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家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目标,对幼儿将来的学习与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由此可见,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家庭教育视角,结合纲要精神,探讨了家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以供参考。一、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环境是幼儿成长的主阵地,良好的家庭氛围、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及性格、能力的养成具有深远的影响。有效的家庭教育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
2、惯,形成优良的个人品质,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首先,对于幼儿而言,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使幼儿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培养和塑造幼儿的意志品质。其次,对于家庭而言,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让家庭氛围更加和谐,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提升幼儿的幸福感。最后,对于幼儿园而言,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三、家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累。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
3、境,是幼儿习惯形成的第一摇篮,父母应积极为幼儿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习惯。(-)观念:完善理念,正面引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身心正处于重要的发育阶段,需要家长的陪伴和细心的呵护。家长要充分认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承担起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家庭教育任务,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同时,家长要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通过正面、积极的引导,加强对幼儿生活技能的培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幼儿生活习惯不好,缺乏自理能力,家长可以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出发,引导幼儿去做力所能及的事,逐步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让
4、幼儿自己穿脱衣裤和鞋袜、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位、做简单的家务劳动、根据天气冷热增减衣服等。又如,当幼儿做错事情时,家长不要一味责怪与批评,而是要利用这个教育契机,让幼儿知道哪儿做错了,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从而帮助幼儿改正错误的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给幼儿做出表率。家长要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己就要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比如,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如果父母对长辈很孝顺,吃饭时先把饭给长辈,那么幼儿在父母的影响下,也
5、会效仿父母的做法,尊敬孝顺长辈;如果家长喜欢阅读,幼儿也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平等:尊重幼儿,培养能力幼儿虽然年龄小,但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家长要学会放手,给幼儿实现自我发展的机会。家长应以积极的语言和行动鼓励幼儿,使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克服认识上、动作上、能力上的不适应、不协调,不断提高独立性,逐步增强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家长要教育幼儿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比如,幼儿之间常有矛盾发生,家长要把它视为教育的良机,给幼儿自行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幼儿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有助于幼儿建立正确的社交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
6、惯。最后,家长对幼儿的成长要有耐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操之过急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家长在教育幼儿时,面对幼儿的不良习惯要冷静处理,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耐心指导的方法,逐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式:科学育儿,遵循规律纲要明确提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增强教育能力。因此,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幼儿教师应向家长传递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育儿观,指导家长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运用积极正确的方式达成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家长可以通过线上
7、沟通、线下交流的方式,主动向教师询问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反馈幼儿在家中的表现,从而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以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实现科学育儿的目标。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家长适度的赞扬能够让幼儿找到自我认同感。家长要多运用激励机制,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家长可以准备小奖品、小礼物,在幼儿有良好的表现和进步时,给予奖励和表扬。家长应避免过度溺爱幼儿,在幼儿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家长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幼儿存在的问题,帮助幼儿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改正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成长。家长要注重培养幼儿劳动的习惯,教给幼儿一些必要的
8、劳动技能,给幼儿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擦桌子等,并提出相应的要求、标准,以强化幼儿的劳动意识。此外,家长可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按时洗脸刷牙、不沉迷电视手机、勤换洗衣服、饭前便后要洗手等行为习惯,并告知幼儿随时整理好自己的衣物、被褥和玩具等。幼儿习惯的形成需要经过反复练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对此,家长可以给幼儿立规矩,比如规定幼儿起床后要叠被、饭后要漱口等。家长要进行监督,在必要时给予幼儿指导,让幼儿的行为习惯得以保持和巩固。(四)原则:培养习惯,全面发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家长、教师的长期引导。家长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利用家庭教育的契机,帮助幼儿建立以下四
9、个方面的行为习惯。第一,卫生习惯。在个人卫生方面,家长要向幼儿传递科学的卫生观念,如勤洗手勤消毒、戴口罩讲卫生、勤洗澡爱刷牙等,让幼儿学会为自己服务,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公共卫生方面,家长要引导幼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保护公共环境等。第二,交往习惯。幼儿园的生活是集体生活,家长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环境。比如,家长要教育幼儿不自私、懂分享;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逢人问好打招呼;形成感恩的心,学会感谢他人;礼貌待人接物;等等。这些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对幼儿的身心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学习习惯。
10、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重视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家长督促幼儿每天坚持阅读绘本;引导幼儿专注地完成游戏,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等等。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对幼儿当前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对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发展也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第四,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有的幼儿平时做事不专心,一会儿玩玩具,一会儿要看书,三心二意,这种习惯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要培养幼儿做事专注、有恒心的好习惯。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场所,家长应充分意识到自身的教育职责,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遵循幼儿身心成长的规律,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不断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成长,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