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污染与转基因食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污染与转基因食品.doc(1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基因污染与转基因食品基因污染面面观跨入21世纪,面临人口、粮食等许多新的挑战,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60多亿增加到80亿,粮食的需求量相应增加40%。现有耕地的生产力已很难满足人口剧增的需求,可大面积开垦又必然会破坏森林和草原,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农业生物技术革命可有效地解决全球粮食问题。这是因为,基因工程新产品具有传统作物和动物所不具有的特性:快速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强抗逆性(抗旱、寒、涝、热、病毒和虫害等),还能降低成本,减轻劳动量。应该说,基因工程作物的培育成功,为创造性品种开辟了一条快速途径,它使物种内进行任意转基因成为可能,因此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推广和应用。
2、但又要看到,基因工程作物中的转基因能通过花粉(风扬或虫媒)所进行的有性生殖过程扩散到其他同类作物,从而造成了环境生物学上的“基因污染”。人类过去一直是通过作物和畜禽的自发变异,渐渐获得对人类有益性状的新品种,这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和不能定向的过程。由于有性生殖的相容性仅仅发生在同一物种不同品种之间或极相近的物种之间,这就决定了传统农业生物通过染色体重组所发生的基因交换基本上仍然是按照生物自身许可的规律进行。而基因工程作物或动物是“移植”了人工设计和装配的、与某些特定性状有关的基因,使它们能在相对短得多的时间内获得预期的新性状,这种重新获得的基因组合在自然界是从未出现过的。而且所“移植”的基因可
3、以来自任何生物,完全打破了物种原有的屏障,具有“任意篡改上帝作品”的本领。然而,基因工程作物和动物会给环境带来新的污染。问题之一:传统作物难以保存。有关资料介绍,基因工程作物中的转基因扩散到传统作物上,将影响已形成的农业生态系统。在数量庞大的传统作物品种的染色体上,均储存有人类所需的各种性状基因,这是人类通过几千年培育和选择保留下来的,是一个巨大的资源。随着传统作物的染色体被各种各样的转基因所充斥,使其原有性状难以保留,而且具有抗除草剂或杀虫功能的基因,可能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的体内,产生新的有害遗传性状或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因而“基因污染”还可改变某些传统作物的消费性质,使他们不再属于“无公害”
4、食物而遭到人们的抵制。问题之二:天然物种易同化。因几乎所有的农作物在其分布区都存在有性繁殖相容性的野种和近缘种,因此,在它们之间发生漂散是可能的。国外已有研究报道,基因工程玉米的抗除草剂基因被漂散到附近地区野生的芜箐植物上。野生植物基因被某些抗性基因污染后,出现了超级杂草。据称,转基因水稻若与近缘的野生种同在一个区域时,野生水稻可能会变成“恶性杂草”。另外,一些转基因鱼类、转基因无脊椎动物和转基因树木、转基因藻类等都可向外界释放大量的生殖配子,其周围自然环境中许多有性繁殖相容性的野生种和近缘种很容易受到基因工程同类转基因的污染。美国得克萨斯州已生产绿色食品的玉米农场,所生产的玉米已发现含有附近
5、地区种植的基因工程玉米转基因,迫使这家农场将这批“无公害”玉米全部销毁。调查发现,含有转基因的基因工程玉米的花粉是通过蜜蜂传播、交叉授粉转移到传统玉米作物上。问题之三:生态平衡受到影响。 基因漂散的结果可使某些野生物种从转基因获得新的性状,如耐寒、抗病、速生等,因此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这是没有经过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从而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要知道,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的新概念并非是消灭害虫,而是将其降到不成灾害的水平。而基因工程杀虫作物持续而不可控制地产生大剂量的毒蛋白酶,能大规模地消灭害虫,使杀虫过程无法控制,就有可能造成以这些害虫为生的天敌(昆虫、鸟类)数量急剧下降,从而威胁生态平衡。据报道
6、,蚜虫给喂转基因马铃薯后,天敌漂虫残废率较高,生殖率降低38%,不能孵化率增高3倍。美国科学家关于转基因玉米造成蝴蝶大量死亡的研究结果引起强烈反响,导致欧盟禁止进口美国转基因玉米。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基因杀虫作物产生的毒蛋白可以从作物根部渗透到土壤或随作物的叶子落入土中,结合在粘土颗粒和殖质酸上,其毒性至少可以保持7个月,这对土壤和水体中的无脊椎动物具有危险性。可以预料,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日益临近,转基因食品将越来越多地在市场上出现。为此,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环境免受“基因污染”。一要把好进口关:从国外引进传统作物种子,必须进行严格检测,防止其含有基因工程的转
7、基因。凡是进口与人类食品有关的产品必须附带证据,说明基因工程技术未在生产中使用,对未经证明的种子禁止进口,要严防活的基因工程生物进口,把转基因彻底拒之门外。二要确保可靠性。在支持开发基因工程作物前提下,特别要防止它们对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任何基因工程作物需经种植试验,只有证明其对周围其他作物是安全的才可种植。并规定基因工程鱼类只能在绝对密闭的温室环境中养殖,从而避免基因工程鱼的转基因传播到野生同类的种群中。三要防止增殖化。生命繁殖的本质不是基因的复制。因此,要积极研究基因污染生物不再繁殖而得到增殖的对策,大力开发能够防止基因工程作物种子发芽,培育不育的基因工程动物等,限制转基因的进一步发展
8、,使得其不能在自然环境中增殖和扩散。四要建立缓冲区。在基因工程作物地周围必须具有一定面积的传统作物作为缓冲区,减缓基因污染迅速向四周蔓延。另外,还要尽可能地减少转基因食品所占比例(可多种植抗病毒的烟草和抗虫棉等基因作物),以防止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的体内而引发有害遗传性状或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摘引自:崔凤山,原载环境导报(南京)2001,(4):45-46。生态环境与保护2001,(12):p43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缘何陷入僵局?转基因产品(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GMO)是指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导入特定的外源基因,从而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改良生物品种及其制成品。近年
9、来,现代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转基因产品的出现,为人类解决食物短缺、改善食物品质亮出了一道希望的曙光。然而,在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的进程中,却遇到了诸多麻烦,尤其是其国际贸易争端愈演愈烈。笔者认为,造成目前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产生摩擦、出现僵局的原因主要是:安全隐忧、经济利益和游戏规则。1、起因之一:安全隐忧1.1 生态环境方面1.2 食用安全方面2、起因之二:经济利益3、起因之三:游戏规则4、结束语加强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问题的研究,对我国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从转基因产品的进口来看,在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未定的情况下,可以更为有效地保护我国消费者的利益。从转基因产品的出口来看,在生物经济初露端倪的世
10、纪背景下,可以更为有效地促进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摘引自:马述忠(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原载世界环境(京)2002(1):41-43。生态环境与保护2002,(5):p46基因污染威胁中国生物安全从美国的“星联玉米事件”,加拿大的“转基因油菜超级杂草”,到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基因污染”的威胁不容忽视。专家担心,类似墨西哥“玉米妈妈”的遭遇可能正在中国大豆身上发生。一些国外公司可能钻中国立法不完善、管理不统一的空子,将中国作为“转基因生物的试验场”。转基因产品已经走进中国人的生活,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健康权也渐渐受到重视。继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3月20日开始实施之
11、后,卫生部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也将于7月1日生效。与此同时,有关专家提醒说,转基因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从美国的“星联玉米事件”,加拿大的“转基因油菜超级杂草”,到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基因污染”的威胁不容忽视。 “玉米妈妈的圣洁被玷污”玉米是墨西哥人的衣食父母,当地土著亲切地称其为“玉米妈妈”。但如今,他们惊讶地发现,“玉米妈妈的圣洁被玷污了”。2002年6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一次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墨西哥国立大学法律系的独立法律顾问玛利亚柯林女士讲述了这个令她感叹不已的故事。墨西哥是玉米的起源地和品种多样性集中地。5000年
12、前,玉米首先在这里被培育成为人类的粮食。1998年,出于保护玉米遗传资源等因素的考虑,墨西哥政府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但由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因素,墨西哥每年从美国进口大量转基因玉米作为食品或饲料。2001年11月29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系两位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称:墨西哥偏僻的瓦哈卡山区的野生玉米,受到了转基因玉米DNA片断的污染。由于从美国进口的转基因玉米包装上并没有转基因标识,研究人员推测,一些不知情的农民把它们种到了地里。论文发表后,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绿色和平组织等一些反对转基因作物的力量立即呼吁墨西哥禁止美国转基因玉米的进口,同时也有不少科学家对这项研究的可靠性提
13、出质疑。2002年4月4日,自然发表了两篇质疑文章和作者的答复,同时承认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原来的文章”。墨西哥人则坚信他们的玉米被污染了。2002年1月23日,墨西哥环境部门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出示的研究结果称,瓦哈卡山区野生玉米的污染比率高达35。4月23日,墨西哥国家生态研究所所长埃斯库拉又透露,墨西哥政府仍在对玉米基因污染事件进行调查,相关研究结果不久将在学术杂志上发表,并强调,“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墨西哥玉米宝贵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将遭到破坏”。中国大豆的前车之鉴一些专家担心,类似墨西哥“玉米妈妈”的遭遇,可能正在中国大豆身上发生。中国的大豆与墨西哥的玉米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墨西哥是玉米的起
14、源地和品种多样性集中地,中国则是大豆的起源地和品种多样性集中地,有6000多份野生大豆品种,占全球的90以上;墨西哥的玉米约有1/4是从美国进口的,而中国去年进口大豆近1400万吨,数量与国产大豆持平,其中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中国目前没有批准转基因大豆的商业化生产。但是,从运输到加工的过程中,也可能会有一部分转基因大豆遗落到野外或者被农民私自种植。“比如说,加工厂里面有很多农民工,他们如果喜欢进口大豆,偷偷拿一些回家去种,”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农科院品质资源所研究员常汝镇说,“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国首席科学家、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研究员薛达元也指
15、出,如果种植转基因大豆,野生大豆一旦受到污染,中国大豆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丧失。中国的大豆与墨西哥的玉米也有不同之处:玉米是异花授粉的植物,而大豆是自花授粉。这意味着,中国大豆发生基因污染的可能性降低了很多。但这不等于基因污染在中国大豆身上就不会发生,常汝镇说。他正在进行一个转基因大豆与野生大豆交错种植的实验,研究基因污染发生的可能性。加拿大农田的超级杂草其实,在自然界中,通过授粉的方式,某个物种的基因漂流到另一个物种,或者说实现杂交,本是一件寻常事。但由于转基因作物中转入的外源基因通常具有某种特殊的性状,例如杀虫、抗除草剂等,这种基因如果漂流到另一个物种,就可能带来明显的环境影响。2002年2月
16、,英国政府环境顾问“英国自然”提交的一份报告中,特意描述了加拿大转基因油菜超级杂草的威胁。在如今的加拿大草原农田,同时拥有抗3种以上除草剂的杂草化转基因油菜非常普遍。它们的油菜籽掉到农田里,来年会重新萌发。如果一片田地上种植的不是同一个物种,它们就成了不受欢迎的超级杂草,农民不得不求助于对环境破坏更大的旧除草剂。同时对3种以上除草剂具有抗性的超级杂草,是由对不同除草剂具有抗性的转基因油菜植株之间交叉授粉实现的。而这种超级杂草的出现,距离加拿大首次种植转基因油菜的时间间隔只有2年。此外,在加拿大,转基因作物的基因还通过授粉的方式,漂流到了生产有机食品的农田当中。所谓有机食品,其中一个标准就是不含转基因。因此,在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民看来,这些转基因作物就是影响其产品信誉的超级杂草,是对其农田的基因污染。于是,2002年年初,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有机食品