件:国家之间有关税、不一致的国家使用不一致的货币,这就要考虑关税的保护作用、汇率水平及其变
7、动等因素对各国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其次是地区之间存在区位与要素差异,因此,须引入不一致的交通运输成本、自然条件、要素禀赋等假设条件或者者影响因素。这样,对竞争力的分析就进入了国际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区位经济学)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反映空间差异的因素,比如“绝对成本优势”、“比较成本优势”等,就成为竞争力研究的重要解释变量或者条件。不管是通常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还是区域经济学及区位经济学,它们的基本假定都是:个人与企业都是理性的,所有个人决策与各个企业的行为都是没有什么本质差异的,至少在经济决策的原理上是一致的。这样,所有的企业都被假定为是输入一输出原理完全相同的“黑箱”
8、,即所有的企业“黑箱”都按经济人的理性行为进行决策。假如是这样,那么,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即使各方面的条件都相同,但现实情况仍然会是有些企业成功了(竞争力强),有的企业失败了(竞争力弱);而且,即使假定有些企业之因此成功(竞争力强)是由于拥有某些有利的条件,而另一些企业之因此失败(竞争力弱)是由于处于某种不利的条件,那么,为什么有些业会注定处于有利地位,有些企业却只能处于不利的地位?处于不利地位的企业为什么不能改变自己的地位呢?可见,假如坚持严格假定企业行为的相同性,把企业视为严格具有经济人理性主义行为目标的“黑箱”,则竞争力的分析就难以继续深入。因此,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开始深入企业内部,即打开
9、企业“黑箱”,将企业视为能够深入观察的“白箱”,剖析企业的内部结构。换句话说,竞争力研究的深入需要将企业作为没有内部结构的“原子”与“黑箱”的假设,改变为企业是具有不一致的内部结构与行为特征的实体。这样,对竞争力的研究就进入了企业经济学或者者管理经济学的领域。因此,人们能够研究与分析:企业组织、企业战略、企业家的行为等影响企业成败与竞争力强弱的因素。这样,企业不再被假定为同质与严格按经济人理性主义原理进行决策与活动的最小经济单位,而被假定为是具有复杂内部结构,而且决策与行为差异显著的有机体。正是在这样的理论假设条件下,才能够讨论所谓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理念”、“企业家精神”等导致企业间差
10、异的“不可模仿”、“不可交易”的因素。在这样的理论假设条件下,人与人是不一致的,企业与企业也是不一致的。企业的异质性得到完全的确信,企业竞争力的根源找到了原始性的起因。但是,同时人们也发现:这样做,对企业竞争力的解释已经远离经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与方法,而离社会、心理、伦理等研究方法与领域只有一步之遥。再往前走一步,就是完全放弃对个人与企业行为的经济人理性主义假设,而假定个人与企业都是社会人,即假定人与企业的行为是超越严格的理性主义原则的。因此,人的信仰、道德、知识、理念;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企业传统等都被视为影响甚至决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进入跨学科的竞争力研究领域。制度经济学与政府管制经济
11、学改变了经典的理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定,即从无制度差异、无政府干预的假设条件,转变为存在制度差异与政府干预的假设条件。经典的理论经济学假定企业是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而且,企业自身的产权与体制也具有高度抽象的“私人”性质;而制度经济学与政府管制经济学则承认:市场经济制度不可能是纯粹的,产权制度也总是具有具体的复杂性质。而且,企业的运行还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经济体制与政府政策的影响,所有这些制度的与政策的因素都会对企业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经济体制转型国家中,企业竞争力所受到的制度因素与政府政策因素的影响是非常强烈的。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对竞争力能够不一致的假
12、设条件为前提,从不一致层面进行分析与研究。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学科都能够对竞争力研究做出奉献,但由于各分支学科的假设前提与分析工具不一致,因此,所关注的影响竞争力的要紧因素也有一定的区别。总之,经典的经济学所进行的研究与分析是以假定“企业同质”为基木逻辑前提的,即假定企业都是具有经济人理性的、精于计算的,并按微观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决策与行动。但竞争力研究的目的却是要解释“企业异质”,即为什么有些企业竞争力强,有些企业竞争力弱;或者者,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具有长久的竞争力,什么样的企业一定不可能有竞争力。在经济学领域内,竞争力的实质就是经济效率或者者生产率的差异,对竞争力的经济学研究要紧集中于:成本
13、一一价格与差异化现象。假如引入不确定性,则能够延伸到对“企业家”的创新与承担风险能力的研究。假如将竞争力研究深入到企业内部,进入管理经济学与企业经济学的领域,则形成了经济学同管理学相结合的研究范式。而当深入到对竞争力的一些原生性因素的研究,即探讨企业“核心能力”时,则是将经典经济学所不涉及的因素一一理念、价值观、文化等非理性因素引入了竞争力研究的领域。I关于企业竞争力的上述理论认识,与经济学与管理学对企业竞争力所进行的系统、深入研究,构成了企业竞争力测评的概念基础与学术基础,也从方法论意义上为企业竞争力测评奠定了基础。二、企业竞争力测评指标体系的逻辑如上所述,由于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不
14、管是从经济学还是从管理学来进行分析,再将观念、理念、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等因素都考虑在内,竞争力成为一个内涵与外延都难以精确界定的概念。但是,从竞争力研究的价值来说,不仅要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竞争力,而且,还耍用统计学的方法把它表现出来。经济学立足于运用严密的演绎逻辑来说清晰竞争力的性质,管理学要在现实中发现决定竞争力的实际因素,这样,企业竞争力的性质与因素能够得到理论上与经验上的解释。但是,即使我们在经济学上,或者者在管理学上,把竞争力的性质与决定因素都弄清晰了,仍然剩I关于这一问题的全面论述可参阅金籍经济学对竞争力的解释(经济管理2002年第22期)。下一个问题:我们用什么样的办法
15、能够把竞争力量化地刻画出来,也就是如何才能用统计学的方法把竞争力的强弱与影响竞争力的因素东西表现出来?我们的逻辑基本上能够是这样:首先要尽可能地用比较综合性的测评指标,特别是具有显示性的指标,能把企业在市场业绩当中的竞争力结果表现出来,这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最终的显示性的表现。就跟打球一样,得分多少是运动员或者者球队竞争力的显示性表现。你打赢了,得了更多的分,就是显示你竞争力的指标,能够直接地说明你有较强的竞争力。测评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够直接计量的指标。另一类是难以直接计量的因素,比如说企业家的精神、企业的理念、管理水平、品牌价值等等。这些不能直接量化的因素,我们就希望用一些间接计量的指标来
16、反映。这种间接计量的方法,通常是用对一些特殊人群的问卷调查来实现。也就是说,我们承认竞争力因素中有一部分能够直接量化,也有一部分不能直接量化,而只能间接地量化。从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目的来看,测评指标要有综合性,指标数不要太多。也就是我们希望用数量不很多的测评指标就能够基本上把企业竞争力的结果反映出来,就像打球一样,谁得分多谁就扁了,尽可能简单明了。当然,得分多少只能说明当前的输赢,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反映竞争力的强弱,却未必能百分之百地说明竞争力的实际状况,这就像比赛足球,巴西队是公认最强的球队(竞争力最强),但不见得每次都得冠军。一个最有实力的运动员,也未必在每次比赛中都是优胜者。因此,还需要有另一类指标,即分析性指标来更全面具体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竞争力状况。这些指标能够解释企业为什么有竞争力,或者者为什么缺乏竞争力。换句话说,测评指标特别是其中的显示性测评指标所反映的是竞争的结果或者者竞争力的最终表现,而分析性指标所反映的是竞争力的原因或者者决定因素。因此,与测评指标不一致,分析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